辨证分型结合鼻内镜规范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60例

2012-07-09 07:06龚明杰邹嘉平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无锡214000
陕西中医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术腔鼻息肉粘膜

龚明杰 邹嘉平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无锡214000)

笔者自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采用鼻内镜规范治疗配合中药内服,对照组仅采用鼻内镜规范治疗。结果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0例,共209侧,其中男73例(132侧),女47例(77侧),年龄13~65岁,平均32岁,病程3个月至11年,平均4.3年。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修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进行临床分期,参考《中医耳鼻喉科学》[2]进行中医分型辨证,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I型1期5例,2期10例,3期3例;Ⅱ型1期9例,2期25例,3期4例;Ⅲ型4例;有1次以上鼻手术史3例;胆腑郁热14例,脾胃湿热16例,肺气虚寒11例,脾气虚弱9例,湿浊壅滞10例。对照组60例,I型1期4例,2期11例,3期3例;Ⅱ型1期7例,2期26例,3期6例;Ⅲ型3例,有1次以上手术史3例。胆腑郁热15例,脾胃湿热12例,肺气虚寒15例,脾气虚弱9例,湿浊壅滞9例。

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进行鼻窦冠状位或轴位CT平扫检查,个别复杂病例二者均做检查。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使用0°和30°广角鼻内镜(Storze公司)及相关的手术器械。全部采用静脉诱导后,经口腔插管全身麻醉,按 Messerklinger手术进路进行,灵活使用0°和30°鼻内镜和手术器械,切除钩突,视病变情况分别开放筛窦,额隐窝气房,探查额窦口,扩大上颌窦口,扩大蝶窦口,中下鼻甲部份切除,伴有鼻中隔偏曲者同期先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尽量大程度保留窦腔内可逆转的黏膜组织及中鼻甲,术毕筛窦腔及中鼻道用藻酸钙敷料填塞,同期行鼻中隔偏曲矫术者总鼻道加用凡士林油纱填塞,24~48h鼻内镜下取出填塞物。

西药治疗 :所有病例均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5~7d,再口服1~2周抗生素,取出鼻腔填塞物后常规使用雷诺考特鼻喷剂喷鼻,2次/d,共8喷,术后1个月内约7~10d作1次鼻内镜检查及清理术腔,术腔并注入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mg,1个月后视术腔恢复情况,约2~4周作鼻内镜检查,清理术腔痂皮、黏连带、明显增生的黏膜,大囊泡予以刺破放液,但尽量减少鼻腔及鼻窦黏膜的再次损伤,随访6~12个月。术后两组均采用配备的冲洗器以0.9%生理盐水500mL冲洗术腔1~3个月,每天或隔天1次。

治疗组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不同的方药。参考《中医耳鼻喉科学》[2]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应用中药内服4周 。

①胆腑郁热:涕黄浊黏稠如脓样,量多,嗅觉差,头痛,全身有发热,口苦,目眩,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鼻内粘膜肿胀,色暗红,或见息肉。治宜清泄胆热,利湿通窍为主。方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主方:龙胆草、生地黄各15g,黄芩、泽泻、车前子、木通各12g,柴胡、山栀、当归各10g,甘草8g。水煎服,1剂/d)治疗。

②脾胃湿热:涕黄浊而量多,鼻腔内粘膜肿胀,暗红,或见息肉,全身兼有头晕头重,体倦,食欲不振,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治宜清脾泻热,利湿祛浊为主。方选用黄芩滑石汤加减(主方:黄芩、滑石各15g,木通、茯芩、大腹皮、白蔻仁各12g。水煎服,1剂/d)治疗。

③肺气虚寒:涕白黏,鼻塞或重或轻,嗅觉减退,鼻内粘膜淡红,肿胀,鼻甲肥大或见息肉,遇冷风等刺激鼻塞或流涕加重,全身兼见头昏脑胀,形寒肢冷,气短乏力,咳嗽有痰,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等。治宜湿补肺气,散风寒。方选用温肺止流丹加减(主方:细辛3g,荆芥、诃子各12g,党参15g,甘草5g,桔梗10g。水煎服,1剂/d)治疗。

