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活

2012-08-15 00:42一沐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堵墙邓亚萍新东方

□ 文/一沐

有人说这是一本人生开窍手册;有人说这是一本职业规划指南;有人说这是一本实用心理学;有人说这是一本人生哲学读本;作者本人则说这是一本以后可能会让他自己失业的书。

第一次遇见《拆掉思维里的墙》,以为适用于被就业、被规划的大学生,或是初入职场不谙世故的年轻人。本着推荐给面临高考的女儿阅读,以借鉴些书里的精彩故事与经典格言,可以让作文发挥得超常些。然后奉小女之命,先读,帮找出重点素材。没想到的是,读着读着,我完全进入了书中。曾经一度拿着当作人生经验的种种,原来竟然是久存于自己思维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墙。透过这一堵堵墙,不仅看到了自己立身行事背后的心智模式,更看到了一种生命的局限。人过四十,在人生进行到中场即将转入下半场时,才发现自己的局限,看到了过往人生中的思维困局。所以感恩能及时的遇到这样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无疑对下半场的转身是一份很好的助力。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说本书的作者古典。于湖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半年后即改行做设计师。想出国走进新东方,却被新东方精神打动,成为了一名新东方老师。由于看到太多人读着最好的大学、做着最好的工作却依然活得痛苦不堪,因而觉得告诉别人为什么出国比帮助别人背单词出国更重要,开始了职业规划咨询;发现职业规划咨询费用太高,无法帮助更多的人,就放弃了新东方的发展,转行做职业规划培训;然后在职业规划做得不错的时候,写了这本《拆掉思维里的墙》。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被业内认为是“中国职业规划界的新一代领军人物”。看古典的一次次转身,背后都只有一个核心理念: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这对年过四十岁的人来说,多少有一点奢侈抑或悲哀,有多少人的人生似乎一直往前走着,却一直困在原地;多少人迷茫前行,走一程算一程;多少人苦苦追求着世俗意义的成功,多少人庸碌的过着不咸不淡的人生……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邓亚萍的几次华丽转身,她的每一次转型都几乎从零开始。15年前带着无数冠军光环的她从乒坛退役,选择了去清华读书,从万众瞩目的领奖台到一个普通学子,不懂英文,却一路走到了剑桥学府并取得博士学位。她的求学路如她的乒乓球路一样充满传奇。然后又杀入职场,仍然是一路“狠准稳”。所以邓亚萍就是邓亚萍,在她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她认为只有心向之,则必成之。起码她的思维里没有或者很少障碍的墙,所以她能游刃有余地行走。

常常对自己的生命发问: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这辈子就只能这样吗?我们的生活至今一直一成不变,事实上我们并不感到满足;我们意识到生活似乎应该有所改变,却不知道改变什么。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正确,感觉真正的生命从身边流逝,却又不知道应该如何把握住。因此,我们沉溺于追求名利追求成功财富等一切有形有色的生活,通过这些外在的获得来证明自己在活着,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很清楚这一切,大多时候都在空洞地机械地重复。谁都期望过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试图找到一个人生的突破点,总想自己的人生也别开生面,但从来不肯往自己的思维深处看一看,看看思维里的那一堵堵墙。有多少看似合理的借口阻止了我们去深入生活。不行的,家庭背景没人家好,学历没人家高,资金没人家多,人脉没人家广,年龄不允许了……就是一直以来障碍我们人生的心智模式。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看不见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有的人选择四平八稳的生活,一辈子不冒风险,那么人生可能永远无法突破现状,因为进步多半来自于习惯之外的对于舒适区的挑战。别害怕改变,建立自己内心真正的安全感,只须一点改变,只要有勇气面对并拆掉自己思维深处的墙,我们的人生格局也许就此大不相同。思维的开放程度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生的精彩程度。不设限的人生,处处都有峰回路转。

活出自己的样子,无论现在是30岁、40岁、还是50岁或70岁,我们的人生仍然可以再一次开始,只要是从心所求,我们就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的精神足够坚强,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可能。我想,活出自己的样子,才是对生命最深的敬畏和最好的感恩。

原来我们都可以这样活。

猜你喜欢
堵墙邓亚萍新东方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那堵墙
新东方童书
等你回来的我
看,书中间有堵墙!
看,书中间有堵墙!
一言不合就“乒乓”
乐博乐博获新东方千万元投资
邓亚萍的“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