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例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临床分析

2012-08-15 00:42杜景华徐慧宁刘珺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1期
关键词:保护剂核酸血小板

杜景华 徐慧宁 刘珺

近年来,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病例逐渐增多。2011年4月我国学者在N Engl J Med上发表了“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在国际上首次报告在中国发现的一组以发热伴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发传染病,严重者可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死亡[1]。现将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经大连市疾控中心确诊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的7例患者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7例住院病例。

1.2 方法 查阅确诊患者病例,回顾性研究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确诊者血清送大连市疾控中心采用实时PCR技术监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7例患者中女4例,男3例。均为53~88岁,农民,均居住在农村,有田间劳动史,家中均养家畜。

2.2 临床表现 7例患者均以“发热5~8 d”为主诉入院。发热(体温38℃ ~40℃)伴明显乏力,周身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有2例有明显意识障碍,4例有明确肺淤血,肺水肿,且患者均存在舌肌及骨骼肌束颤。

2.3 实验室检查 7例中6例存在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白细胞(1.10~3.40)×109,血小板(26~66)×109,其中1例仅单纯血小板下降。7例均有肝功异常,ALT(78U/L~615U/L)AST(149U/L~1500U/L)。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低血清白蛋白(24.6 g/L~33.6 g/L)。6例均存在尿蛋白阳性(++-+++).7例均无肌酐及尿素氮升高,7例均存在不同程度低钠血症,患者均无血钾及血氯异常,7例均存在严重心肌损害:CK(414U/L~9993U/L);CK-MB(18U/L~268U/L)。7例血培养中1例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余均阴性。7例肺CT平扫均存在不同程度肺炎,肺淤血,胸腔积液。1例在外院行骨髓穿刺示:粒系增生伴血小板降低。患者超声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脾大。

2.4 诊断及治疗 7例急期血清经大连市疾控中心实时PCR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确诊该病。入院后完善检查,积极应用脑保护剂,心肌保护剂,积极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离子紊乱,积极补充能量,对患者的基础病及继发感染进行治疗。疾病早期对存在颅内水肿及肺水肿者在严密观察下,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联合甘露醇,速尿等减轻水肿,改善病情。7例患者5例均病情明显改善出院,1例治疗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

3 讨论

报告患者分布在我市周边4个农村地区,之间无任何关联,与其接触的家人和为其诊治的医护人员均无类似发病,发病前大多有野外劳作史,部分有确切蜱叮咬史。病例集中发生在6~9月份,集中于50~80岁年龄组,性别比例各地报道不一[2~4]。病例有以下特征:①急性起病、中毒症状重,发热,体温大于38℃,大多伴周身不适及腹泻。②白细胞、血小板减少。③7例中有4例行肺ct存在肺淤血,肺内炎症。④2例存在明显意识障碍。⑤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尿蛋白阳性,心肌酶谱显著升高,显示多脏器损伤。⑥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低钠血症。⑦治疗中应用脑保护剂,心肌保护剂,抗生素,积极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离子紊乱,积极补充能量,并未应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只有一例患者应用多西环素。⑧疾病早期对存在颅内水肿及肺水肿者在严密观察下,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反应,联合甘露醇,速尿等减轻水肿,改善病情。⑨多数患者在治疗两周内异常检查结果恢复较快,近期未发现后遗症。

该病在传染病学特征方面的研究显示:在患者家庭豢养动物的体表收集到长角血蜱,在其体内检测到病毒核酸并分离出病毒,其基因组序列与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的病毒核酸序列相比,具有94% ~95%的同源性[5],故认为该病的传播可能与蜱有关,但大部分患者无明确蜱叮咬史。江苏、河南等多地报告人传人疫情的发生[6-8],但上述病例并未发生人传人疫情。因此,该病的储存宿主、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尚需进一步明确。

关于该病潜伏期方面的研究:唐晓燕等[8]报道经血人际间传播的潜伏期为7~9 d,陶文元和陶欣均纠报道为5~7 d;经媒介传播的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推测为7~14 d。

关于病理及临床表现方面的研究:目前认为该病毒可能通过抑制靶细胞生成抗病毒的干扰素而在体内持续复制,诱发机体产生炎性趋化因子,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因其感染靶细胞的泛嗜性,可导致多个器官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8]。

关于该病预后方面的研究:目前有限的临床病例资料显示: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仅有少数病例因意识障碍,肺淤血,心肌损害等最终造成呼吸衰竭,休克,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对高龄患者,既往存在基础疾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者,心肌严重损害者,有出血倾向,严重低钠血症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新布尼亚病毒及其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现是我国近年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与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个巨大成就,再次启示我们,诸如发热待查、不明原因病症所隐含的未认知病种仍需要我们去探索,因而这一成就带给人们的并不只是喜悦,更是严峻的挑战。

[1]Yu XJ,Liang MF,Zhang SY,et al.Fever with thrombocytoper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 virus in China.N Engl Med,2011,364:1523-1532.

[2]康锴,唐晓燕,许汴利,等.河南省2007-201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2):106-109.

[3]Zhang YZ,Zhou DJ,Xiong Y,et al.Hemorrhagic fever caused by anovel tick-borne Bunyavirus in Huaiyangshan,China.ZhonghuaL-iu Xing Bing Xue Za Zhi,2011,32(3):209-22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 版),2010-09-29.

[5]Bao CJ,Guo XL,Qi X,et al.A family cluster of infections by anewly recognized Bunyavirus,in eastern China,2007:furtherevidence of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Clin Infect Dis,2011,53(12):1208-1214.

[6]Liu Y,Li Q,Hu W,et al.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2011-09-28.

[7]唐晓燕,崔宁,康锴,等.一起聚集性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2):110-113.

[8]李德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概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2):81-84.

猜你喜欢
保护剂核酸血小板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纳米复合浆料掺入量对硅丙混凝土保护剂性能的影响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冻干益生菌微胶囊保护剂及抗性研究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核酸检测
微流控法低温保护剂添加及去除线型优化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