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 讴歌生命

2012-07-13 05:15鲁维安
电影文学 2012年15期

[摘 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影业也得到不断推进和发展,爱情、励志、动作、悬疑、惊悚等各种主题电影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影片和题材出现在大众眼前以供选择。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各种艺术形象和情节的设置来反映人生与生活的意义。电影《隐形的翅膀》,作为一部青少年励志电影,以一个残疾女孩的几年的人生经历和体育生活,展现了生命的韧性。本文立足于体育美感的角度,对影片中展示的身体美、运动美和精神美进行深入分析,借以展现《隐形的翅膀》中所存在的体育美感。

[关键词] 《隐形的翅膀》;体育美感;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

《隐形的翅膀》是冯振志编导的一部青少年励志电影。该片通过对志华在磨难面前不退缩,在超常人毅力和坚强的意志下获得成功的描述,展现和讴歌超越生命极限、顽强而美丽的人性。影片《隐形的翅膀》在北京、上海等地区举办了多次专家看片活动,获得各界专家的一致好评。《隐形的翅膀》这部影片在2007年获得第12届华表奖优秀少儿童牛影片奖,2008年获得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隐形的翅膀》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志华残疾姑娘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内蒙古草原,15岁的花季少女志华考上了高中,她和同学们高兴地去放风筝时不幸被高压电击中,后虽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臂。志华的母亲在惨剧的打击和生活的劳累下,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而志华却在亲友的爱中寻找到了生存的意义。她迎难而上,在艰难的生活中学会了“用脚生活”:吃饭、漱口、穿衣、做饭、打电脑、练书法,甚至学会了穿针引线……为了妈妈,在残疾教练提供体育项目时选择了游泳,最终以坚强的意志和勤劳换回了全国残疾人游泳比赛冠军。影片力求以真实打动人,演员阵容真实而强大,参加演出的约有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游泳运动员,他们“是一个经过命运惨烈打击之后依然不屈不挠抗争的群体;是一支不屈命运磨难,顽强拼搏的‘铁军”。体育美感在《隐形的翅膀》中得到表现,对影片的感染力具有深刻影响。

一、《隐形的翅膀》体育美感的具体表现

美感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体育美感是人们在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时所引起的美的情感体验。体育美感有外在美、道德美和意志美、精神美和技术美五个基本特征,因而在分析《隐形的翅膀》这部影片的体育美感的表现时,也应着重关注体育美感的四个特征去进行赏析。

(一)外在美

外在美是体育美感的基本特征,即所谓的身体美。体育美感主要是对身体的强壮、体态的优美、素质美和健康美的表现。

在《隐形的翅膀》中有不少场面体现了体育的外在美。影片极少镜头出现志华的残疾的双手的画面展示,而着力于对志华灵巧的脚掌和脚趾的展示。失去双手的志华在妈妈的帮助下,拼命对身体的平衡和脚的协调能力进行锻炼。电影中的志华在妈妈的帮助下进行了压腿、翻腰等平衡与延展锻炼,电影中志华由吃力而僵硬的体育动作变为熟练而优美劈腿。《隐形的翅膀》中,妈妈疯了后,志华用腿倒水、洗衣服、刷牙、烧火、炒菜等一系列生活事件,甚至给妈妈喂饭,这些场面描定都展示了志华的腿的体育美。电影镜头通常将志华的脸设计为红色,在跑步时她穿着红色的衣服、蓝色的牛仔裤,从其动作中展示了体育的运动美。 影片还对志华的双脚进行了外在美展示:为了代替手的工作,志华妈妈帮着她把脚指头拉长;在学会用脚吃饭、帮朋友倒水喂药时,志华的脚也总被人捧在手里或贴在脸上……志华进行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准备时,白皙但是有力的腿在机器上进行延展,体现出了健壮和力度,而游泳时,志华和残疾人选手们的脚让他们能像一条自由美丽的鱼在水里游。

(二)道德美和意志美

体育运动不仅能赋予人健美,同时也能对人的道德和意志美有一定的培养和深化。道德美和意志美是《隐形的翅膀》的体育美感最突出的特征和表现。《隐形的翅膀》对道德美和意志美进行了展示。

对于志华和残疾运动员的道德美和意志美,影片有更多镜头的表现。志华热爱父母和友爱朋友。在失去双手后,志华的悲伤在妈妈的泪水中消失,为了父母,她变得更加坚强也努力寻找快乐。对于失去手的沉重打击,志华虽有了轻生念头,但其脾气的发泄却很少,整部电影只出现两次志华和妈妈争吵的场面。志华虽没有双手,但是学会了用脚去画画,帮爸爸赚钱;刚上学时,心疼妈妈每天要送自己过于劳累后,学习自立自强,要求住校;妈妈因精神错乱而差点被淹死后,她选择了游泳;她在雨中抢救那些大雨中的风筝场面,更让人泪流不止;志华在帮朋友学习中,鼓励朋友自主学习,在朋友生病时,给朋友倒水喂药……种种镜头都展示了志华的道德美。为了实现生活自理的梦想,她坚持用脚去写字,因练习而脚趾抽筋;她坚持和爸爸一起学习到凌晨;为了学习方便,她努力进行身体延展锻炼,学习梳头、穿衣、吃饭……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志华用坚强的意志证实了奇迹的存在。

