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建烟在国内的传播

2012-08-15 00:54徐晓望
闽台文化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物产同治烟草

徐晓望

(作者系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

清代初年,福建生产的 “建烟”畅销天下,各省纷纷仿制。但以质量而论,建烟仍然独树一帜,盛名享誉百年。

一、清初建烟在国内的影响

清代初无烟草之禁,在清军中流传的吸烟习俗很快随着清军传遍全国各地。江南的叶梦珠说:“顺治初,军中莫不用烟,一时贩者辐辏, 种者复广。 ”[1]“陈鼎 《滇黔土司婚礼记序》云:‘时国家初定东南,文武军民俱吸烟,烟大行。’”[2]闽人的吸烟习俗也传遍四方,“食烟,本草云:凡食烟者将烟纳入烟管大头内,点火烧吸。吸满口吞咽。顷刻而周一身,令人遍体俱快。仍嘘出之,食物之最奇者。闻之闽人,呼烟为芬,呼烟管为芬吹。”[3]清代的北方烟草更为流行:“沙漠朔风急,烟筒万管齐。自饶冲雪具,不用辟寒犀。”“吐纳诚何意,生民倍用怜。宁无二鬴食,不断一筒烟。”[4]“嗜烟,谚云:‘开门七件事’,今则增为八矣。上自公卿大夫,下逮农工商贾妇人女子,无人不嗜。”[5]“盖烟草初行时,市井间设小桌子,列烟具及清水一碗,凡来食者,吸烟毕,即以清水潄口,投钱桌上而去。”[6]“客有嗜烟者,家贫,不能常继,辄拾包烟之闽纸揉碎蓻火而吸之。询其故,客曰亦颇有烟味。 ”[7]姚莹 《识小录》 :“烟草……食之法,细切如缕,灼以管而吸之。令人如醉。祛寒破寂,风味在曲生之外。今日伟男髻女无人不嗜。 ”[8]

因福建是最早流行种烟的地方,清代有许多人都相信建烟是最好的。松江府青圃人陈琮说:“黄烟,吾郡多食淡黄烟,亦产于闽中,俗称抖丝,最上者为上印,至有千钱易烟半斤者;其次,二印三印,最下者为四印,亦名若烟。然他处多不甚行。明斋小识云:‘黄烟行于松都,亦只华、娄、青三邑行之,其味香而韵苦,不易燃,呼吸稍缓,又即息。外郡人莫解其味。’”[9]对于闽中黄丝烟,《烟草谱》记载:“烟色,烟色淡黄者,如金丝贡丝之类,老黄色者,贾人用姜黄末拌入,以为饰观。紫色者,如八仙小桃之类,又有一种黑色者,梅谷子偶笔所谓黑於菟,言其性之猛烈也。柴粟烟草词注云:‘烟,惟紫黄色者,其味最佳。紫气,黄丝烟中名品。’”[10]清初福建烟,不仅质量好,价格也不贵。江南一带“一时贩者辐辏,种者复广,获利亦倍,初价每斤一两二、三钱,其后已渐减。今价每斤不过一钱二、三分,或价钱许,此地种者鲜矣。”[11]这个故事表明,建烟将江南当地的种烟业挤垮。“建烟,闽中以百里所产常供数省之用,非人力独勤,种植独饶,良由地气也。《永春州志》云:‘烟叶大如芋,种盛闽中。’《漳州志》云:‘今各省皆尚之,外省亦有种者,然惟漳烟种称最,声价甲天下。漳又长泰最胜。’《在园杂志》云:‘其在外国者名发丝,在闽者名建烟,然建烟有真建、假建,头黄、二黄之别。’”[12]

北方人对建烟的评价也很高。“本草汇言,沈氏曰:烟草生江南浙闽诸处,今北地亦种植矣。然北方制烟不切成丝,将原片揉成一块,如普儿茶、砖茶之类,用时拈碎作末,纳烟袋中,谓之烟叶子。又名锭子烟。闽人呼烟止谓之 ‘叶子’而不言烟。 ”[13]

