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东港二期围涂工程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2012-08-14 08:52周海芬沈五伟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山岛东港平面布置

徐 鸣,周海芬,沈五伟,高 亮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舟山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浙江 定海 316000;3.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舟山市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但该市滩涂资源比较丰富,滩涂围垦是解决该市土地资源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防台御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涂工程建设除了能适应社会经济对土地的多种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科学发展,要有新的治理滩涂理念。在面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批评,与其被动地解释说明水利工程的利益,不如主动扩展与更新水利工程自身的理念,吸收来自环保,生物界合理的意见和建议[1]。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在人类对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过程形成的。打造生态浙江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形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保护和发展自然,给自然以平等态度的人文关怀;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已的行为,把生态理念渗入社会管理之中,追求群体之间的环境公平与正义,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舟山市东港二期围涂工程在设计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工程平面布置进行了调整,工程建设后,营造了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体现了人、涂、水、岛的相互协调。

1 工程概况

舟山市东港滩涂开发工程位于舟山市普陀区,舟山本岛的东端,与朱家尖、普陀山隔海相望,与沈家门有2条隧道相连。东港滩涂开发工程总规模为755 hm2,分3期实施,其中一期围涂面积193 hm2,已于1996年完成;二期围涂面积414 hm2[2];三期围涂面积148 hm2,尚未实施。

东港二期围涂工程位于东港一期围涂工程的北边,顺堤堤轴线自一期工程的南丁堤起至菜花山岛,初步设计堤线长3 326.68 m,加固北丁堤堤线长760 m。后把顺堤堤轴线调整为自一期工程的南丁堤起至北丁堤止,不与菜花山岛相连。调整后的堤轴线长度为3 484.53 m。另建水闸2座,每座总净宽7.5 m,3孔×2.5 m。

设计单位根据堤线和围区的自然条件,经计算比较后选择了海堤断面为多级复合直立式土石混合堤,堤顶高程4.0 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堤顶宽2.6 m,外海侧在3.7 m高程处设上平台,宽7.2 m,下平台高程2.7 m,宽12.8 m;上、下平台外侧分别设C25混凝土埋石挡墙和现浇40 cm厚C25混凝土护面;在0.0m高程设置10.0m宽的镇压层;堤顶设后置式挡浪墙,挡浪墙高程为5.0 m(经物模试验后调整为4.5 m),用C25混凝土浇筑。内坡土方区按常规设置,作为以后沿江公园绿化用地(见图1)。

该工程于2004年4月开工,施工单位按批准的设计完成。2009年7月通过了省围垦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工程质量优良。

图1 二期顺堤断面图

2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东港二期围涂工程,其围区作为新城区的建设用地,发展轻加工业(包括渔业以及旅游、商贸、金融、居住)等房地产业和配套基础设施为特征的对外开放的多功能综合性新区。主体工程内容相对简单。按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3]。其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堤坝生态,背水侧绿化面积大,临海侧为宽平台,亲水性,工程无弃渣。经评价分析,围涂工程对通航、沈家门渔港无不利影响;施工期环境问题是石料开采、水土流失以及施工噪声、扬尘、污水等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采纳有关意见,对工程平面布置进行优化,保护稀缺岛屿自然岸线;根据围区开发的功能,结合考虑提高居住靠堤侧的观景性和道路两侧绿化的空间。

3 平面布置

滩涂围垦的平面布置在保护自然岸线,延长人工岸线和提升景观效果方面,要因地制宜地研究分析滩涂围垦的方式,增加新围成土地的人工岸线长度,提高新形成土地的价值,减少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损害。

东港二期围涂工程在平面布置上,按照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结合已建东港一期围涂工程和该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选择的东港二期围涂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其设计思路是:

(1)根据工程区滩涂涂面情况利用天然岛屿及演变趋势,考虑现已建成东港一期围涂工程和北堤丁堤及今后三期工程建设,合理选择二期围涂工程的顺堤堤线的位置。

(2)新围涂区沿岸为新形成的人工岸线,不具备环境稳定性和生态多样性等自然岸线的特征,但具备为港口建设提供条件,增加新的港口岸线。

(3)东港二期工程所圈围的土地用途与一期一样,同为城市建设用地,同时考虑通过工程措施形成土地的景观、生态环境、防洪排涝诸方面的要求。

按照上述设计思路,进行东港二期围涂工程平面布置,顺堤的南端接一期围涂工程的南丁堤,顺堤的北端接菜花山岛,堤线长3 326.68 m。2003年9月,浙江省滩涂围垦主管部门 《关于舟山东港开发二期工程围涂部分初步设计的批复》同意了该工程平面布置。

