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产后风

2012-08-15 00:46李妍莲蔡中喜
中兽医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秦艽补骨脂羌活

李妍莲,蔡中喜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畜牧兽医站,733299)

产后风是奶牛分娩后气血亏损、风邪侵入肌腠传遍经络引起全身僵直、四肢瘫痪的一种疾病。笔者根据中兽医理论结合西药治疗奶牛产后风18例,治愈17例,疗效满意。

1 病因

多因饲养不当,外受风寒,内食冰冷饲草,以致营养不良,畜体衰弱,阴寒传经引起本病。由于产后气血亏损,卫气不固,风寒雨雪侵袭,风邪侵入肌腠,传于经络引起项僵背直,四肢痹痛;或产后露宿湿地,湿热熏蒸,传于五脏六腑,继传肾经,腰为肾之府,肾受寒邪传于腰及四肢,致使气滞血瘀,筋骨麻木,而致本病。

2 症状

精神不振,时而萎靡,饮食减少,反刍无力,鼻汗时有时无,被毛竖立,有时颤抖,四肢不灵,行动迟缓,腰及四肢疼痛,继之四肢腰背发硬,行走腰曲头低,把前把后,转动不灵,四肢难移,起卧困难。重者腰腿瘫痪,四肢拘挛,卧地不起,食欲、反刍减少和停止,有时磨牙,体温下降,耳鼻四肢末端发凉,对各种刺激反应降低,头颈常向后弯至胸部,呈昏睡状态。

3 治疗

以调理气血,祛风活络,暖肾祛寒为治则。药用四物汤加味:当归45g,川芎40g,炒白芍40g,熟地40g,独活30g,羌活30g,细辛20g,桂枝30g,麻黄 30g,秦艽 40g,防风 40g,附子 30g,巴戟30g,补骨脂 30g,茴香 30g,陈皮 40g,甘草 30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倒黄酒250ml灌服。

方中四君子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配防风、陈皮活血祛风为主,以达到血活风自灭的目的。附子、羌活、独活、秦艽、巴戟、补骨脂、茴香暖胃祛寒,除湿通经止痛为辅,佐以麻黄、桂枝疏通腠理、调和营卫,细辛透骨解痉,甘草解诸药之毒,黄酒通窍窜络,湿通经脉。诸药相伍共奏活血熄风、暖肾祛寒、除湿解痉之功。同时用1%葡萄糖酸钙1000~2000ml,25%葡萄糖 500~1000ml,葡萄糖氯化钠 1000~2000m l,10%维生素 C 30~50ml,地塞米松磷酸钠50~10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应重复使用。

4 病例

4.1 华藏寺镇南山村宋某饲养的一头黑白花奶牛于2009年5月16日因病邀笔者诊治。主诉:该牛产犊三天,走动后躯摇摆,运动困难,饮食减少,现已卧地不起。诊见,精神萎靡,肌肉震颤,食欲反刍停止,体温35.8℃,口鼻、四肢末端俱凉,口内粘腻,口色如绵,脉象迟细,对各种反应刺激降低,诊为产后风。药用:当归45g,川芎40g,炒白芍40g,熟地 40g,独活 30g,羌活 30g,细辛 20g,桂枝30g,麻黄 30g,秦艽 40g,防风 40g,附子 30g,巴戟30g,补骨脂 30g,茴香 30g,陈皮 40g,甘草 30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倒黄酒250ml灌服。同时用1%葡萄糖酸钙1000ml、25%葡萄糖1000ml、葡萄糖氯化钠1000ml、10%维生素C 50ml、地塞米松磷酸钠50ml静脉注射。下午该牛能起立活动,但步态不稳,效不更方,翌日同法治疗。后用中药3剂,每日1剂调理,后随访痊愈。

4.2 2010年4月9日,城区梅家一头7岁黑白花奶牛因病求诊。主诉:该牛前日产犊后卧地不起,先不吃不喝不反刍。症见,精神萎靡,四肢屈于腹下,头向右侧弯曲至胸部,食欲反刍停止,卧地不起,体温35.6℃,耳鼻四肢末端发凉,对各种刺激反应降低,诊为产后风。用上述中西药治疗。翌日精神大有好转,头能抬起,开始反刍,耳鼻四肢末端转温。守原方治疗,病畜能起立活动,食欲反刍明显好转。后用中药二剂调理,痊愈。

猜你喜欢
秦艽补骨脂羌活
补骨脂炮制的历史沿革考证
补骨脂炮制前后水煎液致雌性ICR小鼠胆汁瘀积性肝损伤作用比较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补骨脂“雷公炮制法”减毒的科学内涵*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风湿痛喝秦艽粥
秦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种补骨脂炮制品水煎液中4种成分含量的比较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