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艺术表演中歌声与情感的统一

2012-08-15 00:50张世文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演唱者歌唱声乐

张世文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话剧影视系,山西 太原 030002)

声乐是一种用人声来表达音乐的方式。情感和社会生活可以通过声乐的方式去抒发和反映。在表达声乐作品的时候,仅仅靠声音甜美是不足以表达声乐艺术的全部含义的,必须要融入歌曲的情感内容。为了表达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和韵味,必须做到声情并茂,情声结合,完美统一歌声与情感才行。

一、歌声是情感抒发的载体

对于初学声乐的人来说,掌握歌唱的技能是首要的任务,其次要兼顾演唱时对作品情感的表达。然而对一位从事多年专业演唱或声乐教学的资深人士来说,表现作品情感的能力和歌唱技巧的娴熟就变得同等重要了。众所周知技艺不能取代真情的抒发,再动人的表现力没有准确成熟的歌唱技巧也达不到真正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反而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聊。正所谓:技术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技术的延伸。俄罗斯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术是不够的,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各种音乐情节,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心情,发出为表现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1]我国自传统的歌唱理论《乐记》开始,就总结了“声”与“情”的关系,“情动于中,故形于声”。[2]甚至连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说:“乐者发于声,声者发于情”。[3]可见,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但要达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却很不容易。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4]对于演唱者来说,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5]歌词是音乐的主体,是音乐的来源。

好的声音可以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有了声音才有歌唱,有了声音情感才能得以抒发。美声唱法是表达声乐作品的一种途径。练习美声唱法的演唱者必须有足够的气息,喉咙的位置要稳定,喉咽腔的舒张要适度,发声要高部位,泛音要充分,混合共鸣要比例适中,音域要有两个八度等。这些歌唱技术要与情感的表达和吐字的清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胜任歌剧演出的任务。美声唱法不但能够训练演唱者的歌唱技巧,还能提高他们的情感表现力,以便观众更能体会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另外歌唱艺术需要通过咬字吐字去表达。声乐作品如果在语言表达上吐字不清的话,观众就不能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也就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要弄清歌词的读音和含义,如果不懂歌词的意思,就无法表达歌曲的情感,那样就不是感人的演唱,有时可能歪曲作品原来想表达的情感。[6]

二、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依附于声音的,只有通过歌声情感才能表达出来。演唱声乐作品时,声音可以表达作品的思想和情感。需要用音色、气息来调整歌唱的声音,通过调整后,声音才能符合表达情感的声音质量。比如唱悲伤歌曲时就不能用华丽明亮的声音了,[6]相反,唱颂歌的时候不能用沉重的声音。如果歌唱者掌握了各种发声技巧的话,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表达歌曲内容了。没有情感的声音是没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也不符合声乐艺术的初衷。相反,只有情感没有声音的话,也不能称其为声乐艺术。因此,必须统一情与声,只强调任何一方都不能完美表达声乐作品。

演唱者为了准确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就必须分析理解作品。[7]在演唱歌曲前,要细心地琢磨品味歌谱,设身处地地体会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歌曲的风格。这样演唱者可根据歌曲的情感去安排声音的起承转合。同时也要调整好情与声的关系。声乐表演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综合了情与声,歌唱技巧与表现方式。所以歌唱者要想表达作品的情感,就要运用适当的声音和歌唱方式。比如在表达悲痛情绪时,可以这样来表达。第一种方法是加大力量憋住,用很少的气息,声音的力度要加强,但不能让声音全跑出来,这样在听觉上形成一种压抑强忍的感觉。另一种方法是运用大量的气息,音量要加大,把所有声音都释放出来,可以漏气甚至可以出现破音,这样在听觉上有一种感情不能自控,倾泻而出的感觉。这两种表现悲痛的方式在歌剧《丑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反,在表现欢乐情绪的时候,声音就不能这样处理了。声音的位置要高些,气息要少些,如果气息多了的话,声音就无法显得明快而灵敏。声音不能太重,以免不轻巧,气势大,音量要弱。比如《春之声圆舞曲》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全曲都没有使用很强很重的声音。演唱爱情歌曲的时候,气息量要加大,这样就会显得富有激情。表现缠绵意境时可以运用轻柔的半音。另外要注重每一句的开始和终结,不要戛然而止,余音的运用也要慎重。在演唱军歌的时候,要力图表现雄壮威武的气概,所以在声音的表现上,咽喉腔不能松散,要保持紧张度。声音听起来要挺拔,给人一种竖起来的感觉。而演唱民歌的时候,要注重前部共鸣的运用,吐字要清楚些,仔细些。不能因为是民族风,就不理气息的运用,回到原始唱法了。总之不能因为歌曲的题材相同就一概而论,要先研究所要演唱的歌曲的内容,再决定用什么杨的情感和声音去表达。[7]

