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地方戏曲音乐文化在高师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传承——以衡阳地区为例

2012-07-12 06:01张天慧李巧伟
戏剧之家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师衡阳声乐

□张天慧 李巧伟

一、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文化中一朵最耀眼的奇葩,地方戏曲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祖国文化精华的社会大背景下日益凸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艺术价值。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长远战略,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衡阳戏曲音乐文化概况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四周高山环绕,为盆地地形,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因其位于南岳衡山之南,故名“衡阳”。衡阳戏曲文化遗产丰富,有着其他地、市所不能比拟的极为厚重的戏曲文化资源。其一,迄今为止,衡阳拥有11个专业剧团,各县(市)每地1个,市直4个。在湖南省十数个地(市)中是独有的。其二,衡阳拥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剧团、剧种3个,这在全省地、市当中是绝无仅有的。如:高雅文化与地域文化浑然一体珠联璧合的雅俗共赏之戏剧——衡阳湘剧;祁剧——虽以发源地小县城“祁阳”命名,但却是比京剧还要更早流传的古老大剧种;衡州花鼓戏——在湖南省庞大的花鼓戏群体中,唯一以古地域“衡州”命名的地方小戏,也是湖南省地级市中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花鼓戏剧团。

衡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作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自古就要很多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在这里生存、传承、发展、变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当前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民族文化精髓濒临灭绝,衡阳的戏曲音乐文化也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在我国当前大力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弘扬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特色的戏曲音乐文化,保护好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地方戏曲音乐进入高师音乐教学体系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

地方戏曲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区域性,从属于一定的区域文化。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曲剧种有360多种。这些戏曲剧种各具独特的艺术特质和地方品性,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吸引、儒化着当地民众,成为当地民众文化认同的标志。因此,这给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根据区域文化特色开设地方课程,编写教材提供了方便,一些地方乡土课程、教材应运而生。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会文化结构,任何一种社会的文化结构都可以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三个层次。戏曲既有主文化色彩,又有亚文化的成分,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并在此前提条件下,加以保护和正确地引导。将戏曲音乐纳入高师音乐教学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方式。由于弘扬主旋律和坚持主文化的需要以及高师音乐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戏曲进入地方高师音乐教学体系便是十分必要和势在必行的。

首先,地方戏曲资源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亲近感、就地取材的便利性以及教师与艺人间的直观互通性等为高师音乐专业教改创造了切实可行的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我国地方戏曲音乐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具有传统特色的典型剧种不下200种,为高校提供了就近取材的可贵资源。如湖南的高师院校引入花鼓戏、祁剧和湘剧的教改实践的例子,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方戏曲资源向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渗透的可利用性。

衡阳戏曲剧种遍布衡阳市所辖的各个县级市、县、乡镇及村落。丰富多彩的地方传统戏曲不应停留在一般介绍的层面,应该深入到本体及传承方面开展教学。结合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将地方传承戏曲有机地纳入到日常生活的基本素质教育中,既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体现了办学定位,又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还能赢得当地学生的喜爱。从全国范围来看,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地方传统戏曲课程,凸显浓重的地方文化特色,顺应了文化多元发展态势。

四、地方戏曲音乐在传统高师音乐课程中的运用

(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戏曲演唱技巧对高师声乐教学有许多借鉴之处,其演唱更能突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具体表现在:

1、咬字、吐字方面

声乐演唱和戏曲演唱都是非常注重咬字、吐字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演唱方法都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类艺术形式。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有些学生(尤其我国南方)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歌曲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有时甚至影响了词意的表达。如果有针对性地将某些戏曲(特别是京剧)唱段拿来教学,并在咬字、吐字方面要求特别严格一些,或许对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会有所帮助。

2、润腔方面

中国戏曲中的润腔(如倚音、颤音、滑音等)是非常丰富的,即便是最完备的记谱法系统恐怕也不能准确地记录,只能靠口传心授来领会掌握,这是中国戏曲的特色之一。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教师经常性选用一些戏曲唱段,并同学生一起研究、揣摩,提高演唱民族歌曲的水平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3、表演方面

高师声乐教学往往对呼吸、气息、共鸣、咬字、吐字等演唱技巧方面投入的力量较大,而在表演方面则有所欠缺。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具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可是在艺术实践中却显得手足无措,眼睛不知道该往哪里看,甚至连台步都走不好。而中国戏曲非常讲究“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这对训练学生的舞台形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适当在高师的声乐课上引进一些戏曲表演技巧的训练,既能使教学气氛生动、活跃,也能给学生日后的工作带来裨益。

4、音乐风格方面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具有浓郁戏曲音乐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如《琵琶上路》、《打猎回书》、《五台会尼》等曲目中的湘剧、京韵大鼓和北京琴书的风格,即常说的“京字京韵”;《江姐》选段中川剧、四川清音的风格;《白毛女》选段中河北梆子、秦腔的风格;《洪湖赤卫队》选段中湖北天沔花鼓戏的风格;《看见你们格外亲》中的二人台、山西梆子的风格;《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我们是黄河泰山》中的豫剧风格;《洗菜心》中的湖南花鼓戏风格(见以上谱例)等等,不胜枚举。怎样才能把握好这些曲目的音乐风格,是师生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加唱某些戏曲(曲艺)片段,再演唱以上的曲目时,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就可能会更准确些,地方色彩就会更加浓郁。

