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运动损伤文献综述

2012-08-15 00:50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舞蹈关节运动

寇 勇

(山西省太原第三监狱狱政科,山西 太原 030006)

0 前言

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舞蹈艺术水平之优劣只能通过舞台表演和舞蹈比赛得以展示及评价。舞蹈表演的工具是舞蹈者的肢体,舞蹈者的肢体必须通过专业的训练才能达到表演水平。专业的舞蹈训练是一种严格、系统的教育活动,其对象必须按训练要求进行严格挑选,即舞蹈选材。舞蹈者的选材,舞蹈者的训练,舞蹈者的演出和比赛是舞蹈人才培养的基本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舞蹈人才从输入到输出的基本过程[1]。但由于人体自然形态不尽符合舞蹈条件要求,在对其进行专业训练时,损伤的发生在所难免,这种职业病,“在受伤的细小、确切的结构上常常与同类的损伤有所不同”。[2]

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国内关于舞蹈损伤相关词的文献,从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舞蹈损伤的研究论文共计21篇,其中11篇为相关词近似论文,关于舞蹈运动损伤的论文10篇。对于舞蹈损伤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研究。

1 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分析

10篇中只有一篇真正采用了调查问卷法对舞蹈学生运动损伤进行了研究,即潘滨在《278名艺术舞蹈学生中发生舞蹈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2000级至2004级舞蹈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了研究[3],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64人。而另外1篇涉及调查问卷法研究方法为引用,兰燕在《舞蹈损伤初探》的文章中引用的运动损伤研究[4]为R.Solomon对波士顿地区的现代舞团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在收到的164份问卷中,共发现损伤 229 次[5]。D.R.Clanin 等对加州大学Fine Arts舞蹈学院的268名新生做了两年的追踪调查,这些学生学习各种舞蹈,包括现代舞、爵士舞、芭蕾舞和其他舞种[6];沈燕燕[7]《关于舞蹈专业学生形体损伤的研究》、兰燕[4]《舞蹈专业学生形体损伤调查》两篇文章中研究数据来源于校医室的门诊诊治记录。沈燕燕研究对象为2000级至2001级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专舞蹈学生共433人,其中男生148人,女生285人。兰燕的研究对象为92级至94级中专部学生433人,其中男生148人,女生285人。这两篇文章运用了数据分析研究法。同样运用这种方法的还有屈辉等的《少年舞蹈体操学员骨盆的骨与关节损伤》,其研究数据来源于病例统计,文中采用对X光片的描述,对髋关节、坐骨结节骨骺以及骶髂关节的异常做了系统观察和统计,并对其发生的病理机制和预后进行分析和讨论[8]。文章引用Staniski认为在训练的早期,创伤的发生率最高[9]。有18%的学员患有下腰痛、坐骨痛、腕、膝、踝疼痛,与作者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类数据来源于医学专业医院,具有权威性;另外5篇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

2 从研究内容来分析

2.1 对舞蹈运动损伤发生率的研究

潘滨的研究表明,278名大学生受伤人数23人,占8.3%。一、二年级学生损伤率分别为10%和7.9%,三年级仅为6.3%(一年级vs三年级,P<0.01)。但从性别上看,女生损伤率8.5%,男生为7.9%,P>0.05,差异并不显著。同样来自广西艺术学院对中专部92-93级,及2000级至2001级学生的研究表明,92-93级总损伤率为7.39%,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损伤率分别为9.8%和6.0%,三年级仅为4.5%。一年级和三年级比较 x2=4.39,P <0.01,差异非常显著。2000 -2001级总损伤率为7.39%,一、二年级学生损伤率分别为9.8%和6.0%,三年级仅为4.5%。一年级和三年级比较 x2=0.36,P >0.05,性别间损伤率没有显著差异。兰燕的引用数据表明D.R.Clanin等对加州大学舞蹈学院新生两年的损伤调查发现159人次发生各类损伤225次,R.Solomon[5]对波士顿地区的现代舞团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在收到的164份问卷中,共发现损伤229次。王维刚[10]对519名舞蹈演员进行调查,其中中国舞专业305人,芭蕾专业214人,调查中发现,在这些演员中463人带伤训练或伤重改行,占总人数的89%,平均每人受伤次数达8.6次。屈辉等研究60例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10-16岁,平均年龄12.5岁。其中10-13岁46例,14-15岁13例,16岁1例坐骨结节损伤28例(46.7%):骨骺分离裂解、撕脱骨折和骨痂增生15例(25%);坐骨结节外下缘凹凸不平与刺状骨增生硬化4例(6.7%);髋关节内出现真空19例(31.7%);髋关节间隙变化:髋关节间隙狭窄或稍窄者21例(35%),髋臼顶凹陷或剥落6例(10%),髋臼顶增厚10例(16.7%),髋臼顶模糊吸收6例(10%);上诉征象总发生率71.7%。股骨头终板硬化36例(60%)并常伴有股骨头颈支持束骨小梁增粗,或先期钙化带凹凸不平;骶髂关节变化骶髂关节面硬化左侧2例,右侧4例,双侧5例;关节面破坏吸收右侧2例,双侧2例,还见1例右骶髂关节出现真空,总发生率26.7%(16/60)。何天祥研究表明,芭蕾基本训练动作与损伤发生率为:压腿、扳腰等辅助类动作为18.5%,转类动作为10.99%,舞姿控制类动作为14.5%,跳类动作为56.36%,学员年龄大小、训练量与强度大小与损伤率成反比;与学制长短成反比;损伤发生男大于女[2]62-65。

