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紫杂铜为原料生产光亮铜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2-07-27 09:42段军伟
有色金属加工 2012年3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原料利用

段军伟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河南 洛阳 471039)

光亮铜杆生产原材料可以选用阴极铜或紫杂铜。20世纪光亮铜杆生产主要以阴极铜为原料。进入新世纪,随着铜消费量的增长,原生铜供应紧张,再生铜大量应用。随着再生铜回收及利用技术越来越成熟,紫杂铜直接制杆更是发展迅猛。

1 采用紫杂铜为原料生产光亮铜杆的必要性

(1) 选用紫杂铜为原料,可以缓解我国原生铜严重不足的现状,符合我国的资源战略

人口、资源、环境是世界未来发展的三大课题。资源问题无论是从前、现在或将来,都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没有良好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条件和环境,人们的衣食住行必将受到威胁,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资源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废旧资源的再生利用,是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从全球范围来看,2010年全球铜消费量超过1900万吨,预计2011年消费可能将突破2000万吨。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铜材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中国的铜加工行业进入了高速扩展期。2001至2009年间,中国铜材产量维持近20%的增速,据相关统计机构统计,2010年我国铜材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009万吨,同比增长13.6%,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二分之一以上。2010年中国消费铜加工材总量为1050万吨[1],稳居世界第一位置。

与此同时,受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我国原生矿产资源的品位逐年下降,禀赋逐年降低,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目前我国铜资源严重短缺,国内资源供给率不足25%,我国精铜(阴极铜)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生产阴极铜所用原料铜精矿粉、再生铜等主要依靠进口,铜原料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之一。我国铜资源短缺,己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一方面是铜消费大国,另一方面铜资源匮乏,可供资源和消费需求之间有巨大的矛盾。国内原生矿产资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除了每年大量进口铜精矿以外,大力发展再生铜产业成为缓解我国原生矿产资源供应不足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国家从资源战略的高度极其重视再生铜产业这一领域,所以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进口和回收杂铜,以弥补国内铜原料极为短缺的局面。国家和地方从废料进口、税收、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给以政策扶持,并鼓励大中型企业拓展再生金属处理的领域,形成自己的再生金属体系。还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采购杂铜,建立稳定的再生铜资源供应渠道,有序地发展国内的再生铜产业。采用紫杂铜为原料直接生产光亮铜杆属于再生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化,符合国家资源利用的战略。

(2) 选用紫杂铜为原料,可以规避原生铜的生产环境污染大,能耗高等风险,显著降低产品能耗,社会效益显著

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之一,是一个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传统产业,同时又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年消耗能源占全国总能耗的4%左右。

再生有色金属之所以发展迅速,是因为与开发原生有色金属资源比省去了繁杂的采矿、选矿、熔炼、粗炼等工艺过程,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据有关专家计算,与生产原生金属相比,用再生资源生产每吨铜、铝、铅、锌可以分别减少能源消耗82%、95%、60%、72%;生产每吨金属可减少基本建设投资60%;还可以明显减少“三废”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据专家测算,生产1吨再生铜,可以约少排放100吨工业废渣和2吨二氧化硫;生产1吨再生铝,约少排放1.5吨赤泥;生产1吨再生铅,约少排放0.6吨二氧化硫和20多吨工业废渣等[2]。

紫杂铜连铸连轧生产光亮铜杆属于再生铜产业,该产业是绿色产业,废铜再生的能耗不足原生铜生产的18%,并且生产工艺简单、工序少,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粉尘和废渣量少,对环境污染轻,冶理三废所需的费用少。所以,再生铜的生产和消费便成为当今世界铜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原生铜成本日趋提高,自然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废铜资源的再生利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发展废铜连铸连轧生产光亮铜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3)选用紫杂铜为原料,可以显著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近来,由于铜价居高不下,且据估计一定时期内将维持高位。铜加工企业面临现金流紧张,财务成本增加,单位资本利润下降,经营风险增加的局面,更是加快了废铜连铸连轧生产光亮铜杆的进程。

