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教学预案实效性

2012-08-15 00:51
中小学电教 2012年9期
关键词:预案化学目标

(1.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苏州 215123;2.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江苏无锡 214045)

化学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化学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化学的学科内容已经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沃土”,化学的教学过程也必须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因此,在创设化学教学预案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以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教学的需要,从而保证教学预案的实效性。

一、设计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方式,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因此,教学目标几乎成了全部教学预案的依据,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

传统化学教学过于强调既定知识的内容性目标的设计,而不强调内容的组织方式和实现过程的设计。新课程持动态的化学观,这就要求教学要制定并实现多层次的目标。通过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在注重化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使学生有机会自己探索化学反应的原理、形成等。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结构的各环节、要素之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综合选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多种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活动。为此,化学教学预案要全面论证信息技术在支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次教学目标中的作用。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尤其是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动手活动方式结合起来,以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三大问题都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不少科学家对它们的观测研究一直在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也经常关注其变化,在网络中有关的资讯也极其丰富,更有不计其数的相关专题专业网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把某篇课文进行“修改”和“加工”,并转化为一个“虚拟网站”。让学生根据自己关注的内容与其他三两位同学结成“学习共同体”,在网上查找有关信息,建立小组主页,发布最新资讯与小组观点。结果,在师生共同操作下,学生不但对“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有了更正确的认识,还学习到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且对于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达成多重教学目标无疑也是有效的。

二、找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内容切入点,设计真实学习情境

新的化学教学观、学习观要求教师重视学习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预案制定。有学者认为,“现有的教学预案研究基本上是对‘以教学为焦点’的教学设计的改良,没有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教学预案应当选择‘以学习经验水平’为焦点,才能构建起面向信息时代的新体系。‘以学习经验水平’为焦点的教学预案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类型。”另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活动的情境是知识的生长点和检索线索,学习必须有具体的情境。实践研究证明,从情境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有效用的。情境是知识的寄居地、附着带、储存地和回忆、检索的有效提示。因此,在教学预案中要强调情境的创设,找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建构知识。例如:在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中关于《氯气的性质与制法》的教学预案,由于该节内容知识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对于实验的操作也已经比较熟悉,因此,教学预案中可以安排用播放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视频录像或动画演示代替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理解。

技术的应用是情境化的,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的、真实的学习情境。当然,也要考虑技术的局限性,尤其要避免其对学生学习抽象化学概念形成的副作用。化学演进的漫长性与突发性、化学运动的空间性与复杂性,往往使化学知识的常规表现手法(板画、投影、幻灯)显得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甚至难以用实物进行模拟演示。而经过计算机的技术处理,对一些化学现象进行虚拟,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另外,制定教学预案时也要注意,由于学生的经验背景、水平的差异,对于技术(如计算机)创设的同一个学习情境,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弄清学生眼中的问题是什么,并根据他们的问题来设计真实学习情境。课堂教学中,不能被表面现象所左右,也不能对学生有更多预先的假设,要通过提问题、鼓励学生回答和解释来接近学生的思想。从学生的多种回答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活动会抓住不同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不同活动关系的联结上,尽可能用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学生)、利用各种情境(和学生知识有联系的)设计教学。

三、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体现化学学习本质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化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事实上,这些也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在化学教学预案中创造性地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获得经验。例如:在教学氧化反应的内容时,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且记录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氧化现象,以报告的形式总结探究结果。通过探究性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在自主探究中建构知识,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或对化学规律的思索,教学过程中可适时地应用信息技术,但绝不是用技术化代替化学化的过程。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它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重要的工具,是对化学化活动过程的一种强化。

四、设计多种评价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评价中的作用

评价不仅是化学教学预案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实现化学教学预案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在化学教学预案中,每一个教学步骤的确定都要以经验证据为依据。每一步骤要针对来自下一步骤的“反馈”证据予以检验,以提供该系统效度的指标。

信息技术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解决了诸多难题。如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及分析功能使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价实时而且准确;计算机可以对学生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自动跟踪、检测,进行专题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及时给出评估分析结果;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评价经过,以便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帮助。

传统化学教学预案的评价偏向是:重规则和程式,强调遵奉规则,描述性的结果、常规,标准参照的测验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能否达到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然而,在教学中有些东西是只能显现或观察而不能量化的。

因此,化学教学应该考虑更加多样化和有效的评价方法,如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专业人士的意见等,对学习过程中的发现和创造等其他不易量化的高级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技术的先进使得对复杂学习表现的评价成为可能,因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思维可观察,并且可提供反馈的机会。

猜你喜欢
预案化学目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紧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