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2012-08-15 00:42翟中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1期
关键词:医源性检验科废物

翟中山

管理检验科是医院各种传染源集中的地方,是医源性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为使操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实验室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加强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和预防。对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

1.1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检验科医务人员由于直接检测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往往直接或间接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各型肝炎病毒和各类病原菌接触。

1.2 手污染检验人员每天要与血液、痰液及分泌物等标本接触,手是不可避免地被强致病性,强传染或多药耐学性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污染,成为接触传播的重要媒介。

1.3 空气污染的原因是因为来检验科做各项检查的患者病种混杂,人员流动频繁,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1.4 硬件设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医院,检验科检验设备布局不合理,作业流程不规范,缺少清洁手部卫生的设施,通风采光欠佳,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差等。没有严格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建筑设计不科学,造成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1.5 人员防护意识差部分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不足,检验科每天收集各类患者的标本,有些检验人员在操作时不穿工作服,口罩、手套;不按规范洗手,血液或体液标本污染台面时,未严格消毒;检验的标本随意丢弃,未进行合理的处理。

1.6 废弃物处理不规范医院检验科的仪器已高度自动化,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液和废物,这些废液和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果未经任何消毒处理,直接排放将污染医院环境,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2 感染控制对策

2.1 人员管。领导重视加强培训医院领导和检验科主任要有防止医院感染,保护职工和患者健康的意识,应加大医院管理力度,领导职工加强有关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培训、考核等,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条例》、《生物安全法护措施》等法规,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制度,职业暴露应急措施,医疗废物管理流程,同时对新员工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并纳入考核,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自觉性,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检验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采血必须实施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对每例患者操作前后务必进行手消毒。若手上有伤口,应戴双层手套接触标本,以免引起交叉感染。增加防护设备建立规范的手卫生设施,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增加触摸式洗手设施设备,洗手池前张贴正确的六步洗手流程图,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图进行洗手、消毒,提高工作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落实标准预防措施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处理患者标本时,要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将有效降低成消除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2.2 环境管理医院应为检验科提供足够的房间面积,协助检验科合理布局,使其功能分区明确,便于规范工作流程。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尽量应避免污染,若遇有场地、工作服等污染时,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3 医用废弃物处理检验科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执行。对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派专人负责废弃物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并做好各类垃圾的回收记录。检验科包括抽血室、常规检查室、血液室、生化室、微生物室、免疫室等实验室,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临床标本如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穿刺液、腔液等,标本来自各种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标本。同时标本中会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微生物、立克次体、寄生虫、衣原体、支原体等。检验科工作人员长期与这些标本接触,不仅极易发生获得性感染,甚至还可能造成感染扩散。建立健全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布局和流程应符合卫生学要求,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措施,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大医疗废物管理力度等措施,使检验科医务人员转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理念,营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的氛围,为患者提供于安全有效地检验环境,最大限制地控制检验科内的医源性感染。

[1]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医源性检验科废物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经气管切口误吸医源性呼吸道异物3例护理缺陷分析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检验科专业组管理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