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协同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比较

2012-08-15 00:48周兴军董爱华董向锋李立敏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乙肝酵母

周兴军,董爱华,董向锋,宋 欣,李立敏

(1.华北制药集团 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3.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5)

乙型肝炎(乙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乙肝除爆发性肝炎外主要危害在于感染后变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对此类患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常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传播的重要措施。乙肝易感者接受乙肝抗原HBsAg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出现保护性抗体抗-HBs,从而获得对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免疫保护能力,起到主动免疫预防效果。但是,在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中,存在10%左右的无或低应答者,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年龄、肥胖、烟酒史以及疫苗因素等有关[2]。因此,研制新型配伍的乙肝疫苗以加强目前的免疫效果尤为必要。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一个具有多项潜能的骨髓造血生长因子,不仅能够促进造血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而且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激活机体的T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3]。本文探讨了Gm-csf对三种不同来源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的影响。

1 材料

重组(CHO 细胞)乙肝疫苗(10 μg:1.0 mL,批号:A20050211)、注射用重组 Gm-csf(rhGm-csf,300 μg/支,批号:20050631),华北制药集团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10 μg∶0.5 mL,批号:2005030306),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 mL/支,批号:2005010104),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公司。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BALB/c小鼠,SPF级,雌性,体重16~18 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编号:SCXK(京)2002-0003。

2 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CHO细胞疫苗组:皮下给予CHO细胞表达乙肝疫苗 1 μg/只,同时给予 rhGm-csf 10 μg/只;汉逊酵母疫苗组:皮下给予汉逊酵母表达的乙肝疫苗1 μg/只,同时给予rhGm-csf 10 μg/只;啤酒酵母疫苗组:皮下给予啤酒酵母表达的乙肝疫苗1 μg/只,同时给予rhGm-csf 10 μg/只。分别于初次免疫后,每周眼眶采血约 200 μL,3 000 r/min 离心 15 min,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抗-HBsAg抗体滴度。

3 结果

初次免疫后1周,CHO细胞疫苗组的10只小鼠,有9只血清中抗-HBsAg抗体呈阳性,1只为阴性,阳性率为90%;汉逊酵母疫苗组的10只小鼠,仅有1只血清中抗-HBsAg抗体呈阳性,9只为阴性,阳性率为10%;啤酒酵母疫苗组的10只小鼠,血清中抗-HBsAg抗体均不呈阳性,10只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经卡方检验,CHO细胞疫苗组与汉逊酵母疫苗组、啤酒酵母疫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初次免疫后2周,CHO细胞疫苗组的10只小鼠,有10只血清中抗-HBsAg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100%;汉逊酵母疫苗组的10只小鼠,有4只血清中抗-HBsAg抗体呈阳性,6只为阴性,阳性率为40%;啤酒酵母疫苗组的10只小鼠,有4只血清中抗-HB-sAg抗体呈阳性,6只为阴性,阳性率为40%;经卡方检验,CHO细胞疫苗组与汉逊酵母疫苗组、啤酒酵母疫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二次免疫后,三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持续增加,第12周CHO细胞疫苗组达到峰值(221 986±278 247)miu/mL,分别为汉逊酵母疫苗组[(101 219±243 351)miu/mL]和啤酒酵母疫苗组[(90 555±130 912)miu/mL]的2.2倍和2.5倍。

4 讨论

本研究表明,在rhGm-csf的免疫调节作用下,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在抗体产生快慢和抗体滴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可以快速出现保护性抗体抗-HBs,而且抗体滴度较高,远远高于汉逊酵母和啤酒酵母表达的乙肝疫苗,这可能与CHO细胞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更接近自然表面抗原是其能产生更好的免疫原性的主要原因[4]。Gm-csf可以明显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原性,能增强机体体液免疫的效果。特别是在机体的免疫细胞被Gm-csf激活的同时,接受到乙肝疫苗的抗原刺激,会诱发更加迅速、有效的抗原提呈,并且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下,有效的诱发B细胞分化、成熟为抗体分泌型B细胞和记忆型B细胞,使机体对HBV形成了持久有效的免疫保护[5]。

因此,Gm-csf和CHO细胞表达的乙肝疫苗配伍,对于改善对现有乙肝疫苗反应低下或无反应的人群的免疫状况,有效遏制乙肝流行状态,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具有很大潜力。

[1] 庄 辉.乙型肝炎疫苗免疫[J].中华肝病杂志杂志,2003,4:197.

[2] 梁争论,李河民.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低应答与HLA关联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4,32(4):54-57.

[3] 赵忠信.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新用途[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7(1):71-73.

[4] 高 洁,韩庆英,马淑花.不同剂量和种类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0,6(3):135-137.

[5] 周兴军,王世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乙型肝炎疫苗协同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7,28(3):179-181.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乙肝酵母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高鲜型酵母抽提物的开发进展
酵母抽提物的研究概况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