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也无“鱼”可钓

2012-08-15 00:42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冉阿让购岛触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之说。

2012年的9月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本来该有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然而受日本“购买”中国钓鱼岛问题而作罢。也就是在1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5000余名贵宾于2002年9月23日聚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最高规格的友好交流会。

历史的天空就是风云变幻,十年倥偬,天差地别。

“岛”是可以“买”的,由一个国家从一个私人手里“购岛”的案例,此前在国际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但这回在日本却真的发生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于今年4月抛出了东京都购买钓鱼岛的“一揽子”计划,毫不犹豫地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自此东京都筹集14.64亿日元用于购岛,而接着日本政府则借平息“风波”之名与岛主达成协议,以20亿日元购入钓鱼列岛其中三岛。

呜呼哉!真是配合的默契之极。用数学的方法来计算,一个是用约合1亿多元的人民币来“购岛”,一个是用不到2亿元的人民币来“购入”;用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一个是让其私有化,一个是使其国有化;如用演戏的套路来看,一个是搭台,一个是唱戏,装腔的清好嗓子,做势的摆好姿势。真是一台让世人笑破了肚皮的特大喜剧啊!

笑过之后,笔者自然而然地一下子想起了那个雨果《悲惨世界》里的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小偷,尽管这种联想是驴头不对马嘴:衣衫褴褛的惯偷冉阿让因偷过面包给饥饿不堪的外甥充饥,而被判刑19个春秋。这回在凌晨被抓的时候,是因为他又偷了教堂里珍贵的银器。“这回是死定了”,为求一生,冉阿让则和警察撒谎说银器是教堂主教米里哀送的。然而,谁能想到呢,在开庭的时候,主教说银器确是他情愿送给冉阿让的,还说冉阿让忘了把一对银烛台带走,说着又拿出银烛台递将过去。警察走后,主教轻声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你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去做一个诚实的人和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这里笔者是说,那个东京都知事可不是那个小偷冉阿让,那个日本政府的主宰也不是那个主教米里哀。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相互配合着演戏,演“冉阿让偷东西而米里哀却说偷得对”的改编了的变了味的双簧戏。如果要说他们到底“是”什么的话,则可以说成是“悲惨”!《悲惨世界》或许有续集“悲惨结局”。

“悲惨”的局面似乎已经发生,正如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所指出的,如果日方继续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那么中日关系这条大船就可能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触礁沉没。

“触礁沉没”,这是一个可怕但又必须面对的字眼。但这个字眼也勾起了笔者对历史的记忆。早在唐代,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不惜“触礁沉没”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莫过高僧鉴真。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日本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鉴真在6次东渡日本中遇到过许多挫折,其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那年鉴真已经60岁了,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今江苏南通),就遇到狂风巨浪,只好在一个小岛避风。一月后再次起航,走到舟山群岛时,又遇大浪,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历史真的会开玩笑!这回日本政府真的是报答鉴真“触礁”来了。其实,日本政府触礁“购岛”,不是在那几个小岛本身,而是为了政治闹事,当然也是为了那里丰厚的经济基础。早在1972年中日建交之初,周恩来总理就曾表示,我们不要在这里为它(钓鱼岛)争论了。毕竟,在地图上,它们是你几乎找不到的几个小点。它们之成为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它们周围发现石油而已。1979年,邓小平也定下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准则。然而,日本政府置这些原则和准则于不顾,干脆堂而皇之地进行了掠夺。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丰富的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够日本使用近百年。由此可见,有着“一衣带水”之称的日本真的是见利忘义而不惜“触礁沉没”。

“钓鱼岛”的大名姓中国。这里既没有日本的“油”可捞,更没有日本的“鱼”可钓啊!

猜你喜欢
冉阿让购岛触礁
冉阿让的故事
公正与偏见
《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人物形象解读
“触礁问题”的解法探究及其图形分类
并购达人中安消“触礁”
感化的力量
意大利邮轮触礁酿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