因清代烟草的市场广阔,福建种烟业十分广泛。郭起元的 《论闽省务本节用疏》写道:“闽地二千余里,原隰饶沃,山田有泉滋润,力耕之,原足给全闽之食。无如始辟地者,多植茶、蜡、麻、苎、蓝靛、糖蔗、离枝、柑橘、青子、荔奴之属,耗地已三之一。其物犹足供食用也。今则烟草之植,耗地十之六七。原烟出自西北边外,谓可以驱寒耳。今则遍于东南,饮烟者无间暑寒,为用与食盐等,而又胜之,闽中更甚。闽田既去七、八,所种秔稻、菽、麦,亦寥寥耳,由是仰食江、浙、台湾、建延。”[14]这段文字,反映了清代初年,福建吸烟习俗全国最盛,而种烟之普及,也领先于其他各省。闽中的收烟季节,远自贵州、云南的烟客都到福建来购烟。“伯可先生走闽粤贩烟。今闽地于五六月间,新烟初出,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以敛之。懋迁者牵车以赴之。村落趁墟之人,莫不负挈纷如。或遇东南风,楼船什佰,悉至江浙为市,以收成之丰歉定价值之贵贱。琴画楼词注云:‘烟草,到处有之。而由福建海舶来者为多’。”[15]

建烟质量好是有其技术作保障的。《烟草谱》记载种烟、制烟的几道工序:

“摘蕊,烟苗盛时抽条发蕊,视中茎之翘出者既摘去其顶穗,并除叶间傍枝,勿令交揉,则聚力于叶。惟留一二本,听其开花收种,若留顶穗则本不长生傍枝,则叶不厚。”[16]

“打叶,烟叶已老,土人各提筐笤采之,谓之打叶。以日中一二时打者良。 ”[17]

“奄叶,食物本草云,烟草一本其顶上数叶曰盖露,味最美。此后之叶递下,味递减,奄叶时,须分别奄之,奄,必令黄色以三日为期,择其不黄者再奄。 ”[18]

“晒烟,《广群芳谱》云,春种夏花,秋日取叶暴干,以叶摊于竹簾上夹缚平垫,向日晒之,翻腾数遍,以干为度。 ”[19]

“烟梗,烟叶成熟后,其梗已枯,闽人取以锤软,绞为绳,夜则燃火,行风中不灭。可用以代烛。”[20]

“刨烟,烟叶晒干,先剪去其蒂,叶上粗筋细细剔尽,然后用版两片,将烟叶夹好,刨落,纷纷形如细发,外国故有发丝之名。 ”[21]

“焙烟,烟有生熟两种者,不用焙,熟者以火酒喷制或用油炒。”[22]

“封烟,烟已焙干,以纸包裹,各标名色,本草云:每十六两为一封,今则轻重不一。或十两或八两,叠置箱中, 以待售者。 ”[23]

“烘烟,烟性易霉,霉则色变而味减。其法以烟置箬笼内,用盆火微烘之。以燥为率。每于四五月梅雨时、八月中俗谓本樨蒸时烘之。不宜见日。盖黄烟宜烘,不宜晒。水烟宜晒不宜烘。性各别也。 ”[24]

大致来说,清代晒烟的时代,闽中的建烟在国内市场有较好的声誉,销售量也很大。具体地说,清代福建最出名的产烟地有漳州、永定、浦城等地。由于建烟享有大名,其他省份刚开始种植烟草时,都冒充建烟的大名,往往名不符实。乃至陆燿的 《烟谱》要为建烟辩护:“大抵真正闽产, 制造亦佳。 ”[25]