5、作品的宏观把握

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实践中,演唱的曲目有朝着大型化发展的趋势。而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学生驾驭大型曲目的能力不高,每将一首作品唱得支离破碎,更谈不上有多少美感。学生本来演唱大型曲目的机会就不多,很难有什么实际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声乐教师在平时能给学生加些戏曲唱段特别是板式变化较多的唱段,情况可能会好些。

(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

高师院校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视唱练耳这门基础课教学中沿用的体系基本上是走旧的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导致培养的师资专业性太强,知识面却很窄。而大量的戏曲音乐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唱练耳课堂上就地取材的源泉,必须在视唱练耳课堂中强化本民族的音感训练,通过对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调、节奏的听辨、认知,发展音乐听觉积累民族音乐语汇,因而将地方戏曲音乐引入视唱练耳课堂具有教改功能与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地方戏曲表演艺人与戏曲品牌资源的示范作用

“戏曲表演必须再现生活场面”,因而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引进艺人的表演示范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将艺人引入课堂教学有寓教于乐的效果,也有现身说法的直观功能,更有吸引学生兴趣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独特的地方戏曲音乐资源是音乐教育传承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独特审美视角教育的最佳方案。

2、视唱练耳与戏曲音乐表演的结合

视唱练耳课堂中传统教学的严肃性与地方戏曲音乐表演的活泼性相结合,是一种优势互补,也是课堂教学普遍遵循的规律。在传统的视听教学的同时加入形体语言的谑趣性,必将带来特殊的教学效果。因此,此类的教改实践必然突破传统教学的格局而趋于一种更综合性的教学形态,这符合大学课堂教学走与社会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发展趋。

3、就地取材、因材施教

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是中小学教师,因此如何依托他们来传承祖国的戏曲文化是我们普遍关注与共同努力的事情。在中小学生中培植一大批热爱与关注戏曲音乐的人,就能解决当前戏曲音乐创作表演后继乏人的困境,必将为传承戏曲音乐作出贡献。

4、衡阳戏曲音乐注入视唱练耳教学的可行性

笔者所处的高校地处湖南衡阳市,这里的传统戏曲音乐资源十分丰富,戏曲人才的储备也十分丰厚。这些都为视唱练耳教学中戏曲音乐音感训练提供了素材。这些资源要合理利用,取其精华,利用现场演唱、录像、心传口授等方式进行教学,使这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得到充分的拓展并取得独特的效能。以湘剧高腔《愿经风雨早长大》一段唱腔《渡口》(见以下谱例)为例,我们可以设置三课时来进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

第一课时,首先将这段唱腔中的音阶、音组等基本音乐元素从旋律中提炼出来,带领学生逐个学习。唱腔中基本音组可先进行模唱,再进行构唱,使学生初步掌握这段唱腔中基本音的组合方式,四五度的旋律音程跳进可进行单独练习,通过音组练习,可以熟悉这段唱腔的旋律,对旋律有个宏观的把握。

第二课时,由于这首唱腔的节奏非常自由,又具有浓郁的戏曲特点,因此不能用传统的音乐节拍观念进行教学。所以在课堂上聘请湘剧演唱名家口传身授这一名段,让学生与专业戏曲艺人互动,可认知戏曲表演的独特魅力。为了尽量保持湘剧戏曲的原汁原味,可以采用跟唱的形式,学生通过多遍倾听和模仿可以不断地感受和体验戏曲唱腔旋律的行进,唱词与旋律、节奏的配合。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演唱并模拟表演这段唱腔的身段、步履、出腔、运腔等内容。对学生分组演唱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对戏曲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具备鉴赏戏曲唱腔艺术的审美能力。

以上是将湘剧戏曲唱腔引入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其中所提及的步骤与方法,有待于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论证与改进。学生在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和感悟到中国戏曲音乐的节奏、风格、特点以及其独特的魅力。因此,把一些戏曲唱段引入视唱练耳教学可以无形中使地方戏曲得到传播和发展。

【基金:衡阳市社科项目(编号:2010D045)《地方音乐文化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

[1]杨菁.《地方民间音乐传承新路探索——临川戏曲音乐引入视唱练耳课堂教学》[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王建设.曲唱学步:《传统戏曲走进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堂的本质解析》[J].大舞台,2011(3)

[3]杨小明.《对衡阳戏剧文化的思考》[EB/OL].2011(12)http://www.xiexingcun.com/meiw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342

[4]陈慧慧.《关于民族声乐的发展》[J].民族音乐,2010(5)

猜你喜欢
高师衡阳声乐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大城衡阳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
中油桃4号在衡阳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