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重大事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2012-08-09 08:06李卓成,陈建平
学理论·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重大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李卓成,陈建平

摘 要: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国人的生活和思想,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精英,思想上也必然受到了冲击;如何利用这些重大事件的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本文试就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述评,以期为后来人作参考。

关键词:重大事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87-02

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精英团体,思想上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如何利用重大事件发生的契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近几年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对于这个课题,国内部分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一些开拓性研究,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总的来说,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学界也还不够重视,导致研究存在方向少,内容不够深入等问题。笔者试对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个梳理,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近几年研究的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资源总库的检索,仅检索到相关论文13篇。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宏观探讨

这一部分论文从宏观上叙述论证了重大事件(包括重大时事)对大学生思想不同侧面(如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等)的影响,探讨了对大学生进行重大事件教育的价值、功能和现实意义,分析了其特点、内容和形式并提出了诸多对策。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刘畅的硕士论文《关于高校发挥国家重大事件育人效应的研究》。

(二)实证调研

这方面论文主要通过问卷访谈收集的资料来作为论证的依据,通过对大学生重大时事关注点、关注度排行等的调研来分析当今大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关注和理解情况。有代表性的如孙梅玉的硕士论文《当今大学生政治心态研究——基于2008年重大事件对华中科大学生的调查》。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定义未统一

以上所有论文中,对于“重大事件”,有的作者用到了“重大时事”或“时事”;有的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社会事件”;有的用“国家重大事件”;由于定义没有一个标准,导致论文作者对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一,这使得后续研究者对论文内容存在较多困惑。

(二)学界不重视

在能检索到的相关13篇论文中,2008年以前发表的仅有一篇:张广、肖洪的《大学生对时事关注程度的排行研究》,研究的内容跟重大事件还有些区别。接着因为2008年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北京奧运会、全球金融海啸等。所以以2008年为契机,对重大事件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逐渐展开,在发表的12篇论文中,2009年有3篇,2010年6篇,2011年3篇。单从数量上说仅占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相关研究论文2万多篇的不到千分之一,另从质量上说这13篇论文中,华东师范和华中科技大学的2篇硕士论文质量较高,分析也较全面透彻。而其他11篇论文属于北大、南大核心期刊的只有1篇,还是当时北大校长周其凤为刊物写的特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可见就目前而言,学界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重视,不仅研究的数量很少、研究的层次和论文质量也较低。

(三)实证不足

13篇论文中仅有5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仅占总数的38%,其他的都是叙述分析说理型论文。笔者认为这方面的论文要想对读者有较强的说服力,光靠说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科学、翔实、客观的论据,而论据的得来很大部分只能通过实地的问卷访谈。另外运用问卷资料作为论据的5篇论文,也存在问卷的问题不够详细深入等问题,这导致问卷的后续分析较肤浅,深度不够。

(四)对策存疑

13篇论文中,对通过重大事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存在论据实证不足等问题,导致很多措施流于口号,可操作性不强。虽然从社会生活经验上看,一些措施应该是有效的,但如果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政策,部分方法和措施能发挥的作用实在令人疑惑。比如蔡峻的《运用重大时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方法》中的对策提到了通过“注重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来使学生在重大事件中有较强的“主体思辨能力”,又提到“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媒体素养教育的具体计划,专人负责,定期开展活动,实现制度化、正常化、有序化。二是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辅修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程,让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新闻传媒知识。”[1]对于文中提到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采取的措施笔者认为其实很多二本院校,特别是专业性院校如医学院,由于师资人员、专业设置和资金的原因,这些措施在短期内都很难实现。

三、加强相关研究的意义

关于本领域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的起步较晚,很多同仁还没有注意到相关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学界对此认识不足,觉得这方面的研究没太大价值,没必要专门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这方面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大事件对大学生本身的巨大影响

