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00例临床观察

2012-07-19 05:09石洪波
中外医疗 2012年31期
关键词:肠梗阻开腹腹部

石洪波

云南省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一科,云南大理 671000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普外科肠梗阻,其常规的治疗手段是进行开腹手术,目前超过80%的粘连性肠梗阻采取此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粘连性肠梗阻领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治疗手段,开腹手术的推广价值受到各方的质疑[1]。对此,从2008年2月—2011年12月间运用开腹手术治疗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确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运用开腹手术治疗和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患者各100例列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的相关标准,均有反复发作的腹部绞痛或腹胀等肠梗阻症状,梗阻部位均为小肠,均有腹部手术史[2]。开腹组100例患者中男 59例,女 41例;年龄 21~72岁,平均(38.55±2.17)岁;病程 1 个月~17年,平均(4.12±0.87)年;致病原因方面,16例为先天性粘连性肠梗阻,17例发于阑尾切除术后,21例发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2例发于腹部外伤行剖腹探查术后,19例发于结肠癌术后,5例发于宫外孕术后;腹腔镜组100例患者中男 57例,女 43 例;年龄 22~71 岁,平均(36.82±2.29)岁;病程 2月~16年,平均(4.25±0.71)年;14例为先天性粘连性肠梗阻,19例发于阑尾切除术后,20例发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2例发于腹部外伤行剖腹探查术后,21例发于结肠癌术后,4例发于宫外孕术后。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完成手术,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补液,禁食,腹胀明显者进行胃肠减压,术后均留置每100 mL中含100 mg吗啡,100 mg芬太尼,16 mg欧贝的镇痛泵。

开腹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47例行单纯粘连松解术,42例行捷径手术,11例因为有局部小肠坏死行小肠切除术。

腹腔镜组:运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前留置胃管与导尿管,应用肠道抗生素;距原手术切口6~8 cm处插气腹针或开放式置入套管,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构建人工气腹;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的粘连情况,再直视下置入另外操作孔,用电凝钩、剪、钳以及超声刀等方法分离粘连,如果是肠与肠之间的粘连,尽量选用超声刀分离粘连[3],在粘连部位和切口部位常规使用透明纸酸钠和己丁糖等防粘连剂,防止复发。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根据患者身体症状评定手术疗效。显效:患者消化功能得到完全恢复;有效:患者消化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消化功能无改善甚至有加重倾向。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 σ=0.05。

2 结果

2.1 数据对比

两组手术数据情况见表1,开腹手术组的手术出血量要显著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开腹手术组均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数据对比表(±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数据对比表(±s)

观察项目 对照组 观察组t P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100.70±4.42 10.73±2.94 4.88±1.13 72.90±6.79 170.09±14.03 9.71±1.89 10.848 6 36.869 7 7.606 6<0.01<0.01<0.01

2.2 疗效判定

研究数据显示,开腹组中显效33例,有效4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2%;腹腔镜组中显效39例,有效5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腹部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其病因多为肠粘连或腹内粘连带,该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但大部分为后天性,且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4],该病保守治疗的效果欠佳,大部分仍需手术治疗,是目前腹部外科临床治疗上的难题之一。

开腹手术是粘连性肠梗阻的传统治疗方法,该手术方法可有效的松解粘连,但创伤较大,腹腔暴露较多,暴露时间长,且极易造成再次粘连和复发,手术出血较多[5]。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机体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患者的疼痛少,且手术探查范围较广,诊断较明确,但该手术对适应症的把握较为严格,注意事项多,如果没有把握好手术指证,容易对腹壁与腹内的脏器造成伤害,且更适用于腹部手术史不超过2次的单纯性完全或不全性梗阻患者,有严重腹胀和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无法耐受气腹[6]。

在该研究中,开腹组运用开腹手术治疗技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总有效率为82%,腹腔镜组运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运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腹腔镜手术治疗长,术中出血量比腹腔镜手术治疗多,治疗效果显著差于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值得临床推广。

[1]何侯锐,刘成国,朱苏阳,等.30例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21(1):33-35.

[2]孙倩,周秋伟,杨红秀.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35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40.

[3]刘裕忠,储文华,刘军.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外科临床杂志,2010,31(30):53-54.

[4]黄殷涛,王启琴,周宁.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行肠梗阻12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19(23):113-114.

[5]艾立清,唐耀华,吴晓安.开腹手术、高频电刀与超声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J].四川外科临床杂志,2010,5(4):236-237.

[6]张轶英,巩孝文,孙倩希.卡铂复合液腹腔内化疗对成纤维蛋白细胞胶原合成和腹腔粘连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4):480-481.

猜你喜欢
肠梗阻开腹腹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1 3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避免中转开腹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