利用100%废铜连铸连轧生产光亮铜杆,可以显著降低原料成本,提高利润率,图1是采用阴极铜(ETP)和100%废铜生产光亮铜杆(FRHC)的成本利润分析图表[3]。

图1 成本利润分析图表

2 杂铜为原料生产光亮铜杆的可行性

(1) 废铜资源丰富,原料充足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自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出现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形势。每年都会因报废的电线电缆产生大量的废铜,这是一个很大的废铜市场。因此,废铜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市场来源都十分广阔。

2009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为633万吨,相当于10年前全国有色金属的总产量,自2000年开始,年均增长率达到27%[4]。

从产品产量看,1994~1998 年,世界废杂铜每年的回收总量平均为 500 万吨左右,到 2004 年全球废杂铜回收利用的总量达到637 万吨左右,已经占到当年全球铜表观消费总量的 38.6%。

从我国铜工业原料供应情况看,废杂铜原料占有重要地位。从20 世纪 80 年代起,随着中国铜消费的迅速增长,废杂铜进口逐步增加,成为国内铜生产的重要原料来源。

2010年,中国回收各种废杂铜约42万吨,进口废杂铜在436万吨以上,用汇额达122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杂铜进口国之一。中国近几年废杂铜进口年均增长率达12.0%(见图2)。进口废杂铜的主要来源地是工业发达和环保要求严格的国家和地区,其中从美国和日本进口量比例分别为38%和25%。

图2 近几年我国进口废杂铜变化曲线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再生铜预计全年产量为176.2万吨,同比增速达到22.9%,再生铜在精炼铜中的比重达到了38.5%的历史高位[5]。

我国废旧物资的回收渠道主要包括物资系统、供销社系统、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通过这些渠道将再生原料源源不断地送到再生加工企业。最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成长,从事废旧有色金属进口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其中以废旧五金进口企业为主,并成为目前我国废有色金属资源市场的一支主力军。根据过去十几年有色金属的消费模式,我国会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废金属,并循环利用,再生金属市场的供给将越来越充足。

(2) 技术成熟,质量可靠

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利用100%废铜连铸连轧生产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低氧光亮铜杆已较为普遍。尤其是国外,废铜连铸连轧生产光亮铜杆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生产的铜杆质量较好,详见表1,可以覆盖大部分电线电缆用铜。

表1 普罗佩茨-拉法格紫杂铜直接制杆性能指标与国标对比表

(3) 选用紫杂铜为原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目前,我国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环境状况严峻、资源相对缺乏的局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早在2002年国务院令第346号公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中,就将“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物资再生综合利用在金属行业中已占据了一定的位置,直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废旧物资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紧张的资源矛盾,又可以大大减少用矿石冶炼金属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我国每年需求大量的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属拆解行业来弥补。通过可利用再生金属资源,既能缓解资源紧缺的矛盾,又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

再者,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少,产出量大,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保持社会稳定。从事此行业人员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

为了全面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于 2004 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2005 年又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且制定《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其指导思想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 ”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策导向,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宏观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国家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逐步重视,产业政策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及高效利用。紫杂铜直接制杆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的鼓励类第二十六条42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国家发改委将从八个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包括出台财政税收投资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

利用废旧金属加工成加工材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版)中的鼓励类有色金属中第3项“高效、节能、低污染、规模化再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及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8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减量化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并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和强化政策技术支撑四个方面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 结束语

在我国铜资源严重短缺的市场背景下,合理规范利用废杂铜直接再生制造电工用铜杆,将是中国铜导体市场竞争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循环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相关配套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产业标准化工作和各项基础工作的逐步推进,再生有色金属这一朝阳产业在我国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1]世华. 2010年我国铜材产量有望突破千万吨.中国有色金属报, 2010年12月9日;

[2]宋善明. 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与节能. WORLD NONFERROUS METALS,2006,(3);

[3]段军伟. 浅议我国废铜连铸连轧生产光亮铜杆. 有色金属加工,2006,35(6);

[4]再生金属综合利用被列入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色加工动态, 2010,(11);

[5]陈柏益.我市再生铜产量占全国近4成.清远日报,2011年06月14日;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原料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投稿须知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国家标准公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