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文化预设的缺失与应对策略

2012-08-15 00:42王业昭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预设听力

王业昭

(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听力是提高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必要途径之一,也是各类考试的重要考察对象,其在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0%、20%。与此同时,听力教学却成为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在听力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这些障碍部分是由语音、词汇、语法、语速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所致,但仍有许多学生即使听懂了材料中的每个词句,还是无法完全理解材料的内容。究其原因,这主要源于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认知的缺失。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基础或环境。语言承载着文化,又依附着文化,语言本身的存在和消亡就体现着文化的发展与消亡[1]。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只关注对于听力材料的字面理解,教师也只注重对材料中词汇、语法结构的讲解,而无任何听力材料所涵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因此师生间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正确答案,听力教学也变成了纯粹的听力测试。学生缺失了相关文化知识的认知就无法完全理解某些听力内容,最终无法取得听力课程预期的目的。鉴于此,英语国家相应文化知识的导入必须成为听力教学的一部分。依托听力教材中的实例,本文将具体解析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预设缺失的类型,并结合笔者多年听力教学之经验,提出相应的补缺学生文化预设的应对策略。

一、文化预设缺失:听力能力提高的掣肘

预设(Presupposition)理论最早是德国哲学家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于1892年提出,指的是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是交际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一种预先设定或先决条件。具体到文化预设,它是一种语用预设,是预设概念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斯图尔特和贝内特就指出文化预设是指渗透在个人的世界观和行为中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和系统性的观点和看法。它是语用社团成员从生活经历中积累、发展及语义化定型下来的、带有文化特点的、系统性观点和看法。表现为文化现实与语句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世界的主观意识和独特视角[2]。简而言之,文化预设是指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成员所具有的共同文化认知。对于同一文化认知环境成员间的交流,接受者记忆中的文化知识会自动参与到理解过程中,形成完整、连贯的语义理解,交际过程亦不必把这种相互明白的文化预设说明就能心领神会。但在不同文化环境成员间的交际过程中,当遇到文化预设时就无法将语篇内信息和语篇外知识联系起来,从而造成理解偏差。由于中西文化环境不同,文化预设自然存在差异。具体到英语专业听力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缺失对英语文化的预设,那么对文化内涵丰富的听力材料,他们往往能够听懂每个句子,甚至每个单词,但仍难以准确去理解把握,从而无法正确答题。下面以高教社《英语听力教程》(第三册)为例(下文简称第三册),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具体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常见的文化预设缺失类型。

1.对词汇文化内涵的预设缺失。语言中的词汇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因素,是对文化特征最直接最迅速的反映。同时,词汇中所蕴涵的文化语义,鲜明地体现了语言的民族性[3]。中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主要源于英汉民族迥异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缺失对文化内涵丰富词汇的预设,听力过程中自然无法准确理解听力内容。例如在第三册中多处出现American Dream,如果学生对于美国历史不了解,那就无法知道它在不同的时代,对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含义。又例如,Unit 9有关于Yankee-Doodle的听力材料,如果老师只简单地解释翻译为“杨基歌”或“独立战争时士兵的流行歌”,学生同样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这里的听力内容。当然,课本中文化内涵丰富词汇的例子不胜枚举,学生一旦缺失对这些文化内涵的预设,他们势必在听力过程中出现虽能听懂字面意思,但却无法理解整个语篇的状况。

2.思维方式上的预设缺失。不同的历史背景、世界观、认知方式等都会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注重直观的综合型思维和螺旋式思维方式,体现在书面文字上就是习惯于从侧面说明入手,从次要到主要,从背景到主题,把主要内容保留到最后或含而不露,即先因后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西方人习惯的逻辑推理方式是分析型和直线型思维,开门见山,直接切题,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再一步一步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陈述,即先果后因[4]。在《英语听力教程》(英语专业的其它听力教材同样如此)中,听力材料几乎全部选录自国外相关方面的原文,即大都是演绎式的文字内容。如果学生还是惯用螺旋、归纳式思维方式去做听力理解,往往会漏听最关键的部分。

3.教育体制方面的预设缺失。英语国家的教育体制虽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相同之处,但在学校体系、考试体制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英语专业的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关于英语国家教育方面的内容,使用了大量文化内涵丰富的称谓和术语。这些内容对于英美听众不存在丝毫的理解困难,但由于文化预设的缺失,如果老师不进行相应文化背景的讲解,中国学生就无法理解。例如第三册Unit7和Unit8都是关于英语国家教育方面的听力内容,其中多次提及grammar school这一概念。如果听力教师讲解过程中只是简单翻译成“文法学校”或者“大学预科学校”等,学生不但无法准确理解,而且会混淆糊涂。

4.社会等级观念上的预设差异。众所周知,美国人的社会等级观念较为淡薄,但英国却不同。英国悠久的封建体系让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等级制度,而且到了近代变得更为复杂,历史上只针对政治、军事上的勋爵现已延伸到科学、文学、艺术等众多领域。第三册Unit9关于英国社会文化的听力材料中就涉及到爵位制度。如果学生对于公爵(Duke)、侯爵(Marquis或Marques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没有基本的了解,那即使能听出这些单词,也无法完全理解文中诠释的英国的贵族体制和社会等级架构。

