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村镇供水设施水质监测的工作探讨

2012-08-15 00:51刘海波
中国水利 2012年21期
关键词:村镇水源饮用水

刘海波

(北京市郊区水务事务中心,100073,北京)

一、北京市村镇供水概况

2004年,北京市水务局会同市卫生局、市爱卫会等部门对全市农民饮水的水源水质、供水设施和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了普查。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年底,北京市329万农民中,水质存在“四高”指标超标30万人,毒理学指标超标20万人,理化指标超标24万人,存在大肠菌群、饮水困难和供水设施老化等问题125万人,共计199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8年年底,北京市基本解决全市329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农民安全饮水“十一五”规划任务,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饮水问题。2009—2011年北京市村镇供水按照集约化的思路,一方面强化监督管理,一方面加大管网改造和现有厂站的整合,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村镇供水设施共计3057处,设计总供水能力约156万m3/日,其中集中供水厂144座,单村供水设施2913处。如何提高村镇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水平,保证这些村镇供水设施的可持续运行,保障村镇居民的饮水健康,成为今后北京郊区水务工作的重点。

二、北京市村镇供水水质监测现状

北京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民安全饮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供水能力问题,基本解决了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的需求。在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阶段,北京市就已进行了建设前水源和建成后用水水质的检测及分析,按要求开展了卫生学评价工作。

北京市依托北京市水文总站,在通州、大兴、海淀、昌平、密云、官厅建立了6个水环境检测分中心,开展北京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日常监测工作。近年,市、区两级水务部门已开展了村镇供水设施水质监测工作,强化了对供水设施的水质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在规模较大的村镇集中水厂,在供水管网出厂处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对 pH、浊度、TDS、消毒剂余量等指标实时监测,加大水质监测和预警工作力度,确保农民饮水水质安全。

村镇供水点多面广,加之村级供水站由村集体管理,多数供水单位在保本甚至亏本状态下运行,缺少资金,管理主体对水质安全重视不够,自身水质监测达不到行业要求,尽管水务、卫生部门已经开展了行业监管监测工作,强化了水质安全保障,但是水质监测和检测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水质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全市村镇供水按照“三证三卡五公开”的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管理,但多数供水厂站由村镇管理,对日常水质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大部分村镇供水工程还处于微利甚至保本运行状态,加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设计、资金安排方面没有更多地考虑水质安全经费问题,难以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水质化验与监测工作。

2.水质检验人员及设备配备不足

由于水质检测对专业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除个别规模较大的村镇集中供水厂外,大部分村镇供水工程尤其是村级供水站没有配备专门的水质化验人员和水质检测设备。在配备了水质化验人员的水厂里,有些人员对所规定的操作还未能深入理解。

3.水质检验与监测制度未完全落实

从国家到水利部、卫生部,再到北京市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水质标准和水质监测制度,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村镇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DB11/T 468—2007)等,但是由于水质监测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村镇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还不能严格落实。

三、加强村镇供水设施水质监测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市村镇供水工程点多、面广、管理分散,而且很多村镇供水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水源井泵房达不到卫生要求,加上水源地周边有污染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及饮用灌溉井混用等多种因素,饮水事件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村镇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北京市要进一步加强对村镇供水水质的监测。

1.制定村镇供水水质监管制度,建立立体监管体系

从实施主体上,供水单位日常检验、行业主管部门不定期抽检和卫生部门定期检测相结合。通过水务、卫生部门的水质抽检督促供水单位按规范开展水质检验,保障供水设施正常运行和出厂水质达到标准。

从检测手段上,化验室检测、便携式检测(应急监测)、在线监测相结合。有条件地区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做到水质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从检测指标和频率上,根据有关检测规范,制定合理的检测指标体系,日检、月检、年检相结合。

从检测服务能力上,供水单位、区域检测中心、区县级检测中心、市级检测中心分工协作,逐步解决村镇地区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

2.加强部门联动,落实责任,提高监测效力与效率

水务、环保和卫生三部门联合,按照职责分工,强化水质监测,进一步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将农村饮用水质量是否安全、达标,纳入总体全面达到小康的指标体系中进行考核。各部门要强化保护饮用水水源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加强督察,理顺关系。

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严肃查处水源保护区内一切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认真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各项制度,严格项目环评和项目准入,严格禁止在水源地附近发展高污染企业,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水务部门负责村镇供水工程建设以及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日常水质化验和水质监测;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村镇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抽检和卫生监督管理;制定和建立切实有效的保护管理和安全监控体系。

3.提高村镇供水工程的水质化验和监测水平

集中供水厂管理单位应逐步建立自己的水质化验室,配备专门的水质化验人员和水质检测设备,能对一些常规水质指标进行化验,有条件的可以加装一些在线水质监测设备,实现水质实时动态监测。同时,要加强对水质化验的人员技能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提高村镇供水工程的水质化验和监测水平。

4.落实村镇供水水质监测的资金投入

由于村镇供水工程的公益性,除部分集中供水厂外,大部分是保本运行,很难拿出资金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这就需要政府从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民生的角度对村镇供水的水质监测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进行。

财政部门应设立专项水质监测资金,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统筹使用,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不具备自检条件的村级供水单位统一定期代检。在大型供水单位建设基本满足水质监测需求的化验室,达到GB 5749—2006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40项的常规指标检测能力。其次,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增加卫生监督部门的农村饮水专项抽检经费,确保对农村饮水的卫生学安全监控工作顺利进行。

5.制定可操作的村镇供水水质监测方案

(1)明确取样点范围

集中供水厂水源距离净水厂区较远且经过输水、蓄水、净化等一系列工艺,出厂水与原水水质有较大变化;此外,集中供水厂的配水管网相对较长,末梢水质二次污染的风险较大,同时,覆盖人口较多,而且人口相当集中。因此,建议对于全部集中供水厂的原水、出厂水、末梢水分别取1个样进行检测。

村级供水站净水工艺简单,配水管网相对较短,建议对村级供水站的出厂水取1个样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村级供水站涉及点多、面广,可根据各区县实际情况,先重点进行抽测,然后根据抽测结果,进行全面检测。

(2)确定检测频率

根据北京市村镇供水水源和村镇供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建议检测频率为每个样本检测1次,超标的重新取样检测1次。

(3)确定合适的检测水质指标

为了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适用性,要对水质抽查检测指标进行分析选择,包括:一是参照卫生部门对村镇供水水质抽测指标及结果;二是参照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及分中心对全市地下水的长年监测指标和结果;三是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常规指标等指标要求,并结合北京市村镇供水水源实际情况。

(4)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库,做好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根据各样本检测结果,对集中供水厂和村级供水站的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水质安全性评价,出具村镇供水工程的卫生学评价报告和水质安全性评价报告,以指导今后村镇安全饮水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6.加强水质监测和预警机制

整合环保、水利、卫生以及供水单位水质监测分析的力量,统一规范、合理分工、信息共享、水质数据统一发布。认真做好与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衔接工作,尽快加强硬件建设,特别是加强对村级供水站的建设、管理,保证群众用上安全、清洁的生活饮用水。

四、结 语

加强北京市村镇工程水质监测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村镇供水工程水质现状,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工程供水效益;而且水质监测将通过预警预报工作减少农村供水工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倪文进,郝红漫,王鲁燕,等.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利,2010(3).

[2]程静.北京郊区农民安全饮水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水利,2009(增刊).

[3]杨进怀,裴永刚,杨峰.北京:重视建立保障体系与建管机制[J].中国水利,2007(10).

猜你喜欢
村镇水源饮用水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饮用水反渗透膜元件验证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应用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减塑”水站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