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音乐形象,这就需要演唱者善于利用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运用内心的视觉感受来充分表现歌曲的情感,所谓“心中有情,眼中有景”,才能真正地将作品中的情感演绎得入木三分,使听者身历其境,感动于心。当然,艺术的再现永远高于生活但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真实、脱离情理之中,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是追求美更尊重真实,虽有艺术的夸张,但情感表现的真实和美感是声乐演唱的艺术生命,没有真实的情感,就不可能震撼听者的心灵。如果歌唱是崇高的艺术,那是因为歌唱是最纯洁的沁人心脾的情感。它渗透着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叫人陶醉,令人神往。它是从口中吸入的空气,是血管中涌动的血液!

三、演唱声乐作品时的情感把握

在声乐演唱中培养情感,可以先从感知和理解入手。然后要熟悉作品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的时候,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创作背景和风格,再融合审美观点,尽量唱出自己的特点来。另外对情感的处理要把握分寸,注意细节的处理和体验。声乐表演中声音的把控是有变化的,有起伏,有浓淡,有轻重。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有了充分的想象力,声乐表演就会变得立体而鲜活。只有这样声乐表演中情感的表达才能够挥洒自如,变化有序。[6]

音乐中表现情感的要素很多,有节奏、旋律、音高、表情记号等等,一首作品的完成作曲家都对每个音符、每个乐句做了谨慎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演唱者在拿到作品之后,首先要对作品的曲式曲调进行视唱,熟悉其旋律节奏的起伏变化以及和声与伴奏的配置,在视唱过程中了解掌握作品曲谱的前奏、间奏、尾奏、速度、表情以及力度术语等。演唱者在前奏、间奏中逐渐领悟作品感情酝酿的气氛,并根据速度、表情力度术语等发掘作品的情绪变化,这将是完成一首声乐作品的第一步,从作品的整个轮廓上基本完成了对作品的掌握,也就是说为演唱作品并表达歌曲情感打好了基础。熟悉了音乐之后还要对歌词做深入的理解,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

只有统一了音乐和语言,情感与歌声才能称之为歌唱。其中语言和音乐是歌曲的意境和环境,演唱者要使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这样情感也就会合乎逻辑地产生了。无论是我国的梨园界还是现代的声乐界都强调情的重要性。演唱者为了表达歌曲的情感,首先要了解歌词的内涵,从每个字到每小节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绪,这样才能对作品进行准确的二度创作。比如著名歌唱家在演唱民族风格的抒情歌曲时,就对原歌曲进行了二次创作,咬字和用声都非常注意,民歌韵味十足。在新疆民歌的演唱上,歌唱者先分析歌词,如果是一首甜美中带有伤感的情歌,演唱的时候就要把握这种情感基调才能有好的效果。在演唱内蒙古民歌时,为了营造一种草原辽阔的感觉,最好把声音调整得悠扬一些,这样观众们就可以凭着声音去想象,内蒙古大草原马群奔跑的感觉。

最佳的歌唱效果应该是声情并茂的。那么要如何做到声情并茂呢?首先要自己体验歌曲中的情感,自己的情感被唤起后,才能用声音和音色来表达这种情感。著名的歌唱家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歌唱与表演技巧,与歌曲情感的表现性。歌唱家要把歌曲的情感和音乐注入到音符中去,这样作曲家的音乐就有了表情。[7]

除了表演技巧,艺术表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十分看重的。在演唱歌曲前,每位演唱者都要考虑三个方面:要用什么样的情感去表达这首歌曲,要用什么样的音响才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要用什么样的技巧去抒发情感。如果,演唱的技巧差,又无情感,是最差的,如果演唱的技巧好,但没有情感,也是机械的,苍白的。如果情感非常到位,但演唱的技巧一般,那么歌曲的总体表现也是优秀的。这些都证明了声乐演奏要统一声音和情感。

四、结语

歌唱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如果演唱者只重视演唱的发声技巧,而不注重情感的表达,是达不到声乐作品的艺术要求的。艺术之所以美,是因为情真。演唱者要重视声乐作品中的感情的表达,要善于感受作品的情感,并处理好声音与情感的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歌曲想表达的意境中,由心而生,才能传达歌唱艺术带来的心灵享受。

[1]李凌.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4]世界音乐家名言录[M].广州: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5]冼星海全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6]陈春华.对声乐表演中的“情”“声”“形”的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5).

[7]肖俊妹.浅谈声乐表演中的投情[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2).

猜你喜欢
演唱者歌唱声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