二、清代建烟在国内的传播

烟草首先传入福建与广东,但在闽广的称呼不同。闽中称之为淡巴菰,广东有另一种叫法:“《本草》:‘多食烟损容’。熊人霖 《地纬》:粤中有仁草,一曰八角草,一曰金丝烟,治验亦多。其性辛散,食已,气令人醉。故一曰烟酒。其种得之大西洋。”[26]熊人霖是明末抗清名臣之一,所以,他写的 《地纬》一书应是明代的产品,记载了明代的史料。如其所记,明代广东的烟草由大西洋国引进,所谓 “大西洋国”,据《清史》的记载,即是明清之际的葡萄牙国。葡萄牙人长期居住澳门,广东人由葡萄牙人处得到烟草,是很合理的。不过,广东人称烟草为 “八角草”,与闽人 “淡巴菰”的称呼有些区别,清代的历史表明,淡巴菰的称呼传遍了国内许多地方,而且,烟草之名,最早也起源于福建。这说明传入中国各地的烟草,主要是从福建直接、或是间接引进的。

1、烟草在江西的传播

福建商人很早就将烟草推广到江西。大致而言,清初漳州人跑到汀州种烟,汀州烟业普及后,又有一部分漳州人和汀州人跑到江西租山种烟。如清代初年江西赣县:“邻居之民力耕者众,近多闽广侨户栽菸牟利, 颇夺南亩之膏。 ”[27]龙南县,“烟草,邑乡里中近年竞植之,烟一作蔫,一曰食烟,一曰淡巴拣。先是,种传自福建,近赣属邑遍植之,甚者改良田为蔷畬,致妨谷收以获厚利。 ”[28]雩都县:“启祯间自闽入,今到处有之。雩所产惟北乡银坑、桥头者佳。近县惟赤砂盘、郭屋竂二处,颇能及之。 ”[29]《瑞金县志》 说:“瑞近于漳, 土性所宜,不甚相远。又制熟烟,必得茶油为用,瑞故产油之地,故漳泉之人麋至骈集,开设烟厂,销售既广,种者益多,当春时平畴广亩, 弥望皆烟矣。 ”[30]乾隆 《石城县志》说:“石与闽接壤, 故其品亦佳。 ”[31]赣州的烟草 “种传自福建,赣属邑遍植之。甚者改良田为烟畲,致妨谷收,以获厚利。闽贾争挟赀觅取。”[32]又如赣县“烟草也,种出日本,明末始入中国。闽人以其叶制烟。赣与闽接壤,故种者亦多。”[33]在赣东北,则有浦城人到玉山、广丰等地种烟。玉山县烟草业 “闽人来玉者,率业此起家。”[34]《广信府志》云:“烟……俗称石马、小溪,皆闽地。广丰与浦城接壤,浦出名烟,而叶实有藉于丰。他邑亦间有之,无如丰盛。”[35]据林仁川的研究,乾隆年间在玉山开设烟店的龙岩人有:谢敏斋的八仙号、谢盛初的正山号和合利号、谢华玉的恒裕号、谢之勋的显发号;嘉庆年间龙岩人开的商号有:谢杰玉的恒利号、谢杰村的启顺号、谢复太的和顺号、谢步之的发禄号。[36]

江西的种烟业先由福建移民开拓,而后渐将本地人也卷了进去。石城县 “与闽接壤,三十年来始得其种并制作法……无田可耕者赁山种植取息赡养”[37]。资溪县:“菸,味辛性散,人多种之。”[38]江西中部的新城县最为突出:“新城僻处万山中,户口日增,田亩无几。彼栽菸必择腴田而风俗又惯效尤。一人栽菸,则人人栽菸,合千百人人栽菸若干亩,便占腴田若干亩。”[39]到了清代中叶,江西的山区能生产各种烟草。乾隆年间的南城县:“邑人近效闽俗,连畦盈亩,城内尤多。胜于种蔬。”[40]同治时期的南城县,“有小溪炒丝、皮丝、贡丝、条丝、刨花丝,皆名油丝;又干丝、白丝,奇品无油。 ”[41]兴国县,“兴邑种烟甚广, 以县北五里亭所产为最。秋后吉郡商贩踵至,利视稼圃反厚。或谓妨五谷宜禁,或谓小民生计所系,不必禁。前人论详矣。”[42]江西北部的永丰县成为著名烟草产地,永丰县:“烟叶,色以黄者为上,各乡俱出。”“烟叶,岁出倍他处。民获赢利焉。然亦兢兢所有取之耳。 ”[43]《玉山县志》 亦载:“夫淡巴菰之名著于永丰,其制之精妙则色香臭味莫与玉比。日佣数千人以治其事。而声价驰大江南北,骡马络绎日不绝。从古货殖之利,孰富于此?”[44]可见,永丰、玉山的烟草先是冒用浦城的生丝之名,许多烟草被运到浦城出售,其后,赣东北的烟草业也闯出了自己的名声,《烟草谱》说:“衡烟出湖南、蒲城烟出江西,油丝烟出北京”[45],可见,在当时人眼里,“蒲城烟”就是是出自江西的名烟。

