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基因是水稻杂种不育性关键

2012-08-15 00:42
种业导刊 2012年10期
关键词:华中农业大学杂种籼稻

研究人员发现一组三个基因是水稻杂种不育性的关键所在,也是许多杂交水稻品种无法将其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一种模型,认为在所有水稻品种中都存在的杂种不育现象,这些发现将有助于对作为主要食物储备的水稻进行遗传改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

当两个不同的物种交配时,例如一匹马与一头驴交配,其杂交后代——此处指的是骡子生而就是不育的。这种被称为杂种不育的现象并不局限于动物王国:大量的植物能产生可存活的杂种,但这些杂种在遗传上就进了死胡同。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杨坚毅(Jiangyi Yang,音译),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探索了栽培稻Oryza sativa中的籼稻和粳稻亚种之间的杂种不育性。

研究人员聚焦于水稻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区域:S5,此前他们曾发现这一区域与杂种不育有关。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了三个紧密连锁的基因:ORF3,ORF4,ORF5调控着籼-粳稻杂种的不育性,他们表示,其中ORF5基因扮演着“杀手”的角色,ORF4辅助它,而ORF3则功能相反,作为保护者存在。

显然,在籼稻-粳稻杂种中,杀手基因和其助手合作,杀死了雌性配子,或称卵子,而保护基因则积极地挽救雌配子。研究人员具体解释道,ORF5基因能编码一种分子,传递信号给ORF4,从而导致细胞内质网上的胁迫增加,并最终激活了ORF3,而ORF3的作用正是稳定和保护内质网。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杀手-保护者系统是这两种水稻间杂交不育的基础,他们提出,ORF4和ORF5这种非致命性的组合允许籼稻-粳稻杂种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从而克服这一杂种不育现象,为培育更为理想的水稻品种奠定基础。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863项目及111项目的资助。国际稻子研究所的D.S.Brar提供了稻种。

猜你喜欢
华中农业大学杂种籼稻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湖羊及其杂种生产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差异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用药物难以有效治疗的淡水养殖鱼类的几种疾病
盯着一个蚂蚁窝看了半天
Puritan Credos’ Influence upon the New England Colonies in the Middle 17th Century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玉米—大刍草杂种F1籽粒品质杂种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