2.2 对舞蹈运动损伤伤情的研究

潘滨的研究表明,23名受伤者以软组织损伤为主,且多见于上下肢,其中皮肤擦伤占52%,肌肉损伤占26%,关节损伤占8.8%,骨折占8.8%。兰燕的研究表明,损伤多见于足、踝、小腿、膝、臀和下背部,以足踝、膝、脊柱、肩等为高发部位在335次损伤中,38%出现在身体右侧,48%出现在身体左侧,其余14%为双侧损伤;其损伤具有小伤多,严重的创伤少,大部分属于轻度损伤;轻伤多,其中以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损伤最多,其次是关节软骨、半月板等;慢性损伤多,多系积累性多次小伤所致,或慢性劳损,或大伤未彻底治愈,而造成慢性损伤、反复发作;复合损伤多,运动时各个部位、多种组织可发生创伤的特点。冯爱云[11]总结舞蹈运动损伤与体育竞技运动员的损伤非常相似,多数的损伤主要是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和急性拉伤。损伤的部位多发于腰部、踝部、膝部。损伤的类型包括肌肉、韧带和筋膜的损伤、挫伤和慢性损伤,关节软组织、骨组织的急性损伤等。屈辉等研究确定青少年舞蹈体操学员存在坐骨病变、髋关节病变、股骨头病变、骶髂关节病变。研究还指出少年舞蹈体操学员坐骨结节骨骺损伤虽然较为严重,但是可以恢复;而关节的损伤尽管轻微,但将会在晚期发生骨关节病。沈燕燕的研究表明,损伤分别为骨折6.25%,关节脱臼6.25%,韧带损伤6.25%,肌肉损伤25%,擦伤50.0%,裂伤6.25%。宋飒在对《舞蹈致足踝关节的损伤》的翻译中指出,急性外伤对于芭蕾舞演员是常见的,手术治疗必不可少[12]。何天祥对芭蕾舞基训损伤研究表明关节损伤占第一位,肌肉韧带损伤占第二位,骨性损伤占第三位;踝关节损伤占第一位,腰部损伤占第二位,膝关节损伤占第三位。

2.3 对舞蹈运动损伤伤因的研究

潘滨对舞蹈损伤伤因的研究表明,受伤和年级有一定关系,新生处于启蒙阶段,技术掌握不足导致受伤,二年级强度难度的增加训练如翻身、变身、猛烈扭动易拉伤腰肌;还会引起踝关节损伤,跌倒引起皮肤的擦伤或撕裂;三年级随着技术成熟,受伤率明显降低,但易发生大的损伤。研究还指出上下肢力量不足,自身肌肉控制能力低也是损伤发生的一个原因;此外准备活动不足,局部负荷过大及场地因素是引起损伤的主要因素。兰燕的研究分析有:解剖结构与舞蹈运动要求的矛盾;动作错误;训练安排不当;局部负担过重;准备、整理活动做得不够;心理、情绪等其他因素。沈燕燕和燕的观点与潘滨的基本相同。冯爱云认为,原因有训练内容的安排与强度的不合理、安全保护不力和训练场地设备条件不具备等。此外演员能力不足和自身心理重视不够也是损伤产生的重要原因;基层缺乏运动保健和医疗监督也是原因之一。宋瑞江[13]对运动损伤原因归结为: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及强度过度集中;局部负担过重,造成局部肌肉肌腱的细微损伤;技术上的错误与失误;身体功能状态不良;个性特征差异;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何天祥研究表明损伤原因有:准备放松活动不够;动作不分先后、不协调;动作的角度、重心、距离不对均易受伤;动作超越关节幅度;腰腹肌力不足;关节畸形;跳的动作过多局部负担过大。

