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12-07-09 19:07任恒妮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现状

任恒妮

摘要:本文对目前数据库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理论部分知识杂且抽象,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兴趣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理工科缺乏兴趣,这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我们没有办法推翻应试教育,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理工科的兴趣。

2.课程本身有难度

工学类课程比较枯燥无味,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与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相互联系紧密,理论部分的内容很抽象,要彻底让学生掌握、理解这些知识需要寻找形象化的案例。

3.教师备课不够充分

教室还是围绕课本知识进行备课,缺乏实际科研案例,也就是不能将科研融入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理论课程的讲解,忽视了实践课程的教学。

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

1.提高该课程任课教师素质

要作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正确、透彻地掌握:从微观上弄清弄懂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其二看多本书:精读一本,泛读多本;从薄到厚,从厚到薄。其三使用实际的DBMS,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起码自己完成课程实验。最后就是抓好备课环节:一是靠积累,包括把科研成果溶于教学;二是靠勤奋,勤能补拙。

其次,要讲得清楚。教学内容结构合理,逻辑清楚;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吸取老教师的经验,坚持试讲;使用多媒体教学;由问题引出概念;由案例引出知识;由现象引出原理。

进行讲课录像,自己播放录像,从录像中听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改进讲课方法。

最后,要让学生听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多提问,多讨论,多鼓励。

比如关于查询与查询优化,很多老师只让学生练习查询语句,关于查询优化也只是从理论上给以讲解,只讲优化的方法,到底使用某种优化方法对查询能起到多大的优化作用,并没有给学生详细讲解。给学生讲了建立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性能,但是没有让学生去验证建立索引和没建索引查询效率有多少差距,到底是否真的提高了查询效率。教师应该让学生应用应用系统去进行验证这方面的实验,不光是查询优化,还有很多知识点,都是应该让学生去通过实验去验证的。要让学生验证,教师必须自己先实验。

2. 科研能力是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源泉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加强应用开发或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科研都要不断积累;积极参加数据库学术活动。

积极申报科研,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在给学生讲课前必须自己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系统,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也一起进行系统开发实践。

教师应该多参加全国举办的数据库讲座,听取一些前沿的知识,这样教师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身水平提高了,才能带出好的优秀的学生。

3.采用多种学习考核方式

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业,按时交作业,除了理论作业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践,上机时间作业目的要明确,还要布置课外大作业。每次实验要及时验收和批改,对优秀实验报告进行共享;学期末要进行课程设计,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改组学生课程设计成绩由小组组长给出,挑选优秀的小组给大家讲解。

学期末考核成绩应该由平时理论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

4. 研究性教学与互动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与”灌输式”教学模式相对应,研究性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现象观察、真理探索和问题求解。教学形式要采用互动式、讨论式、实践式相结合的手段。教学重点是研究问题的设计、互动讨论的组织、实践项目的选择等。

互动式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一节课不能只是老师讲,应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多讨论比多讲更重要;每节课花较多的时间讨论。有的时候甚至花1/3左右的时间进行讨论。中国的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互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想一些办法。营造一个环境是教师的责任。应该鼓励同学课中提问和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政策性”鼓励。

要达到互动效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得花很多时间在备课上,要为学生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这个度一定要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几种形式的讨论:结合上次课的重点或者难点内容,设计问题进行讨论或者组织辩论;引入新课内容时的讨论;就学生课堂中的即时提问,回答或者讨论学生问题;就一些难点问题,留出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消化吸收。

比如在讲事务时,由于事务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设想网上购物的一次交易,让学生先思考网购付款过程,最后给出其付款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几步数据库操作:更新客户所购商品的库存信息;保存客户付款信息(可能包括与银行系统的交互);生成订单并且保存到数据库中;更新用户相关信息(例如购物数量等等),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操作将顺利进行,最终交易成功,与交易相关的所有数据库信息也成功地更新。但是,如果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例如在更新商品库存信息时发生异常、该顾客银行帐户存款不足等,都将导致交易失败。一旦交易失败,数据库中所有信息都必须保持交易前的状态不变,比如最后一步更新用户信息时失败而导致交易失败,那么必须保证这笔失败的交易不影响数据库的状态--库存信息没有被更新、用户也没有付款,订单也没有生成。否则,数据库的信息将会一片混乱而不可预测),如何避免这些后果的产生,让学生们相互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导出事务的概念、特性。5.以“竞赛”促学习,进行案例教学

有竞争才有进步,组织与数据库课程有关的大赛,比如“数据库建模大赛”,学生为了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钻研,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师在讲解每个模块知识的时候,力求模拟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去。比如讲数据库设计中的需求分析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实际案例。比如让学生到本校图书馆借书,看看图书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块,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各组之间相互提问,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成就感。

结束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课,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不断进行改进,教师要紧跟发展动态,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也要不断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毛嘉莉,李明东,赖晓风.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385-387.

[2]江国粹,蔡瑞瑞,王锦. 基于“赛训结合”的《SQL SERVER》教学实践。[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124-125.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现状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