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对策

2012-08-13 01:43王晓云
当代经济 2012年22期
关键词:密集型外商第三产业

王晓云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济南 251401)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仍然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应融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进行。其中,外国直接投资是影响一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FDI作为一种外部资源,对促进经济增长效应的大小也取决于一国产业的内部结构。在世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产业结构优化已经成为提高一国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该国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因此许多国家纷纷把注意力从促进经济总量增长转移到优化产业结构上面来,我国对外开放以来,FDI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研究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引导外资合理投向相应的产业进而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分布

1、三大产业之间FDI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尤其以工业部门为主,但近年来其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开始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5年以及之前的年度,第二产业所占的FDI比重很高,2004年已近75%。从2006年开始,第三产业吸收的FDI显著上升,第一产业吸收的FDI的比重一直很低,历年数据均低于2%。2008年以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FDI的比重略有提升相应地第二产业中FDI的比重稍微下降。

表1 实际使用FDI在各产业所占比重变化(单位:%)

2、产业内部FDI分布不均衡

(1)工业内部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中集中分布于工业部门,建筑业中所占很少。工业部门中又以制造业为重。如表2所示,从2002年开始,制造业在工业部门吸收的总FDI中均占95%左右,自2007年开始制造业在工业部门吸收的总FDI有下降趋势。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所占FDI比重较少,采矿业在工业总FDI中只占到1%左右。FDI的工业分布的另一个特点是轻工业的投资比重高于重工业,加工工业的比重高于原材料工业的比重,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大于一般加工工业。

(2)第三产业内部特征。如表3所示,第三产业吸收的FDI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余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在第三产业吸收的FDI中所占比重也较高。以上所列行业在第三产业吸收的FDI中总计约占90%。

二、FDI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

FDI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调整效应、外资进入企业带来的竞争效应等,FDI能直接或间接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总体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表2 工业内部各行业FDI占工业总FDI的比重(单位:%)

表3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FDI占第三产业总FDI的比重(单位:%)

1、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效率,包括有形的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业资本质量的改进,以及无形生产要素如制度的创新等,因此,它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决定性因素。

2、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性调整效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摆脱了改革开放以前那种“农业基础薄弱,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通过优先发展农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我国产业结构向着更加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产生的结构性倾斜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特别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FDI结构性倾斜促进了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外资工业相对于内资工业拥有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成熟的管理,而且这种现象在加工工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行业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引进外资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外商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大量进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正在大力发展的产业,投资最密集的行业有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FDI的结构性倾斜促进了第三产业内某些行业的扩张。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全球跨国投资数额最大、比重较高的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服务业领域的跨国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60%左右,有巨额资金在寻求跨国投资机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虽然远不及对第二产业的投资,但仍对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80年代外商对我国房地产业的投资占了整个第三产业的60%左右;到90年代以来上升为70%左右。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房地产业的比重稳定上升,与外商投资的这种结构倾斜有较大关系。

3、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竞争效应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冲击,加大了国内产业的竞争程度,而竞争机制对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成熟的外资企业进入后,通过市场作用加剧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将低效率的企业从本行业中淘汰出去,从而优化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促进产业结构高效化。外资的进入会集中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和地区,于是这些地方产业就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由于外商直接投资这种一揽子生产要素的整体引进,外资企业直接参与到本国同行业的竞争中来就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本国或本地区同一行业的市场竞争。

三、我国在利用FDI中存在的问题

1、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来自外部的挑战与冲击

FDI的结构性倾斜扩大了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水平的差距,FDI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信息等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要素的注入及组合,改善了原有企业和产业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外商投资的产业倾斜也影响着不同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演进的过程中,加上改革前片面地推行工业化发展战略,第二产业与第一、第三产业相比本来就有较好的技术经济装备和较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同时,FDI的产业结构分布特点之一是明显向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倾斜。由于进入了大量外资企业,工业内部竞争比较激烈,竞争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而第一、第三产业在外资企业进入较少从而外部冲击度较低的条件下,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也明显偏低,竞争机制有对产业生产率的改进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由于竞争机制作用不同而导致的产业生产率改进状况不同,使工业与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趋于扩大。

2、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贡献度不同

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变重要因素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对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过程中,不断加强先进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在直接提高国内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但是,从历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在各产业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三大产业贡献度呈梯度递减,其中第二产业的贡献最大,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则依次减小。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一产业的比重非常小,直接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第一产业仍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分散化、粗放式的农业经营体制,造成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产业化经营难以实现,使外国直接投资对第一产业的贡献难以实现。

3、利用外资的目的还没有达到

我国引起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就是通过以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从总体上来看通过利用外资引进的先进技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较低。入世后,我国市场准入限制的放宽,外商独资越来越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一些外商独资企业自成体系、自我循环,不仅对既有的国内产业的拉动作用有限,而且造成一定的冲击。从投资的区位上看,入世后直接投资资金更趋向于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珠三角地区集中,为了要抢占更多的外资资源,各地方政府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优惠政策日益强化,导致有些内陆地方政府为了得到外资的青睐,不顾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追求政绩的行为,无序竞争,不惜土地和资源的巨大代价,不顾环境保护,违规向外资提供优惠。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总而言之,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有导向的作用,引领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变革。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外商直接投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只有当外商直接投资持续、深入地介入各个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对东道国需求结构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改变该国产业结构的一个因素。

1、引导投资的方向,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降低对工业的投资比重,以加强农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促进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和生产率水平的较大提高,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相应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来自港澳台商的中小企业投资集中于一般加工工业。从推动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需要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应地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所以,应进一步重视吸引外资更多地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比重,以此来带动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正确处理好内资与外资的关系

引进外资时,要注意把吸收外资与国内发展统筹起来,根据国内发展的需要来利用外资。首先要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内外资管理体制上的两套系统以及由此而来的内外差别政策导致许多地方、许多领域在处理外资与内资的关系上,常常是厚此薄彼。其次要避免外资压缩内资企业的发展空间。

3、利用互补优势,平衡外资在区域间的投资

适当的鼓励政策可以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并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为了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距离,合理安排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我国现阶段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西部地区。通过政策上的相对倾斜,西部地区在立足自身现有经济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挖掘并填补沿海发达地区在产业发展上的空白,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工业基础。以此在达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同时,也能与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转移形成对接平台,使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产业上形成一种互补的整合优势,促进产业的良性升级和换代。

[1]崔新建:外商直接投资下的产业结构升级[J].当代财经,2005(10).

[2]姚军: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11).

[3]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2).

[4]T.Sreide.FDI and Industrialisation:Why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new industrial structures may accelerate economic development[Z].CMI(Chr.Michelsen Institute,Bergen)Working Paper,2001(3).

[5]J.Gordon.Spillovers,Foreign Investment,and Export Behavi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7.

猜你喜欢
密集型外商第三产业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