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对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的影响及对策

2012-08-15 00:47陈新果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官兵政治思想

●陈新果

(吐尔尕特边检站司令部,新疆 乌恰 845452)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各个地域和领域延伸,公安边防部队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网络环境之中,受到网络的影响。事实证明,网络在给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网络时代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作为部队内部使用的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交流工具,传输快捷,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网络形式多元的表现方式开辟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网络的普及,将青年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空间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因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青年官兵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摆脱了时空的局限,网络的虚拟性,更为青年官兵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青年官兵更易敞开心扉,说实话,表真情;同时,利用这个平台,教育者也可以大范围、高效率地进行有关科学理论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职业道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进行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的宣传。

(二)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仅限于念文件、读报纸、听报告、看新闻等“灌输式”形式,极大地削弱了教育效果,而网络的出现,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青年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我们可以在网上创办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主页,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壮大宣传声势,浓厚文化氛围;可以在网上与官兵进行沟通、对话,及时了解官兵思想变化情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开通网上心理测评、网上心理咨询服务网站,倾听官兵心声,帮助官兵打开“心结”。

(三)网络的多边平等性增强了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以往的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与青年官兵之间往往是一种上下级关系,且往往是面对面,二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网络由于具有极大的隐匿性,更易形成平等的交流氛围,从而缩短青年官兵与思想教育主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的缩短,让青年官兵更易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告知教育主体,从而准确把握青年官兵的思想动态,合理进行引导,达到教育目的。

二、网络时代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的多元性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在以往的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主体掌握了信息来源的主渠道,且拥有双重身份,因而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趋势,青年官兵与教育主体拥有了同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多元的信息促使青年官兵理解信息多维化,掌握信息主动化,不会再被动地接受教育主体的信息灌输,从而严重削弱了教育主体对信息传播的主控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形成巨大冲击。

(二)网络的虚拟性易造成青年官兵道德观的弱化。网络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网络虚拟化的交往方式,极大弱化了青年官兵的道德约束力。由于在网络中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虚拟的,各种行为都以符号形式出现,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因而容易导致青年官兵放松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在网上做一些平时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最终导致青年官兵道德行为的失范。

(三)网络的虚拟性易诱发青年官兵的心理问题。网络的出现,让青年官兵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但同时网络也对青年官兵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提出了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履行着各自应尽的职责,任何人都不可能颠倒自己所处的角色,否则将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但网络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亦幻亦真的虚幻世界,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扮演自己理想的角色,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做现实中无法做到的事情。而这种虚幻的满足一旦回到现实,就会被击得粉碎,这种网络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久而久之,就会让青年官兵渐渐迷失自我,形成人格发展障碍,严重危害青年官兵的心理健康。

三、加强网络时代公安边防部队青年官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面对机遇与挑战,边防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增强危机感,与时俱进,顺应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一)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网络认知观。要对青年官兵进行网络认知教育,使青年官兵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一方面,要指导官兵正确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工作、学习、业余文化生活服务;另一方面,要对青年官兵开展网络政治观教育,引导官兵以批判的精神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包括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不良信息的侵蚀;此外,还要引导官兵自觉遵守网络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

(二)抓好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的网络技术水平。当前,一些网络技术人员并不具备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的网络技术又普遍达不到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准,两者兼备的人才比较缺乏。为适应信息化的新特点,必须着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的网络技术水平,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为更好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

(三)创新方法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交互的特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一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闭营自教”的传统做法,建立官兵家庭联系电子档案,充分发挥家庭的影响和教育,实行部队、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推行军民共建、军地共教,把教育切实做“活”,真正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开放式”教育组织网络。二是变“灌输式”为“启发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授课-讨论-小结”的格式,教育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效果不明显。要搞好新形势下的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当代官兵精神文化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新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形象教育,强化教育的吸引力。比如,可利用网络调查表开展各种类型的思想、心理调查,了解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思想动态;还可在网络上建立BBS,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等思想政治教育大讨论;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网上举办各类主题的“研讨会”,引发官兵各持己见,在讨论中明晰思路,深化和巩固学习成果。

(四)坚持趋利避害,正确处理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关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犹如“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使政治工作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共享信息资源,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共享性的增加也给政治工作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产生信息安全防护的新课题。对此,应该坚持思想教育、制度约束和技术管控“三管齐下”,做到既用好网又管好网。应健全完善和严格落实日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如上网信息审查、终端入网审批、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管理等制度,并加强对官兵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培训,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1]陈爱民.计算机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宣国校,陈靖.试论网络对青年官兵的影响及调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

[3]关晓蔷,刘煜伟,崔莺.军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4]夏德安,罗金亮,韩振.我军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思考和对策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7,(3).

猜你喜欢
官兵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