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号有啥不一样?

2012-07-13 09:03
太空探索 2012年7期
关键词:八号组合体交会

□ 五 轩

按照航天员的评价,神舟九号飞船的装修比以往任何一艘飞船都漂亮,细节处理上也更加完美。如果把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的装修比作‘毛坯房’,那么‘神六’、‘神七’就是中等装修,而‘神九’就是不折不扣的精装修。

神舟九号飞船是与神舟八号一批生产的飞船,在技术状态上来说是一致的,针对载人飞行的特点,在方案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神舟九号飞船的方案与神舟八号相比,主要有以下十个不同。

一、由无人参与到有人参与

由神舟八号不载人到神舟九号载3名航天员的全乘员组飞行,是神舟八号与神舟九号最大的不同。为了实现载人的需要,神舟九号飞船舱内取消了与载人无关的设备;返回舱座椅恢复为标准3人状态,由于神舟九号3名航天员中有一名女航天员,女航天员被安排坐在座舱的左侧位置,同时,考虑到女航天员的生理特点,增加了女航天员专用的舱内服装备件包,包内专门配备了1套供女航天员专用舱内压力服和大小便收集装置,还有女性专用卫生用品包;飞船舱内配备了一个食品包,包内装载了可供3名航天员吃15天的航天食品和喝15天的饮用水,还有航天员内衣备件包和废物收集袋,这些都是神舟八号飞船上所没有的。

二、组合体飞行方案不同

神舟八号飞船不载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3名航天员,进行组合体停靠30人/天的最长飞行任务验证。神舟九号独立飞行时间与神舟八号相同,正常情况下独立飞行3天,在应急情况下可以独立飞行5天;神舟九号组合体停靠时间由神舟八号的14天变为10天,目的是验证组合体最长飞行支持能力。

三、交会对接进入方向不同

神舟八号两次对接全部采用从后向进入对接,也就是说飞船在后,向前追赶天宫一号,在逐渐接近的过程中,与天宫一号对接,同时,第二次对接采用飞船撤退至140米的地方进行对接的方案。神舟九号飞船将进行前向对接,也就是说,飞船在前,由天宫一号追赶神舟九号进行对接,在第二次对接中,采用飞船自动撤离、撤退至400米的地方进行前向对接的方案。

四、交会对接方法不同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采用的是在飞船上的交会对接设备的引导下自动交会对接,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在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的同时,还将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方法进行,以验证航天员人工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实际上,航天员对飞船的手动运动控制功能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八号都具备,但在此前我国进行的载人航天飞行中,航天员还没有实际进行操作,这也就是说,只是坐在座舱里,还没有亲自驾驶飞船。神舟九号飞船的航天员将第一次进行手动控制飞船,并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充分体会驾驶飞船的感觉,在进行人工手动控制交会对接过程中,姿态控制手柄和推进发动机等设备首次在轨道上协同工作。从而,实现交会对接技术由神舟八号的部分验证到全面验证。

五、交会对接环境不同

由于神舟八号是我国第一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为减小空间各种光波对交会对接设备造成的干扰,根据技术上的考虑和设计上的安排,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设计上采用的是在阳照区开始自动交会对接,待对接完成的时候,已经处在阴影区,而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则在全阳照区间进行,也就是说,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全部在阳光直接照射的环境下进行。由于太空各种光波对交会对接测量设备会造成干扰,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成交会对接,其难度要远比神舟八号大得多,交会对接设备接受一次异常严峻的考验。

拆卸轨道舱TV摄像机保护罩

六、由自成一体到联成一体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只是完成了两个飞行器的刚性连接,连接两个航天器的舱门并没有打开,因此,在舱内环境上来讲,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整体。由于神舟九号的航天员要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里,进行工作、生活和组合体载人环境的全面验证,因此,神舟九号飞船的航天员打开两个航天器的舱门,这时,神舟九号首次实现与天宫一号的空间连通,成为运行在太空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大房间,航天员穿过神舟九号飞船的舱门,进入天宫一号,进行相关物品转移、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下,天宫一号内的二氧化碳净化装置、微生物控制装置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设备将开机,为航天员创造一个与地面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七、飞船内搭载设备不同

由于在神舟八号飞船飞行任务中,已完成了在轨力学环境参数的测量,因此,在神舟九号飞船上,取消了相应传感器和设备;还取消了神舟八号专用于图像记录和下传的辅助CCD光学成像敏感器像机存储单元;返回舱配备了乘坐3人的座椅。

八、紧急故障情况下处置预案不同

为应对天宫一号和飞船发射、空间交会对接、分离返回等过程中出现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神舟八号飞船系统在继承载人航天一期工程185项故障预案的基础上,针对交会对接任务,新增加交会对接过程的对接机构、交会对接敏感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自主控制等67项,共252项故障预案。比如,设计了大气层内、大气层外逃逸救生、第二圈应急返回、弹道式返回、自主应急返回、返回调姿不正常、发动机返回制动、远距离导引和自主控制段应急程序、组合体故障情况下快速撤离和紧急撤离等11类应急飞行程序。这些预案覆盖了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全过程。同时,技术人员还设置了一旦在运载火箭故障情况下,导致飞船入轨高度过高、过低情况下的故障预案。

九、控制方案进行了局部改进和优化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制导导航控制系统在总结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经验的同时,针对神舟九号的任务,对自动交会对接与撤离、人工手动控制交会对接与撤离、返回控制等进行了局部改进和优化,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

神舟九号振动试验

十、返回方案变化

与神舟八号飞船相比,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再入控制方案中,对打开回收主开关关键指令相应增加了手动控制指令作为备份,返回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为提高。

神舟九号返回舱鉴定件伞舱盖抛射试验

科技人员在安装飞船CCD相机线路盒

猜你喜欢
八号组合体交会
一百一十八号时间屋
长征八号首飞(摄影)
长征八号,入列!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
嫦娥五号离回家又近一步
一雄科技携新品“车匠C60”亮相汽交会
“拆”解组合体求积问题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高分八号卫星放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