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探讨

2012-08-15 00:51
中小学电教 2012年9期
关键词:教研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 100031)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信息技术教师,也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在学科教学,更在信息化校园建设、教学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任务,既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动力因素,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环节。甚至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着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然而,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多项调研表明,在学科及教师的个人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学科体系不完善,教材版本过多,教材更新频繁;教师专业背景分散,承担的任务繁杂,工作量难以计量;从事辅助性工作,主体性得不到满足等,造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曲折,评职称、参加学习进修等机会的缺失,造成教师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确,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很难得到重视。因此,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面临着专业化发展问题的严峻挑战。

据调研,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教育技术、计算机专业,小部分是从其他专业转来,如数学、物理等;另外,还存在着很多兼任教师,他们兼任着其他副科甚至主科课程。而这些教师,除了常规的教学任务外,又承担了指导信息技术课外活动、制定学校信息化规划、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设备采购与维护、校园网开发与维护、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课件制作、传统的电教职能——摄影、摄像,甚至包括学校的文字处理、数据统计等职责。

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现状

很多研究者,尤其是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呼吁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目前,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对其发展现状、角色地位、知识分类以及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策略与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也有从不同角度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例如:齐晓华等提出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途径包括:重塑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信念;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效组织教师培训,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等。也有研究从学科建设、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管理等机制体制方面开拓渠道、保证发展,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另有研究者从实践层面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如邢俊升提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撰写有价值的教育博客,进行课堂效果反思、教学评价反思、教学设计反思,积极参与说课比赛、上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将个人教研活动持续进行,通过教育叙事、论文写作、案例交流以及网上教研等方式进行总结与交流。雍桂春提出,专业定位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保障,专业热爱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因,学习培训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前提,教学课堂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舞台,团队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家园,交流反思是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成长的催化剂。信息技术教师裴国荣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成长经历,提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让“专业成长”真正成为教师的主动追求;立足课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只“等、靠、要”,要增强自身发展的内驱力,靠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挖掘自身潜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意识,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大潮。

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1.明确自身定位,增强个人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既是一种专业,也是一种职业,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定位,对于教师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要在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设想和规划,包括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成长步骤等的设想。专业成长是教师发展的中心,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升华的过程,是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成熟,教育经验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主动参加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去,勇于承担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任,明确自己在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化教学支持、学校信息化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增强个人职业素养

学习可以促进自我成长。不能了解、接受、适应新技术的教师将落后于时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传递技术,在传递技术的过程中学习技术。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强调学科教学,更要强调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资源开发管理、信息化校园的管理与设计,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背景复杂,而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硬件、软件)具有更新速度快、应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也相对复杂。从教师知识角度来说,教师知识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除师范生在学校掌握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知识外,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信息技术领域相关知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教育传播理论等。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相对于正式学习,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在学习效果、学习方式的灵活与便捷性、利于个性发展、真实反映学习者需要、利于获得隐性知识、资源丰富且获取便捷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较高的认同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工作间隙进行非正式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个人职业素养。

3.积极参加教学实践和研究

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师专业能力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中的核心内容。研究能力和水平体现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密切结合程度,是教育创新对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其快速成长。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教师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教师要尽量争取机会参加各级各类专题培训和专家讲座,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聆听专家的建议,并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内化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已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校本教研有三大核心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因此,校本教研应该最终落实在教研活动中,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另外,主动申请参与、主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也是信息技术教师融入学科、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4.加强反思,提升个体实践智慧

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学习者、教师即反思型实践者,这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识。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且在教育教学的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与再思考。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提高反思意识,在专业发展中积极进行实践、反思、交流,达到与自我对话、与同行对话、与实践对话,在教学实践中进步,在交流反思中成长。

目前,教师运用最普遍的反思方法是撰写反思日志。然而,也有研究者发现,受写作能力的限制,以及缺乏交流的自我对话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撰写反思日志时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缺乏外部对话与引领的情形下,撰写反思日记也会流于一种形式,失去了反思的意义与作用。教师反思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进行个体反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回忆自己以往的教学活动,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思考教学策略等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集体反思时,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师群体之间的自由讨论、教研组活动、年级组会议等形式中开展集体反思,也可以是在与校外组织的合作研修活动中开展反思。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环境,积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课例反思研究、课题研究等。

5.通过学习共同体,促进群体可持续发展

相比其他学科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具有充裕的上网时间,具备良好的网络应用技能以及更强的信息获取能力,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更容易形成和加入网络学习共同体,通过网络吸取知识、拓展视野、扩大交流范围,通过学习、对话、反思等途径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智慧。建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对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个体知识与集体知识之间的转化,增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归属感和职业效能感、促进其专业发展将大有裨益。

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共同体可以由信息技术教师、教研员甚至高校研究者组成,可以经常围绕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有关问题或专题进行交流、沟通,分享资源,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通过网络搭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更容易形成开放、共享、交流、协作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借助Web2.0理念,加入或搭建合适的网络平台,增强共享的意识和行为,通过与他人知识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以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然依靠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满足发展需求,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熟悉信息化发展政策,能够进行学校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和设计的教师队伍,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责无旁贷地,将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并且是不断变化更新、永不停止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是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真正把握住自我发展的机会,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主动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体,扬长避短,既能胜任学科教学活动,又能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资源开发管理、信息化校园的管理与设计等工作,同时,还要适应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

[1]李葆萍,孙双.从信息技术教师职业生存现状反思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10,(1):37-41.

[2]齐晓华,李玉斌,李雁云.信息技术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6).

[3]邢俊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DB/OL].http://fxsnnu.blog.sohu.com/84179505.html.

[4]雍桂春.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的思考[DB/OL].http://www.nxjy.cn/s_computergao/2011_9_14/25FF3C373BE5 D0CE1DA5C35CCE7E60BF706_2011914_9347.html.

[5]裴国荣.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DB/OL].http://club.jiangxi2011.teacher.com.cn/topic.aspx芽topicid=17523.

[6]张彩云,张志桢,申继亮.小学教师关于反思日记的认识[J].教育学报,2006,(1):91-95.

猜你喜欢
教研信息化信息技术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