2、烟草在江浙的传播。

福建商人很早就将烟草业引进苏州。“《苏州府志》云:‘烟草向无此种,明季始种,知吴中种烟不后于闽省也。’”[46]松江府也有种植:“土切烟,烟叶盛于闽,今则遍地皆是。吾松稻麦棉花之外,农家赖其利亦多种之,谓之土切烟。或谓之杜切。味不甚嘉,盖亦地气使然也。奉贤县志云:‘名淡巴菰,奉贤亦间有植之者。’”[47]

浙江种植烟草的地方也不少。《海盐县志》说:“烟草性辣而驱寒,向产于闽、广。大定以后,率土皆树烟,嘉郡尤多,不惟供土著之需, 亦且比闽广之产矣。 ”[48]“《杭州府志》云:‘烟草,一名蕈菼,本产于闽,今土人多种此为业。’”[49]浙江的金华府、衢州府和处州府都是种植烟草的地方,《东阳县志》云:“烟草,向固无之。明末始种,今乃益盛,皆当禁限者也。”[50]它的引种与闽人有关。云和县:“烟草,俗呼烟叶,本闽产,今土人多种之。”[51]又如清代宣平县,“烟……本产闽地,今土人多种此为业。”[52]因种烟的利润较高,吸引了本地民众。景宁县:“农人种禾或兼艺麻及栽烟叶,无产之家, 佃田以耕”,[53]衢州的西安县:“烟草,西邑山间,近亦植之。”[54]烟草在浙南推广之后,往往侵占了水稻田。如遂昌县:“本地植之者多, 利胜于种稻。 ”[55]“近又多种烟草,悉择腴田冀获重利。然烟苗价廉而季夏采叶曝干即售,虽不得善价,而所亏尤少。靛种贵而工料数倍于种谷,与烟草收迟而售必在冬春,遭价贱则亏折无算。往往有因侈志而倾家者。”[56]可见,由于民众一窝蜂似地竞相种植烟草,有时会引至市场价格下跌,导致烟农亏损。

3、除了江浙外,国内许多地方的种烟业都与福建有关。山西的烟草是由一个山西商人带回三晋的。“菸,《曲沃志》:沃旧无此种。邑人张士英自闽中携归。明季民穷,赖此少有起色。名曰烟酒,可以已寒疗疾,晋人种烟草昉于曲沃。今则并、代、汾、潞胥盈望矣。”“烟草州县间出而味逊曲沃”。[57]这都说明,山西的烟草是从福建引进,而后影响了其他各县。陆燿说:“余尝随宦至山西之保德州,凡河边淤土,不以之种禾、黍,而悉种烟草。尝为河边叹云云。盖深怪习俗惟利是趋,而不以五谷为本计也。”[58]由此可见建烟在当地的影响。