④脾气虚弱:涕白黏稠或黄稠,量较多而无臭味,鼻塞较重,嗅觉减退,鼻内粘膜淡红或红,肿胀较甚,或见息肉,全身兼见肢困乏力,食少,腹胀,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宜健脾益气,清利湿浊。方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主方:党参、黄芪各15g,白术、木通、泽泻各12g,当归、升麻、柴胡各10g,陈皮、炙甘草各8g,水煎服,1剂/d)治疗。

⑤湿浊壅滞:持续性鼻塞,并有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常有头昏头痛,鼻内粘膜红肿,或见息肉,舌淡白,苔白腻,脉滑。治宜清肺宣气,泻湿散结。方选用辛夷清肺饮加减(主方:辛夷花、黄芩、石膏各15g,车前子、泽泻、僵蚕、知母各12g,山栀、桑白皮、枇杷叶各10g。水煎服,1剂/d)治疗。

对症加减用药:①术后前3d选加止血药物:仙鹤草、茜根各12g;②术腔血痂较多,粘膜瘀暗,多兼有气滞血瘀,可选加活血化瘀药:田七15g,丹皮、丹参、赤芍各12g;③术腔水肿、囊泡,多兼湿浊内困,可选加芳香通窍、化湿利水药物,选加石菖蒲、藿香各15g,车前子、泽泻各12g;④鼻塞重者,选加辛夷花15g,苍耳子、鹅不食草各12g,以芳香通窍;⑤头痛者选加白芷、藁本各10g,蔓荆子12g,以散风邪,清利头目。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鼻塞、流脓涕、嗅觉、头痛等症状的改善程度,鼻腔常规检查及鼻内镜检查,结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患者主观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口开放好,鼻腔粘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患者主观症状改善明显,鼻内镜检查见窦腔粘膜部分区域水肿、肉芽组织生成,且伴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鼻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甚至闭锁,鼻腔内粘膜息肉样变,伴大量脓性分泌物。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和t检验。

治疗结果 笔者对本实验120例患者进行随访6~12个月,统计数据,两组疗效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讨 论 健康鼻窦功能的保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3]:窦口开放和正常的黏液纤毛输送功能,这两种保护机制被破坏或丧失作用都会导致慢性鼻窦炎。慢性窦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鼻窦炎日久可渐形成鼻息肉,鼻息肉又可阻塞窦引流加重鼻窦炎。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始于风邪外袭,肺经蓄热,或与胆热、脾湿相合,风、湿、热邪壅滞于鼻道,蒸灼津液,浊涕下流,形成鼻渊。在辨证上以热证、实证为多,病久者以虚象为主,但仍夹杂湿浊、郁热等实邪,多表现为虚实夹杂。《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篇》云:“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灵枢经·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鼻为肺之窍,肺气流通,鼻始为用肺胃积热,郁蒸上腾于鼻以致浊涕如渊,窒塞不通,嗅觉不灵,故治疗宜辛通清热,化浊通窍,治疗上应注意祛邪扶正,以免扶正留邪或祛邪伤正。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有了新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术腔黏连及黏膜再生不良是阻碍疾病痊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促进术腔黏膜上皮化,减少复发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优点有:①鼻内镜鼻窦开放、鼻息肉摘除手术可以在鼻内镜直视下清除病灶,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通道,并尽可能保留鼻窦的基本结构及正常黏膜,是治愈鼻窦炎的关键所在:②鼻内镜术后规范化治疗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体质,以解决鼻窦的引流阻塞、炎症、变态反应等问题,促进鼻腔粘膜的恢复及减少复发,减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4]。③鼻局部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对预防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维持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5]。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较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能从内到外、从全身到局部综合解决了鼻窦引流、阻塞、炎症、变态反应等问题[6],能起到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作用,疗效比单纯内镜手术要佳。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33(3):134.

[2]王德监,干祖望.中医耳鼻喉科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9~54.

[3]谢延军.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8,32(8):754-755.

[4]牛生录,牛 锐,肖全成.辨证治疗鼻渊340例[J].陕西中医,2003,24(9):798-799.

[5]陈庆华,任 蓉,张 怡.慢性鼻窦炎476例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2):245-246.

[6]吴随记,吴学敬.清窦饮治疗鼻渊症144例[J].陕西中医,2008,29(7):867.

猜你喜欢
术腔鼻息肉粘膜
乳突根治术后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再植入病例分析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IL13 与IL13Rα2 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鼻息肉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口腔修复膜在中耳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鼻腔疾病手术术后鱼腥草冲洗术腔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