5.宗教信仰上的预设差异。宗教在西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督教文化几乎影响到英语国家的各个层面。在第三册Unit6关于婚姻的听力材料中,提及宗教信仰是欧美人择偶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对于不了解他们宗教信仰的中国学生,就难免会产生宗教文化预设上的困惑。因为在我国,多数人为无神论者,所以宗教信仰很少成为我们婚姻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元素。但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对于他们来说,不同的宗教信仰不仅意味着不同的行为准则和处事方法,更反映出他们对这个世界不同的理解和期望。鉴于此,拥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结婚之前必须要慎重考虑这种不同给他们婚后生活带来的影响。

当然,上述所说中国学生在听力过程中文化预设缺失的类型只是冰山一角。鉴于此,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补缺这些文化预设缺失,他们才能真正在听说能力上有实质性的进步。

二、多管齐下:补缺文化预设缺失的钥匙

通过上文对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常见文化预设缺失类型的解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尽力帮助学生补缺。结合笔者数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以下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

1.紧密结合教材。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而补充文化预设缺失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完整而全面地理解课本内容。因此,紧密结合课本中的听力材料进行文化预设缺失内容的讲解,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针对第三册课本中大量文化内涵丰富的英语词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视听教学设备,用图表、影视资料直观导入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媒介资料中领会其蕴含的背景文化知识,从而达到补缺文化预设缺失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听力理解并非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听力理解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只有形成了系统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对于文化背景丰富的听力材料才更易去理解,听力的效果就越好,学生的听力能力也自然能有实质性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除了应该对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进行必要的解释外,还应该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指导他们正确使用词典,或者其它学习资源,引导他们通过工具书去了解词汇的深层文化意义。

2.选择典型的中西文化预设重叠缺失的补充材料。目前,大多数的听力教材都缺乏对于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系统介绍。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尽力选用包含典型文化背景知识的听力课本,另一方面还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材料补充。在选择补充听力材料时,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中西比较,以强化学生的语言提取效率,这样可以有效补缺学生对于西方文化预设的缺失。例如,第三册在涉及到西方婚姻、家庭等内容时,教师可以补充《老友记》(Friends)中关于此方面的片段让学生观赏,然后就中西方对待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差异组织课堂讨论,这样势必加深学生对这一方面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同时,补充选择的材料还应该力争涵盖面广,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选择的材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因为真实的材料才能真正补缺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预设的缺失。

3.创设情境补缺学生英语国家文化预设缺失。由于大多数中国学生与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接触的机会不多,所以在听说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视听辅助设备,积极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他们的文化氛围。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或课下观看有针对性的英语原声戏剧、影视作品,然后让他们表演其中经典的片断。通过接触这些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再通过亲身体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能更多地学习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视频和图文资料,介绍各英语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等,这些都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总之,在课内创设情景,让学生熟悉并认知更多的英语国家文化,这是补缺学生对于相关文化预设缺失的重要手段。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解释作用。外语教师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和解释者,必须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把语言和文化知识合成有效体的交际能力[6]。作为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师,他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转换思维方式,尽可能在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听力材料。例如上文提到的grammar school这一概念,教师必须介绍grammar school源于中世纪欧洲,主要教授拉丁文的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即使现在,grammar school的内涵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差异。英国的Grammar School主要指沿袭传统,实行精英教育的中学,其目标是培养学习成绩优秀、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学生。但美国Grammar School一般是指普通的初级中学。通过上述文化内涵的讲解,学生不但能更好理解听力材料,而且还能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进行中西文化对比,认识中西文化的各自优势,以便将来更好地充当好中西文化交流者的角色。

5.提高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能力。因为文化既包括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文艺、宗教等方面,也包括一种文化特有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可谓包罗万象,所以全面掌握起来难度很大。目前,一些英语教师因为自身对英语国家文化认知的不够全面,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无法有效帮助学生补缺文化预设的缺失,听力教学被机械地简化为:播放录音——做题——核对答案——再听录音。作为一个合格的英语专业教师,他/她必须通过广泛阅读,观看英语原声的影视作品等途径强化自我学习,留心积累英语文化背景材料,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水平,也才能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补缺对于英语国家文化预设的缺失。

三、结语

对于任何一门外语教学,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文化预设缺失是必须要克服的难题,而克服的最佳手段就是让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传授渗透到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7]。对于英语教师,他们不仅要讲解英语语言知识本身,而且还应多渠道、多手段地强化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补缺学生对于这些国家文化的预设缺失。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听力教学也必须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的融合[8]。如果学生听到他们有文化预设的话题,即使其中有一些生词,他们也能结合上下文去理解。相反,如果学生听到文化预设缺失的材料,即使他们听懂了每个词句的字面意思,也很难理解整个篇章。鉴于此,补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预设的缺失是真正提高听力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通过上文对于文化预设缺失类型和对应策略的分析,笔者力图说明文化导入已经成为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层面。作为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把文化知识导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听力教学的各环节,帮助学生消除听力过程中因文化预设缺失而造成的障碍。这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也会相应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6.

[2] 斯图尔特,贝内特.美国文化模式:跨文化视野中的分析[M].卫景宜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16-17.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59.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90-391.

[5] 武彦君.听力策略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152-153.

[6] Mendelsohn D J.Learning to Listen:A Strategy-based Approach for the Second-language Learner[M].San Diego:Dominie Press,Inc.,1994.58.

[7] 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65-66.

[8] 马辉,岳成.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文化缺失[J].绥化学院学报,2009,(1):162-164.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预设听力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