2.4 对舞蹈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徐磊君[14]针对中国古典舞能力训练中的动力性、静力性训练提出预防措施为增强预防意识,做好准备活动;树立科学训练思想,动作方法正确、规范;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结构和训练量;重视正式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冯爱云提出遵守运动生理学原则;重视在训练中运动保健和医务监督,尤其加强舞蹈演员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舞蹈教师注重准备活动,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不要忽视演员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训练和提高;遵循训练规律。何天祥研究提出,把好选材关;重视启蒙教育;探索舞蹈损伤规律特点、量化训练量与强度与损伤发生的关系,部位,发生率等;医舞相通、医舞结合;开拓创新,系统研究,更有效地防治损伤;做好准备与放松活动。宋瑞江研究得出训练前后做好准备及放松活动;遵守科学训练原则;严格控制训练量极限;加强易损部位训练;训练注意间隔放松;提倡合理的生活制度;加强安全教育,进行心理调节。沈燕燕的预防措施为:教师应该具备正常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知识,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训练,认真掌握动作要领,加强自我保护措施;医务人员要做到医舞相通,参与选材,及时处理损伤事件。兰燕提出加强身体全面训练,整理运动;身体素质的提高可增加机体抵御损伤的能力;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减少损伤的基础;合理安排教学,认真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调整生理、心理状态,以饱满的热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进入课堂;预防再损伤。潘滨研究指出加强思想与安全教育;遵循科学训练原则;做好准备及放松整理活动;严格控制训练极限量;加强易损部位的训练;注意克服训练后的不良习惯。

2.5 对舞蹈运动损伤诊治的研究

冯爱云研究表明一般来说急性损伤疗效显著,慢性损伤更不好处理。从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考虑治疗和恢复手段有推拿、针灸、拔罐、中药热敷、药液熏洗、内服中药、气功等,还可电刺激、热疗、冷敷、简单加压包扎等。西医手段有痛点药物注射、局部外抹活血软膏、内服镇定剂、镇痛剂、止痛剂或局部封闭。何天祥的研究提到了“医舞相通”这一有代表性的提法,即对医务工作者要结合舞蹈实际,而舞蹈教师要了解相应的医学知识;是针对运动损伤诊治及康复的有效研究成果。在何天祥、何浚治对损伤防治理念和诊疗方法的研究提出舞蹈损伤属于艺术医学,体育运动损伤的研究与防治,属于运动医学,舞蹈更应关注其完美疗法。根据作者的经验从防治的理念和诊疗方法两部分进行了阐述。防治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损伤特点,深入教学第一线“通医懂舞”入舞蹈于医学,出医学与舞蹈之外,从临场征兆,致伤症结,及时主动医疗;发挥传统医学作用于损伤康复;治伤从长远观点出发,辩证施治,发挥中医治伤优势,研究一套好、快、美的注重艺术效果的完美疗法。诊疗方法从治伤用药;治伤手法;康复功能,科学锻炼;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宋瑞江对常见的挫伤、软组织拉伤、扭伤、骨折、脱臼简单处理知识进行了阐述。

综上所述,从国内舞蹈运动损伤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上,现阶段大部分研究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调查问卷法有待开展;在对损伤的部位及致因研究,我国学者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的角度去研究,但损伤与地域特点的训练、解剖、心理、生理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还未见研究;其他的研究视角如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等方面未见涉及;对损伤的诊治和康复及预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损伤的康复,我国学者何天祥等运用中医对损伤康复的良好作用,提出“医舞相通、通医懂舞”的理念,对损伤的防治研究结果值得肯定。

[1]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

[2]何天祥,何浚治.舞蹈损伤的防治理念与诊疗方法[J].四川戏剧,2004(5).

[3]潘滨.278名艺术舞蹈学生中发生舞蹈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5).

[4]兰燕.舞蹈专业学生形体损伤调查[J].中国校医,1996,10(5):346 -347.

[5]R.Solomon,L.Micheli.Concepts in the Prevention of Dance Injuries:A Survey and Analysis[C].The Dance as athlete:Olypic Scientific Congress proceedings,1984.

[6]D.R.Clanin,D.M.Davison.Injury Patters in University Dance Student[C].The Dance as athlete:Olypic Scientific Congress proceedings,1984.

[7]沈燕燕.关于舞蹈专业学生形体损伤的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1):86-87.

[8]屈辉,聂冬梅.少年舞蹈体操学员骨盆的骨与关节损伤[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11):941 -943.

[9]Staniski CL.Management of spor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Orth Clin North Am,1988,19(9):489.

[10]王维刚.舞蹈保健手册[G].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11]冯爱云.舞蹈运动损伤与运动保健[J].中国临床康复 2004,8(9):1749.

[12]宋飒.舞蹈致足踝关节的损伤[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1(8):182.

[13]宋瑞江.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治疗[J].艺术教育,2007(1):83.

[14]徐磊君.中国古典舞能力训练中的损伤预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2):83 -85.

猜你喜欢
舞蹈关节运动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不正经运动范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