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12-08-15 00:54战文腾
科技视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成人生活化

战文腾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体育部 山东 威海 264209)

1 体育教学生活化定义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增强,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应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是死书本。”

体育生活化主要强调体育融入生活,形成体育生活方式的过程。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形式,指人们在参与中使体育丰富独特的活动内容、形式和功能通过社会生活得以展现,促进大众身心健康,满足大众生活享受,完善大众发展需要和人格。

所谓高校体育教学生活化模式是指将大学体育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体育过程中通过社会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体育现象及其社会价值和相关的社会功能,对学生进行生活体育的教学模式,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体育,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

2 体育教学生活化产生的依据

生活是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教学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重建完满的课堂生活,是成人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生活化教学包含四层含义。

2.1 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终身教育经典文献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教学活动,从而在教育中恢复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因此,体育教学要将生活中丰富的体育资源经过选择、吸收,创设—些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原型尽可能地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使成人眼中不只是枯燥的技术动作,而是富有具有生活气息的东西,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改善生活,学以致用。

2.2 关注成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以往的教育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学虽然与其他日常生活有所不同,但是它毕竟是成人作为“人”在人生阶段中占据了相当大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成人除了有认知的需要,同样还有其他心理的需要,正如赞科夫所言,课堂上的生活不要忘记成人本身的生活,应该从精神生活(人们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精神世界可能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教学视为一种生活,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创设有挫折、有成功、有喜悦、有悲伤、有猜想、有思考、有交流、有争论等的真正有血有肉的多彩的成人生活,让成人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人格得到尊重,激发求知探索的潜能。

2.3 关注人将来的可能生活,发展人的能力

1939年,陶行知在答复一位朋友的信中说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成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成人将来更好地生活。我们的教学应立足于发展成人的能力,教会成人掌握方法,引导成人将所学用以改善生活,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关注与终身教育的衔接

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未来生活迫切需要培养终身教育的意识。体育生活化教学将生活与教学紧密地结合,将生活引入教学,将教学渗透进生活,从而有利于渐渐灌输终身教育的思想。

3 体育教学生活化模式实施的途径

高校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导渠道,改变传统的原有教学模式,使体育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体育教学生活化模式倡导从生活中体验体育的乐趣,在练习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真正在生活的体验中领悟出实在的方法,并为生活实际服务,为我们的学生能积极适应生活和有道德的生活服务。

3.1 创设生活化体育教学情景

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大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即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体育知识技能于教学全过程,沟通体育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练习形式,使大学生及时将体育知识技能融为平时的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知识技能形式生活化。

3.2 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技能,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们将成为大学生的指导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体育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发展与教师教学的设计与处理直接相关,教师传递的量与大学生学习的量,教师的评价与大学生的定性直接有关,体育教学中涉及的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诠释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身外世界的态度,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这些理论将是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应追求的目标。

3.3 推行“实践、探究、合作”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大学生的本能之一,大学生体育学习的活动中,首先要注意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利用体育教师自身示范和网络资源而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大学生探究体育学习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教给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策略和技能。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大学生及时将体育知识技能融为平时的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知识技能形式生活化。

3.4 优化激励发展的评价策略

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技能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应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优化激励性发展评价就是在课堂中让大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培养起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大学生真诚热爱体育,自主创造体育生活,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 结束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培养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看,高校体育沿用了中小学模式,高校体育远离大学生生活是其症结之所在,“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普遍存在。高校体育教学生活化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活动,更是一种师生对知识的再认知、再创造的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对学生的行为、态度、情感、价值观进行规范与约束的行为,更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示范、引导与反思的行为。教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和创造,它不仅在适应着生活,更要超越一定的生活,体现出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1]朱清华.对“学校体育生活化”的探索[J].山西教育,2009.

[2]张笋,于楼成.国外社区体育经验对构建我国终身体育体系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肖焕禹,陈玉忠.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J].体育科研,2006.

[5]丁丰斌.论学校体育生活化趋势及实现途径[J].湖北体育科技,2006.

[6]李清柔,胡卫群.从终身教育观看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7]顾渊彦,凌平.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8]宋士美.终身体育观念在高校体育中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89-90.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成人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成人不自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