促使笔者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一个国外重大事件——伊朗大学生攻占英国驻伊朗大使馆”。2011年11月29日,伊朗大学生攻占了英国驻伊朗大使馆,抗议英国政府对伊朗采取单边制裁措施。这让人不禁联想起32年前,同样是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驻伊朗使馆,并扣押了52名使馆人员,事件直接导致伊美断交,两国关系长期陷于紧张。从伊朗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由于是青年人的精英和活跃分子,他们有思想、有激情,行为所受的约束也较小,所以他们在重大事件中的活动往往会意想不到的影响历史的进程,从我国来看,影响深远的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红卫兵运动、八九学潮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学生运动。当然这些运动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背景,但一些突发重大事件却成为了运动的导火索。近几年特别是2008年以来,国内外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有些关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比如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重建对就业的影响;有些对大学生思想有较大触动,如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西藏新疆“打砸抢”事件、北非及中东政局动荡等。

(二)重大事件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已达2000多万,假设每个学生有4个对他生活思想影响较大的家庭亲人来算,这部分相关的人口就有1亿人,占到全国人口的1/13,笔者认为这部分人生活思想的剧烈波动必然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有巨大影响,比如现今比较突出的如“贫富差距问题”“三农问题”、“医疗改革”等社会问题如果党和政府处理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家庭生活思想的剧烈波动,从而也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从笔者从事4年辅导员的工作经验来看,很多学生的思想剧烈波动都是由于家庭原因。

重大事件作为发生在大学生身边鲜活生动的事例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教科书的说教,但大学生由于受年龄、情绪、知识理解力等原因的制约,很多对这些事件的理解并不深入,甚至有些出现偏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仁不重视这点,及时耐心地对其进行教育疏导,很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急迫而有意义。

四、改进的措施

(一)统一定义

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应对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统一的定义,比如到底用“重大事件”好,还是“重大时事”合适,笔者倾向于使用“重大事件”这个说法,因为“重大时事”感觉时效性较强,而“重大事件”说法较中性,另外觉得很多重大事件都有其复杂深刻的历史背景,也许还跟几十年前的类似事件相关,所以用“重大事件”会更准确。对于“重大事件”应该包括的范围,刘畅的《关于高校发挥国家重大事件育人效应的研究》一文中说:“‘国家重大事件是指发生在本国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而笔者认为所谓的“重大事件”还应该包括国际的重大事件,因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正如胡錦涛总书记所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所以如果国际上有重大事件发生,我国是很难置身其外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苏东剧变、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千年虫”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全球金融危机、北非中东局势动荡,这些事件其实都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个层面造成了影响,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精英分子,国家的一员当然思想上也必然受到冲击。而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重大社会事件”、“重大活动和庆典”等提法,笔者认为其实这些提法都是“重大事件”概念的一部分,应包含在“重大事件”中,对于类似问题的研究应视为对“重大事件”研究的分支或部分。

(二)加强重视

由于重大事件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影响巨大,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运动,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首先,相关部门(如社会基金委员会、教育部、相关高校和研究所)应该鼓励加强这方面的科研立项和资助,比如在思想政治或辅导员专项科研项目中划出一定比例来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次,在有条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专门的“研究所”,如成立专门的“重大事件研究中心”等。再次,对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包括专职教师和政工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是由于很多重大事件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民族的、物理的、电子的等等。所以可能对于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很多高校思政教育者自己都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指望他们能很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呢。于是加强这方面及时高效的培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三)加强实证研究

正如上文提到的,现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一个重要缺陷就是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说教的过多和实证研究的不足直接导致研究可信度和说服力下降,并使得提出的对策针对性不强;另外对于提出对策的实际效果也需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评测。

(四)增强对策可行性

应在深入客观地研究相关政策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策应忌流于形式和“假大空”,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既能适应现今国家整个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的大环境,也能符合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客观情况。另外对策在运用一段时间后(半年、一年、两年等),应该通过实证调研的方法来评估对策的效果,以便不断通过实践的效果来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蔡峻.运用重大时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0,(6).

猜你喜欢
重大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重大事件中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
本周重大事件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