北京周边也种烟草,施闰章的 《西山即事》说:“山上桃园山下田,花时雨后泻红泉。田家近日生涯改,半割平冈学种烟。 ”[59]“烟草食物本草: 闽产者佳, 燕次之。春种夏花,秋日取叶,切细如发,草顶数叶,名曰盖露。《昌平州志》:‘先白浮山村产者良, 后城中更胜。’”[60]“至于种烟,所减之粟米,较之烧酒所耗,亦十分之六七。”[61]“今世公卿士大夫下逮舆皂、妇女,无不嗜烟草者。田家种之连畛,颇获厚利。……今处处有之,不独闽矣。”[62]可见,当地的制烟业似与闽人有关。清代的北京人喜欢饮用福建的花茶,他们同时也可能喜欢上了福建的烟草。《闽广记》记载福州王大盛烟号的油炒烟,“亦远至北京,渐起家。 ”[63]据陈琮的 《烟草谱》, 北京也是盛产油炒烟的地方,是否是福州人影响了北京的油炒烟生产?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湖北的烟草也来自闽中。乾隆 《石首县志》记载:“近者乡多种烟草,姚旅 《露书》淡巴菰是也。种来八闽,取当三伏。县之艺以获利者,几胜五谷,而六湖山地尤胜。此亦不免妨农而小民鹜利难以骤禁也。”[64]

清代福建烟商的扩张是全国性的。早在顺治年间,就有一个龙岩商人在河南开封开设了福泰号;雍正年间,谢晏波先后在江西瑞金及台湾的诸罗开设了晏记烟号;谢次红雍正年间在湖北宜昌开设了宜昌号,他的族人谢俊良开设了永昌号;嘉庆年间,谢赞陶在兰州开设了赞记,谢圣余同在兰州开设了圣记。[65]这类史料很多,只是保留下来的不多而已。除了龙岩人之外,永定烟商也是全国著名的,他们在大西南开设了许多烟草店,不过,有关永定烟商的研究,尚待发掘。

注释:

[1]叶梦珠《阅世编》卷七,种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7页。

[2][15]陈琮:《烟草谱》卷二,贩烟,嘉庆二十年刻本,第5页。《续修四库全书》第1117册。

[3]陈琮:《烟草谱》卷二,食烟,第 6 页。

[4]朱士玠:《筠园删稿》卷下,淡巴菰三首,第5页。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第八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447页。

[5][7]陈琮:《烟草谱》卷二,烟禁,第 15 页。

[6]陈琮:《烟草谱》卷二,烟桌,第 8 页。

[8]姚莹:《识小录》卷五,烟草,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55册,第2284页。

[9]陈琮:《烟草谱》卷一,黄烟,第 9 页。

[10]陈琮:《烟草谱》卷二,烟色,第 4 页。

[11]叶梦珠《阅世编》卷七,种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版,第167页。

[12]陈琮:《烟草谱》卷一,建烟,第 6 页。

[13]陈琮:《烟草谱》卷一,烟叶子,第 8页。

[14]郭起元:《论闽省务本节用书》,录自贺长龄:《清经世文编》卷三六,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影印本,第20页。

[16]陈琮:《烟草谱》卷二,摘蕊,第 3 页。

[17]陈琮:《烟草谱》卷二,打叶,第 3 页。

[18]陈琮:《烟草谱》卷二,奄叶,第 3 页。

[19]陈琮:《烟草谱》卷二,晒烟,第 3 页。

[20]陈琮:《烟草谱》卷二,烟梗,第 4 页。

[21]陈琮:《烟草谱》卷二,刨烟,第 4 页。

[22]陈琮:《烟草谱》卷二,焙烟,第 4 页。

[23]陈琮:《烟草谱》卷二,封烟,第 4-5 页。

[24]陈琮:《烟草谱》卷二,烘烟,第 6 页。

[25]陆燿:《烟谱》,第 1 页。

[26]陈元龙撰:《格致镜原》卷二十一,饮食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7-38页。

[27]黄德溥等:同治《赣县志》卷八,风俗,民国二十年重印清同治十一年刊本,第2页。

[28]锺盆驭等:光绪《龙南县志》卷二,光绪二年刊本,第5页。

[29]王颖等:同治《雩都县志》卷五,田赋志,土产,成文社影印同治十三年刊本,第452页。

[30]蒋方增:道光《瑞金县志》卷二,物产,道光二年刊本,第38页。

[31]黄鹤雯:乾隆《石城县志》卷一,舆地志,物产,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影印乾隆四十五年刊本,第49~50页。

