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12-08-15 00:47王乔新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6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中度

王乔新

(焦作职工医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院教学医院(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皮肤科)进行了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与西替利嗪(Cetirizine)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比较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患者110例,均来自医院皮肤科门诊,其中男47例,女63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为6个月~5年不等。所有病例均同意接受治疗,并且能够按要求配合观察。入选患者要求接受治疗1个月内未服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4d内未服用任何抗组胺类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患者临床症状以瘙痒、大小不等、多少不一之风团,周围绕以红晕,单一皮损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反复出现,发作时间在4周以上,就诊时有风团存在。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给药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0例,每晚口服地氯雷他定5mg;对照组50例,每晚口服西替利嗪10mg。2组疗程均为14d。

2.2 观察方法

2.2.1 观察项目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随访,记录每一病例瘙痒、风团数量和大小情况,按4级平分法记录上述三项症状及体征评分,3项得分相加为总分。0=无痒感、无风团;1=轻度瘙痒、不烦躁、风团直径<0.5cm、数量1~5个;2=中度瘙痒尚能忍受、风团直径0.5~2.0cm、风团数量6~10个;3=严重瘙痒难以忍受、风团直径>2.0cm、风团数量超过10个。

2.2.2 疗效评估方法 根据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随访的总积分,按照公式: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将计算结果分为:显效=SSRI≥80%;良效=SSRI≥30%且<80%;微效=SSRI≥1%<30%;无效=SSRI=0。以显效和良效的患者百分数作为总有效率。

2.2.3 不良反映观察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医生询问观察、患者口述反应、医生进行综合分析,分别按轻、中、重度标准记录。轻度:医生询问出有不适感觉;中度:患者主动描述和反映出某些不适,但尚能忍耐的感觉;重度:有客观表现且难以忍受。

2.3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SPSS 11.0)。

3 结果

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110例全部患者均按要求进行了治疗并接受了观察,均视为有效资料。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积分为(9.57±1.53),服药1周后总积分下降为(1.05±2.26),与治疗前差异极其显著(t=13.56,P<0.001),服药2周时总积分下降为(0.27±0.48)。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为(8.69±2.02),服药1周后的总积分下降为(3.13±0.35),与治疗前差异极其显著(t=8.56,P<0.05),服药2周后总积分下降为(1.95±0.67)。

3.2 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2组治疗1周时疗效情况:治疗组60例中显效17例占28.3%,基本痊愈34例占56.7%,微效5例占8.3%,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50例中显效11例占22.0%,基本痊愈27例占54.0%,微效7例占14.0%,总有效率为90.0%。经检验χ2=0.155,P>0.05,2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3.3 治疗2周时2组疗效比较

2组治疗2周时疗效情况:治疗组60例中显效10例占16.7%,基本痊愈45例75.0%,微效3例占5.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50例中显效6例占12.0%,基本痊愈37例占74.0%,微效4例占8.0%,总有效率为94.0%。经χ2检验,χ2=0.153,P>0.05,2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仍无显著性。

3.4 不良反应情况

2组中均没有出现前述观察方法中界定的重度不良反应,部分病例出现轻度或中度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为口干、头晕、困倦等不适。其中地氯雷他定组有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占5%,2例出现中度不良反应占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西替利嗪组有4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占8%,2例出现中度不良反应占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均为一过性口干,患者都能耐受,未作特殊处理,继续用药未见加重且自行消失。

4 讨论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晰,临床主要采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1]。地氯雷他定具有长效、高效及高选择性拮抗外周H1受体等特点,由于其脂溶性低,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所以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是一种抗过敏、消炎的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可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从而减轻炎症[2]。本研究通过对110例患者进行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观察,地氯雷他定起效快,给药1、2个小时就有明显作用。且作用时间较长,一次给药对症状的控制可长达24h以上,患者耐受性好,用药比较安全。该药与西替利嗪对照,二者在用药1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经统计学检验,2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用药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上升为96.7%和94.0%,2组间仍无显著性差异。虽然本临床试验对比显示地氯雷他定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方面疗效可靠,但鉴于其与西替利嗪疗效和市场价格对比,我们认为,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优势仍不如西替利嗪。

[1] 武宏理.依巴斯汀片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

[2] 盛建,陈伟敏.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13).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中度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小米手表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荨麻疹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