2005年为了城建景观的需要,对顺堤北端的菜花山岛采取了避让,使其仍为海中岛。把菜花山调整为悬水岛,顺堤北端与菜花山岛间隔长度82 m左右。顺堤北端调整为与北丁堤连接。由此顺堤堤长从3 326.68 m,调整为3 484.53 m,不但增加了人工岸线157.85 m,更为重要的是菜花山岛可保持原貌,且可在该岛露出水面岩体上布置与普陀山相对应的相关人文景观,隔海呼应,为二期、三期围区城市建设配套增添新的景观和亮点。调整后的顺堤堤线经省围垦主管部门同意。调整前后的堤线布置见图2。

图2 调整前后堤线布置图

4 相关生态景观保护措施

4.1 亲水性措施

东港二期围涂工程与一期围涂工程同为提供城市建设用地,也是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围垦要始终关注对生态功能的作用和影响,围垦工程从本质上讲,应当是生态工程[4]。因此,在设计中要体现海堤的亲水性。该工程为50 a一遇设计高潮位3.14 m,而平台高程分别为2.7,3.7 m,使上、下二级平台位于设计高潮位之间,且在2.7 m高程靠海侧做了石凳,可供人们休息和观赏海水,同时为海上餐饮业提供活动空间。

4.2 观景措施

东港二期围涂工程充分考虑顺堤与城市建设中的景观有机结合,使景观、交通和海堤宽平台的综合效果尽可能达到最佳,设计断面采用低堤宽平台结构。为了确定经济、安全、合理的海堤断面,舟山市东港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海大学进行二期围涂工程海堤断面波浪模型试验。其结论是:将挡浪墙降为4.5m,在50 a一遇设计高潮位和设计波浪要素作用下,无越浪发生。通过试验验证原设计堤顶高程5.0 m(指挡浪墙顶高程)可降到4.5 m,而且满足50 a一遇标准和100 a一遇结构的要求。堤顶高程低0.5 m后,围区地面设计高程在3.1 m左右,仅比地面高程高出1.4 m左右,更能适应城市景观和岸线利用功能,又提高了观景效果。

4.3 护堤地生态措施

堤防本身应是 “亲水型”的绿化带[4]。在护堤地范围内种植陆生植物等可形成绿化带,美化景观。宜在绿化带区根据城区总体规划,可结合公园进行统一实施,增加新的人们休息活动场所。

5 结 语

尽管各地的自然、区域、经济条件各不相同,但东港二期围涂工程建设的经验反映了生态建设方面的考虑,值得借鉴。

在满足社会对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周围环境存在一个健全生态景观的需求。滩涂资源开发的目标既要利用其功能性,也要按照生态省的要求进行合理开发。东港二期围涂工程把菜花山岛作为悬水岛,堤轴线由直线调整为局部折线或曲线,在平面布置上保护自然岛屿,延长人工岸线,提高新形成土地的价值,减少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损害。

海堤断面采用宽平台产生了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具有海上视野开阔,亲水性和景观性好等特点,而且该区块为城市建设用地,应留有空间给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宜刻意创造环境取悦于生物群落。何况海堤的内外侧均可休闲,人们同样在这个系统中受益无穷。

[1]董哲仁.生态水工学的工程理念[J].中国水利,2003(1):63-66.

[2]姜再通,周海芬.舟山东港开发二期工程围涂部分初步设计[R].舟山:舟山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3.

[3]裘江海.生态优先与生态围垦评价体系的构想 [J].浙江水利科技,2006(1):11-13.

[4]徐承祥.“生态围垦”的前景及发展思路 [J].海洋学研究,2006(1):1-5.

猜你喜欢
山岛东港平面布置
辽宁东港地区海蜇圈近阶段养殖问题分析
阳光海岸 魅力东港
中创承运 使命必达
——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成功登陆鱼山岛
胡盛海
基于仿真技术的信号平面布置验证
嵛山岛之行
漫谈辽宁东港方言
110kV户外GIS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
洋山四期工程港区水域平面布置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