[32]朱扆等:乾隆《赣州府志》卷二,物产,成文社影印清道光二十八年刊本,第340页。

[33]黄德溥等:同治《赣县志》卷九,地理志,物产,第 4页。

[34]黄寿祺修等:同治《玉山县志》卷一,物产,成文社影印同治十二年刻本,第334页。

[35]连柱等:乾隆《广信府志》卷一之二,地理志,物产,台湾成文社影印乾隆四十八刊本,第228~229页。

[36][65]林仁川:《明清福建烟草的生产与贸易》,《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二期,第34~35页。

[37]杨佰年等:乾隆《石城县志》卷一,物产,台湾成文社影印乾隆四十六年刊本,第186页。

[38]杨长粟等:同治《贵溪县志》卷一,地理志,物产,台湾成文社影印同治十二年刊本,第393页。

[39]刘昌岳修:同治《新城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嘉庆十年大荒公禁止栽菸约,同治九年刊本,第17页。

[40]梅廷对等:乾隆《南城县志》卷一,物产,乾隆十七年序本,第48页。

[41]李人镜等:同治《南城县志》卷一,物产,台湾成文社影印同治十二年刊本,第453页。

[42]孔兴浙等:乾隆《兴国县志》卷七,物产,台湾成文社影印乾隆十五年刊本,第351页。

[43]连柱等:乾隆《广丰县志》卷一之二地理志,物产,台湾成文社影印乾隆四十九年刊本,第90~91页。

[44]武次韶等:道光《玉山县志》卷十一,风俗志,台湾成文社影印道光三年刊本,第160页。

[45]陈琮:《烟草谱》卷一,土产,第 5~6 页。

[46]陈琮:《烟草谱》卷一,兰花烟,第 7~8 页。

[47]陈琮:《烟草谱》卷一,土切烟,第 10 页。

[48]徐用仪等:光绪《海盐县志》卷八,第 17~18 页。 转引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册,第83页。

[49]陈琮:《烟草谱》卷一,杭烟,第 8 页。

[50]康熙《东阳县志》卷三,物产,康熙二十年刊本,第11页。

[51]伍承洁等:同治《云和县志》卷十五,风俗志,物产,清同治三年刊本,第16页。

[52]皮树堂等:光绪《宣平县志》卷十七,物产志,台湾成文社影印光绪四年刊本,第1276页。

[53]周杰等:同治《景宁县志》卷十二,风土志,同治十二年刻本,第6页。

[54]姚宝煃等:嘉庆《西安县志》卷二十一,物产,台湾成文社影印嘉庆十六年刊本,第798页。

[55]胡寿海等:光绪《遂昌县志》卷十一,物产,货属,光绪二十二年本,第1202页。

[56]皮树堂等:光绪《宣平县志》卷五,风土志,民事,第342页。

[57]储大文等:雍正《山西通志》卷四十七,物产,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1、42页。

[58]陆燿:《烟谱》,第 1 页。

[59]施闰章:《学余堂诗集》巻四十九,七言絶,西山即事,康熙四十七年刻本,第6页。

[60]李卫等:雍正《畿辅通志》卷五十六,土产,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2页。

[61]方苞:《请定经制札子》,光绪《畿圃通志》卷 107,第15页。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册,第83页。[62]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2页。

[63]郑俪生:《闽广记》卷二,朋兄烟,福建文史馆据厦门大学图书馆藏抄本点校,福州,海风出版社2009年,第51页。

[64]王维屏:乾隆《石首县志》卷四,民政志,海南出版社2001年,故宫珍本丛刊,第141册,第20页。

猜你喜欢
物产同治烟草
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便秘、痔疮要“同治”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荒唐同治讲信义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列
东北地域物产及其词语缘由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全国首次青少年烟草调查
风险警示:香溢融通、物产中拓、申达股份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