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从痰论治的现代研究进展

2012-08-15 00:53余阳
中药与临床 2012年3期
关键词:机体肿瘤细胞

余阳

肿瘤长期以来危害着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结构的变化、环境污染的加剧等因素影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渐增长。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也追溯久远。从殷墟发掘出土的甲骨文上已有“瘤”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有“癥瘕”、“膈中”、“昔瘤”、“肠覃”、“石瘕”等病症描述,与现代医学中某些肿瘤相似。中医学“癌”的病名始见于宋代东轩居士所著《卫济宝书》。《灵枢•百病始生》云:“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难经》云:“积者,阴也,故沉而伏,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积部,肿块上下有所始终,左右有所穷处,死不治。聚者,阳气也,阳伏而动,六腑所生,其始发无根本,其痛无常处,可移动,虽困可治。” 可见肿瘤的产生一般先形成肿块、癥积, 进而肿块发生变化,随着病情进展,损耗人体气血精津,与现代肿瘤的发展变化基本一致。

1 肿瘤从痰论治的理论依据

1.1 中医学中有关痰与肿瘤的相关论述

中医学对痰的认识源远流长,具有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素问•至真要大论》描述:“太阴之胜,独胜则湿气内郁,饮发于中,跗肿于上。太阴之复,湿变乃举,饮发于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到:“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太阴所至为蓄满。少阴司天之政,四之气民病饮发。土郁之发,民病饮发注下。”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不少关于痰饮的病机病证,后世医家加以归纳、发挥,使其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1.2 痰与肿瘤的病因病机关系

1.2.1 中医学认识 肿瘤的发生多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毒内生、气血经脉阻滞所致,因此肿瘤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不外乎痰、瘀、毒、虚。其中痰为有形实邪, 重浊黏腻,具有全身上下、筋骨皮肉无处不到的特点,易兼夹他邪,阻滞经脉,素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故痰是形成肿瘤的重要因素。

1.2.2 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很多医家对痰证理论做了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聚集成块, 细胞粘附因子分布于全身各处,广泛作用于机体,具有易行性、粘滞性、多变性,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特点。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痰具有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易聚,病理变化复杂等特点,痰的这些特点与细胞粘附因子致使肿瘤发病机理极为相似[1]。李以义[2]提出,可将肿瘤细胞和由肿瘤细胞刺激细胞间质而产生的水解酶、组织蛋白酶、胶原酶、溶酶体酶、糖苷酶等物质视为“痰浊”,这些“痰浊”促进机体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王文萍等[3]认为,肿瘤转移的“痰毒流注”理论,以痰为基础,强调细胞间质中“痰毒”对肿瘤转移的重要影响。蒋明[4]认为,细胞外基质、间质成分与中医“痰饮”有明显相关性,该相关性研究有望阐明痰证本质。近年来,对自由基代谢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痰邪致病机理。自由基是机体生化反应中产生的性质活泼、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原子或原子团。自由基是机体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对机体有利,当清除自由基的防御体系发生障碍或不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导致自由基含量过高,即会引起过氧化反应而对机体产生伤害,诱发肿瘤[5]。实验研究发现[6]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抑制剂二己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DDC) 对Lewis肺癌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现代研究对肿瘤的痰证理论已有一定认识,中医痰证理论和肿瘤细胞的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这也为中医从痰论治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治则治法

2.1 调补肺脾肾

“肺为贮痰之器”,临床上常见咳嗽、气促、咯痰、胸闷等为痰浊壅肺主要症状。肺喜清润恶燥湿,肺气欲收而苦上逆,因此在治疗上应化痰散结,调理肺气。张霆[7]提出从痰治疗肿瘤六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润肺化痰,常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燥湿化痰,常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清热化痰,常用清金化痰汤加减;疏风化痰,常用止嗽散加减;温化寒痰,常用苓甘姜辛五味汤加减;治脏化痰,常根据病位,辨证论治。 “脾为生痰之源”,脾气健旺,则运化正常,水湿不能停聚为痰。肾为先天之本,主水,司气化,若失气化,则水停生痰。脾肾之间在生理上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互为因果,肾虚不暖脾土,则脾虚水湿不运,聚而为痰。调补脾肾,即为培元固本,肾充脾暖,运化正常,则水湿不能停聚为痰[8]。现代研究表明,健脾补肾法对形成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邱佳信等[9]应用v79细胞突变实验作为模型,以观察健脾补肾等中药的反突变作用。实验证实健脾中药太子参、白术、黄芪等,补肾中药仙茅、仙灵脾、肉苁蓉、杜仲等能够确切地抑制由强力致变剂(致癌剂,MNNG)造成的v79细胞突变。同时研究提示,太四君子汤(以太子参为君药的四君子汤)等复方中药能够抑制起始因子对大鼠肝、胃细胞介导突变。以上表明,健脾补肾单味或复方中药或方剂对肿瘤成因多阶段学说中的起始与启动阶段有明确的阻断作用,对肿瘤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2.2 扶正散结

《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亦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了正气在人体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渐进过程,日久必消耗人体正气,导致气血津液亏虚。正气虚则不能驱邪外出。现代科学研究证实, 扶正能够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能够平衡内分泌调节,促进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调节内环境动态平衡;能够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改善机体血液循环,提高血液细胞成分及保护心、肺、肝、肾的功能;能够调节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其与环磷鸟苷(cGMP)比值,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笔者认为在消痰散结的同时应注重扶正,此即“强主以助除寇”。“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临床中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当归、阿胶、枸杞子、仙茅、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虫草等。

