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2012-08-15 00:42王瑞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

王瑞兰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安徽安庆24600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存在的主要不足为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但究其深层原因,在相当程度上要归因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意蕴的缺失,教育教学中对人文理念的渗透和人文关怀重视不够[1]。走出这个困境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机制。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立论依据

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现状决定的,同时,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非思想政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下简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特点及课程建设需要密切相关。

1.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但长期以来在高职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轻人文的价值取向,使得高职学生缺乏发展后劲和健全人格。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可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所需的人文基础;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矫正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2.适应高职教育现状的需要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由于过分注重专业实用技术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一般开设较少或课时受到压缩,思想政治教育也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高职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特点又使得学生实习实训时间较长,专业课实践课时占到总学时的一半。这就导致目前在高职院校通过变更课程体系、挤占专业课课时来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变得难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看,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课程优势[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时学分由国家统一规定,课时比较充足,且不可以随意删减,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可行的途径。

3.提升课程建设水平的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同属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从课程建设的需要看,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可以提升两门课程的建设水平,改变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处于边缘化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感召力吸引力的状况。同样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交叉共融;目标基本一致,都是教会学生做人;载体也可以整合共用,都强调在实践上下功夫,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正确鉴别和取舍人文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从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人文关怀、寓教于美、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内涵,提升其文化底蕴,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始终以理解和尊重的人文心态去教育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和魅力,从而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自觉要求。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构架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形式,让学生具备人文知识,树立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这是一个整体,不可或缺[4]。根据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界定,高职院校应建立一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模式,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将人文文化传授、人文素质教育讲座、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人文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1.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内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人文文化因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内涵。首先,要充分拓展各门课程包含的人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组织学生查找古今中外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事迹,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名篇诗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其次,要不断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人文思想,引导学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时,应指导学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人生环境,用和谐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促进自我身心和谐。第三,要注意总结各门课程涵括的人文方法,教会学生用人文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都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事例,以激励学生培养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走创新之路。第四,要善于凝练各门课程所体现和弘扬的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人文精神是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育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忠贞的爱国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自觉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

2.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讲座

在高职院校开展系列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以人文素质教育讲座为抓手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的拓宽和延伸,也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人文素质教育讲座覆盖众多学科,具有内容新、知识广、形式活泼、富有启迪性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场次,学习气氛轻松自由,在学生中深受欢迎。为达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目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人文素质教育讲座的设计与建设。一方面应要求讲座弘扬主旋律,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构建学生精神家园,增强讲座的引导力。另一方面又要有品牌意识,邀请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增强讲座的吸引力,给学生以深刻的人文陶冶和思想启迪。为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可推动讲座课程化,管理规范化[5],将人文素质教育讲座设置为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规定学时学分,健全讲座的审批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讲座的规范管理,如将学分与学生在校期间听取讲座的场次挂钩、对学生听取讲座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等。通过一系列措施,使人文素质教育讲座真正成为高职学生体验和感受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

3.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品位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不少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机制,将实践教学有机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高职院校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要注意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文品位,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最直接的载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应主动与团委、学生处和系部学生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选题与设计,同时将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渗透其中。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或重要事件为契机,开展青年文化节、爱国诗文朗诵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结合社会公德教育主题,利用学生管理部门的校风学风建设,开展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规范行为和修养品性;鼓励学生组建人文社团,积极参与指导社团开展人文知识竞赛、人文社科类经典阅读、红色电影展播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人文教育活动[6],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阵地,让学生在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可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与品位,也拓宽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途径。

4.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文意蕴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要特别注重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拓展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养成,就是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它比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重要途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注意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文意蕴,设计好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充分利用当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文博园等教育资源,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要主动结合学生专业实习和团学组织的社会实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知和体验人文精神,也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社会服务,加深学生对社会与国情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才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条件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门课程难以达到良好效果。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人性化教育理念,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与实践,建立自我人文修养体系,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必要前提。

1.提升学校的文化底蕴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高职院校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功能。同时,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和成人学校整合而成的,本身又存在历史短、缺少文化底蕴的问题[7],迫切需要由规模建设向内涵发展转变。为深化内涵式建设和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各高职院校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切实提升校园文化底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人性化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和满足学生丰富的文化要求作为学校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其次,必须树立整体意识,进行宏观思考和把握,将人性化理念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和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训、校徽、校歌的凝练和设计中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校风学风和文化品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统一设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倡导形成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共识,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全面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以文化底蕴的提升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

2.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双重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知识结构单一,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深度不够,人文关怀淡漠。为了在教学中较好地融合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首先,应提升人文知识底蕴。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力度,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鼓励全体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参加人文课程和专项技能培训,使教师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具备丰厚的人文知识底蕴。唯有如此,教师上课才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才能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政治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既能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丰满生动,教学实效性得到增强。其次,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教科研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力,而且能够培养教师的人文情怀,使教师始终能够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审视和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始终能够理解、尊重、关心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第三,应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与一般教师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上对学生具有表率作用。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同时加强自我修养,建立自律机制,强化文明修身[8],在工作和生活中用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品德为学生树立榜样,用丰富的情感和博大的胸襟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3.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人文修养体系

学校文化底蕴的提升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人文修养体系,进行人文精神的自我修养与实践。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人文素质离不开人文知识底蕴,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在吸收丰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开拓与创新。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人生的道路充满选择,选择来源于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把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价值判断标准,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第三,引导学生学会实践。实践是自我修养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进行自我人文修养时,从小事做起,躬行实践,做到知行统一,身体力行。

[1] 袁惠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意蕴及其路径探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4-137.

[2] 周德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6):126-128.

[3] 崔寅.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3):107-108.

[4] 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A].本书编委会.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6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9-28.

[5] 邢存海.校园讲座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J].滁州学院学报,2007,(5):82-84.

[6] 杨建宏,张斌,张美欧.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66-67.

[7] 谢晓青.关于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中):79-81.

[8] 田春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5):77-19.

猜你喜欢
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