影片对志华的亲友和周围所有人的道德美进行了讴歌。志华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和精神爱着志华。为了志华,她多次晕倒、摔跤,甚至最后还因无法承受志华的各种艰难而走上死亡之路。但这位不是很坚强的妈妈形象却让所有人包括志华本身感动。面对女儿像焦炭一样的手,可怜的妈妈倒在了地上;当听闻女儿需要截肢时,妈妈再一次倒地;女儿发脾气的时候,她追了上去;妈妈会喂志华的饭,会替志华穿衣服、梳头;妈妈为了女儿累倒。即使是疯了,这位伟大母亲的心也永远属于志华:她给龙风筝贴上了无数支手;她依旧害怕蜻蜓风筝,因为是它害了自己的女儿;当知道女儿高考失败时,母亲无法承受给出了生命最后关爱……母亲对志华的帮助不仅在于对女儿生活上的照料和关怀,也有对女儿成长、精神等积极的影响。面对母亲的爱,志华获得了新生,勇于面对生活;经过母亲的帮助,志华学会了“用脚生活”;而也正是在妈妈的影像里,志华有了艰苦锻炼的勇气和动力,最终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志华的父亲形象让人备受感动,他会说“路还长着”的话鼓励女儿坚持生活;他会说“不是爱她,而是害她”的话来督促志华用脚做事;他会说“你是个解放军”来称赞志华的成就;他会努力工作到睡着,也会承担生活所有的苦……志华身边的朋友也同样具有高尚的情操。“阿凡提”的关心照料、小莉的为难和关心,教练的有强度的锻炼,教师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等等,都展示了道德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

(三)精神美和技术美

精神美是体育美的最重要的特征。《隐形的翅膀》这部影片对人物的精神美进行了深刻的细节描写。进入国家队锻炼时,队长为大家的成长,会强制劳累的队友们坚持锻炼;队长向队友们分享自身的游泳的速度秘诀……运动员为弘扬体育精神,在比赛和锻炼中往往表现出了坚毅豁达、明智开朗、勇于拼搏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影片中体育的精神美也感动了所有的观众,甚至影片中运动场上的观众。在全国残疾人游泳比赛中,游泳的前三名队员在游泳池中奋力“游走”,而观众则在看台上为之心悬,影片通过比赛评说员的激动口吻展示了运动员们你争我抢的拼搏竞争精神。

体育美感中的技术美在《隐形的翅膀》中也有体现。在面对吕教练时,志华漂亮的劈腿动作,简单、迅速而稳健,让人无法将其视为残疾人。在运动锻炼中,为了具有更好的身体平衡力和和谐力,志华在跑步机上奋步前进,稳健而飞快的步伐让人感叹。而其他残疾运动员的技术美也让人惊奇。队长的出场,让人有点不忍注目。他双肩都已经失去,只剩下主干身体,而当他入水游泳那一段美的过程,却让人不得不感叹他拥有的体育美感,他像一条自由的鱼一样,他的身子上下浮动,用身体和腿推动自己像正常游泳运动中一样前进,优美而迅速。而在最后的比赛中,电影镜头也将志华的鱼儿一般的优美而娴熟的技术美表现在观众面前。

二、《隐形的翅膀》体育美感的实际意义

自从产生电影载体以来,社会便留下了太多精彩的回忆。当电影艺术逐步走向产业化时,商业片、娱乐片等电影逐步占据了电影的主流地位,阻碍了电影本身起到的引导和宣扬真、善、美的功效。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是否会问,主旋律的影片还能搬上银幕,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吗?回答是肯定的。主旋律影片表面上没有在瞬间吸引眼球之处,然而当你细细品味影片题材背后所隐含的哲理时,影片中折射出来的道德内涵发人深省。《隐形的翅膀》这部影片所表述的故事表面看起来是个悲剧,但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欣喜和深思的地方。它所体现出来的坚韧、顽强、刻苦、自立自强等精神,更是切中了社会的要害。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人们的生活却失去了方向感。三聚氰胺事件、“小悦悦”事件、“李刚”事件,等等,不得不让人觉得社会道德逐渐被蚕食,诚信危机更像是生活的天空蒙上了一片阴霾,让人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像主旋律影片《隐形的翅膀》恰恰贴合观众心理,在影片中找到了久违的人性之美。影片中通过志华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女孩,在失去双臂、母亲精神分裂的情况下,仍然依靠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意志和敢于超越的勇气,实现了残疾人“一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能够成功”的人生理想。就像《中国达人秀》节目上残疾人刘伟所说:“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着。”确实,影片的主人公尽管也作出了轻生的举动,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的活着。因为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能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就是这种在道德层面表现出来的感染力,超越了电影本身的范畴,给社会和人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思考,体现了主旋律电影在真、善、美方面对社会产生的重大意义。

影片《隐形的翅膀》是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整个的影片情节都集中围绕着“意志”的主题进行层层铺垫。从花季少女到自强自立,从选择轻生到人生辉煌,其中都体现了主人公超强的意志力。

三、结 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不良思潮开始占据社会主流,社会不和谐的声音时有发生。特别是青少年还未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袭,难免成为社会的毒瘤。而这部影片却恰恰切合了国家的主流精神,融入宣扬真、善、美的社会洪流中,使其迸发出了空前的活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爱拼才会赢,这是一个人奋斗不息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坚忍顽强的意志力。电影《隐形的翅膀》通过主人公勇于担当、敢于拼搏,克服一系列艰难困苦,最终走向人生的阳光大道,向社会向青少年展示出一种人生的积极意义,一种励志向上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2] 裴益民.论体育运动的美学特征[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01).

[3] 李好君.我国体育电影的特点及发展策略[J].电影文学,2009(15).

[4] 王国平.关上了门 打开了窗——《隐形的翅膀》[J].中学生,2009(29).

[5] 朱淑玲.对当前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的理性思考[J].电影文学,2011(12).

[作者简介]鲁维安(1977— ),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贵州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及训练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