2.3 化痰散结

痰在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凝则阻滞气血水液运行, 日久凝结成块, 变生肿瘤。痰是引起肿瘤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化痰散结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痰症的临床表现甚多,但以舌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化痰散结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贝母、茯苓、胆南星等。邓中甲教授常用白芥子配浙贝治疗因痰浊凝聚而形成的肿瘤。白芥子温肺化痰,浙贝清热化痰,温寒并调,辛开苦降,相得不偏,使气机疏畅,痰湿得解,从而化痰软坚、逐瘀散结以消其肿块[10]。同时,实验研究证明,化痰散结方( 由半夏、天南星、马钱子、三七等中药组成) 含药血清可上调SPC- A1 细胞Fas 和FasL的表达,同时又下调SPCA1 细胞FasL的表达,从而得出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可诱导人肿瘤细胞凋亡[11]。孙长岗等[12]通过实验证实,化痰散结方(黄芪、苡仁、天花粉、浙贝、莪术、丹参等中药)能保护机体免疫器官,提高免疫功能,从整体上调节脏腑气血、经络功能, 从而有效抑制肿瘤。

2.4 治气治火

人体津液运行有赖气的推动,气滞津停, 聚而为痰。肝气郁结,气滞不输,影响脾的运化水液功能,津聚成痰;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煎灼津液,聚而为痰。痰气交结,久而不化,影响脏腑气血运行,气滞津停,诱发肿瘤。因此治痰应治气,故方中配伍理气、行气之品。朱丹溪亦强调“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治气重在调理气机,推动津液运行,以免津聚成痰。其所制祛痰诸方中,多配行气、理气之品,如枳壳、木香、陈皮、香附等[13]。然气与火,同为一源,“气有余便是火”,火能灼津成痰。临床可见,火炼液为痰,痰亦能郁而化火。故治痰应治火。若痰因火动者,治痰重在清火,临床上常用山栀子、黄芩、黄连、连翘、大黄清火化痰;若阴虚火旺,虚火炼液为痰,常用生地、麦冬、沙参、芦根等甘寒泄热。治火即为治痰,火得清而痰自平[14]。高继良等[15]治疗肿瘤重视调理气机,清热化痰,在临床中常用四法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润燥化痰,用贝母瓜蒌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燥湿化痰, 用二陈汤合导痰汤加减; 清热涤痰,用清气化痰丸合礞石滚痰丸;温化寒痰, 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3 小结

肿瘤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引起,包括禀赋、情志、饮食、环境等。近年来对中医治疗肿瘤有一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实验研究尚不成熟,在临床证候观察、病程演变规律及长时间用药进展观察等方面,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16]。但从痰论治肿瘤是值得肯定和推崇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肿瘤的发生包括粘附分子异常、信号传导异常等情况。而细胞粘附因子致使肿瘤发病机理与中医学“痰浊”致病的特点极为相似。实践证实,痰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痰邪内阻,日久结聚成块是引起肿瘤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治疗肿瘤应以治痰为先,通过调补肺脾肾、扶正、化痰、治气治火、温阳等方法抑制肿瘤。

中医学痰证理论的研究充实了肿瘤从痰论治的理论,并在临床中得到了证实和认可,有助于对肿瘤治疗的探索开辟新途径。

[1] 梁玉莹.痰证与细胞黏附因子在肿瘤转移机制中的相似性初探[J].新中医,2006,38( 12): 6.

[2] 李以义.痰浊与癌症[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46.

[3] 王文萍,王垂杰,姜良铎,等.肿瘤转移的“痰毒流注”理论形成基础及实践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 5) : 4-6.

[4] 蒋明.关于痰饮与细胞间质液PH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03,44(9):645.

[5] 段铮,孙宏新.从痰论治癌症的研究探索[J].中医学报,2010,25(148):396.

[6] 喻伦银,田鸿生,舒清波,等.SOD及其抑制剂DDC对Lewis肺癌转移的抑制作用[J].自然杂志,1992,15(4):317.

[7] 张霆.肺癌治痰刍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 (1) : 77.

[8] 黄平,金源,赖义勤.论痰在癌症中的病机变化及治疗意义[J].福建中医药,1995,26(1):36.

[9] 邱佳信,唐莱娣,杨金坤,等.健脾补肾中药对肿瘤成因多阶段学说中起始和启动的影响[J].中国医学学报,1993,8( 5) : 16.

[10] 周滢,张胜,陈西平,谭圣琰.邓中甲运用药对治疗肿瘤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1,29 (11):836.

[11] 杨勤建,陈振发,雷良蔚,等.化痰散结方对人肺癌细胞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学报,2003,22(6):55.

[12] 孙长岗,刘瑞娟,庄静,贺姗姗.化痰散结方对荷瘤鼠一般情况、免疫器官及局部肿瘤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31(6):423.

[13] 张玉泉,马晓霞.朱丹溪从痰论治杂病探析[J].河南中医,2004,24(5):5.

[14] 张霆,张建.肺癌分期治痰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3):299.

[15] 高继良、沈壮虹.从痰论治中晚期食管癌浅探[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6):318.

[16] 何春梅.转移性肿瘤的中医病机认识与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1,29(11):836.

猜你喜欢
机体肿瘤细胞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DANDY CELLS潮细胞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滚蛋吧!肿瘤君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