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起云上的日子

2012-07-13 09:03
太空探索 2012年7期
关键词:景海鹏刘洋天宫

□ 民 心

古代神话中,神仙衣袂飘舞,住在天宫里,让人无限神往。6月18日下午,随着3位航天员从神舟九号“飞”进天宫一号,千年梦想成真。

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是景海鹏、刘旺两位航天员一直在忙碌。将近17时,口令重新在飞控大厅内响起。大屏幕上,正在返回舱值守的刘洋手执操作手册,仔细观察着仪表,不断与地面通话,并不断将地面指令传达给战友。

各系统工作人员与航天员密切配合,在确认天宫压力平衡之后,17时06分,在刘旺的密切协助下,景海鹏成功打开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通道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

随后,景海鹏 “飘”进天宫,轻松地朝着摄像头招手致意。天宫实验舱内,操控台两侧,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醒目的中国结都在欢迎它的第一位造访者——这是我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景海鹏的每一步都已经载入中国载人航天史册。

紧接着,航天员刘旺也进入了天宫。几分钟后,刘洋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身边的刘旺默契地扶住刘洋,而刘洋也把操作手册交给了战友。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和八院研制的。它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与之前的载人航天器相比,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的可活动空间大大拓展,达15立方米,能够同时满足3名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该跟全国人民打个招呼啊。”仿佛猜透了人们的心思,3位航天员相扶相携,对着镜头挥了挥手,中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留下了第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大屏幕上,是航天员们的笑脸,飞控大厅内,掌声笑声汇成一片。

当天宫实验舱门被打开的刹那,紧盯大屏幕的杨利伟心情十分激动。这位中国第一位走向太空的航天英雄,看到神舟九号航天员轻松自如地进入天宫一号,对自己的战友充满了羡慕。“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喜悦的时刻,他们打开的不单单是天宫的门,更是载人航天工程一个新的实验领域和一个新起点。”

开启天宫的实验

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3位航天员除了要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外,还承担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航天医学实验。

第一,进行航天员健康监测技术研究。这主要包括在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营养代谢、在轨情绪、生物节律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6月16日上午8点30分左右,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右)嘱咐即将出征的三名航天员 朱九通 摄

出征当日早上轻松散步 朱九通 摄

第二,开展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空间环境对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前庭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影响研究。从细胞分子层面研究骨丢失的发生机理,为今后长期飞行积累经验。

第三,开展环境医学与航天员空间作业能力有关方面的技术研究实验。开展这些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积累失重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探索航天过程中的航天医学问题的发生机理,验证失重生理效应相关的防护措施。这将为后续空间站航天员长期在轨的健康维护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自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后,6月19日起,3位航天员全面开展各项空间实验。其中包括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973”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的部分实验。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工作后,长期处于失重状态,且活动空间小、周期长,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尽管国外已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出于保密等原因,公开发表的文献并不多。之前,课题组通过头低位实验、水槽实验、幽闭实验等多种地面模型,模拟航天员失重状态下的运动操作、感觉剥夺、认知变化,了解其视知觉、注意、记忆、决策以及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目前,实验器材已在太空实时监测、记录航天员的脑电变化,从认知行为和脑机制两个方面解读航天员在太空航行中的基本认知和情绪特点及变化。

6月21日凌晨3时,神舟九号航天员在轨体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成功下传。通过研究发现,航天员体液检测指标正常,这表明航天员在轨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我国首次开展体液应激水平在轨监测,也标志着我国在轨医监生化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携手准备出征 朱九通 摄

出征前气密性检查 朱九通 摄

午餐战友送行,中为中国航天员大队队长费俊龙,右边三人为神九三名替补航天员。朱九通 摄

出征前刘洋在做中国结 朱九通 摄

景海鹏第一个进入天宫一号瞬间

景海鹏和刘旺在舱内行走

此次对航天员的在轨监测,应用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的特殊检测装置,可以在轨检测体液中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重要标志物——硝基酪氨酸,为评价航天员在轨健康状态提供客观依据。在天宫—神舟组合体飞行阶段,执行神九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在轨采集体液,经预处理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实时传回地面。

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前,飞行乘组航天员还将进行一次在轨体液检测,通过与飞行前、飞行中指标比对,可有效评估载人航天飞行时人体应激水平状态。

太空八小时以外

在天宫,航天员们除了担负科学实验等任务,也要有休息和活动的时间。为了维持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肌肉功能,保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状态,体育锻炼不可或缺。

6月20日,女航天员刘洋就在太空骑上了“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学名叫自行车功量计,是专门针对太空环境研发的。

太空“自行车”在使用时以功率计算航天员运动负荷。它采用不规则形状碳合金机壳,在减轻自身重量条件下最大程度保证结构强度不变。为确保锻炼效果,太空“自行车”采用个人最大心率相对值作为强度指标,为每名航天员开出不同的运动处方。

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三名航天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外,有哪些个人娱乐项目?

在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携带了音乐、文学书籍、图片、视频等四大类电子文件进入太空,其中音乐主要包括《航天员中心之歌》、《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以及军乐、轻音乐、流行歌曲、交响乐,文学书籍类主要以音频形式携带,包括《岳飞传》、《三国演义》等评书作品,图片主要是航天员与领导、与家人、与战友的合影,视频主要包括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五星红旗太空飘扬”、“飞天颂”等文艺演出录像、文化知识讲座、传统相声、小品等。

航天员娱乐项目主要是利用天宫一号舱载的个人计算机完成,根据飞行程序安排,组合体飞行阶段非值班航天员在每日的个人自由活动期间进行,时间约为3小时左右。

刘洋进入天宫一号

景海鹏和刘旺在天宫一号舱内统计数据,并向地面汇报情况

航天员集体挥手后继续工作,刘旺搀扶刘洋

神秘的飞行手册

在神舟九号飞船发射过程中,人们通过电视屏幕,看到3位航天员一直注视着手中的飞行手册。飞行手册是什么?是谁设计的?有哪些作用?

景海鹏和刘旺调试设备

据专家介绍,飞行手册是航天员的行动指南,融汇了工程总体以及各大系统对飞行乘组的要求,由航天员系统总体室负责编写。在编辑过程中,还广泛征求航天员意见,充分吸取以往飞行经验,保证了飞行手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神九任务飞行手册共计6类8册,包括正常飞行手册、交会对接手册、飞船应急与故障处理手册、目标飞行器应急与故障处置手册、飞船操作指南(上、下)、目标飞行器操作指南(上、下)。在13天飞行中,航天员的每一个操作程序都可以在飞行手册中查到,其中包括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置程序。例如:把在应急与故障类手册中,针对各种故障类问题,画了流程图,遇到故障该怎么处置,手册里清清楚楚。

相关链接

神舟九号航天员档案

永不服输的景海鹏。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活泼开朗的的刘洋。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学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善于钻研的刘旺。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硕士学位。1969年 3月出生,1988年 8月入伍,1988年6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猜你喜欢
景海鹏刘洋天宫
Extremely hidden multi-stability in a class of two-dimensional maps with a cosine memristor
天宫出差乐趣多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天宫之眼
又见刘洋
刘洋作品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景海鹏:三飞太空
“航天英雄”景海鹏小时候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