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世界范畴探析

2012-08-15 00:51白立娟
天中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主观物质意识

白立娟

(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主观世界范畴探析

白立娟

(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主观世界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哲学范畴,但关于这一范畴的哲学界定并不明确。主观世界集中体现为人脑的功能运转,它与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精神世界、意识、动物的原意识、主观主义等概念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严格的区分。从性质上看,主观世界具有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整体性与流动性统一的特性。

主观世界;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精神世界

“主观世界”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哲学范畴,毛泽东曾在《实践论》中指出,“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1]296。但目前一些哲学社会科学辞书中却很少有关于这一范畴的条目,多数哲学教材也没有关于这一范畴的专门阐述。中国历来强调只有“名正”才能“言顺”。“名”是一切逻辑的前提和起点。那么,什么是主观世界呢?对于这个熟知但未必真知的范畴,我们有必要做出清晰的界定。

一、主观世界的概念表述

任何概念的确立都要经历“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考问,才能最后形成和运用。但任何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有所变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赋予特定的历史含义。对主观世界概念的解读,也应如此。

人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时,人脑这种特殊的生理器官借助于感官门户,并对感官门户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各种神经信息。这些神经信息在人脑中不断整合,形成动态的具有一定规律的境况。人们对这种境况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概念定位就产生了主观世界这一概念。因而,主观世界的本质是人脑的功能运转,集中表现为人脑功能运转的过程、结果。主观世界使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相区别,并且使人与人相区别,使人具备类的特征和个体性特征。

要进一步了解主观世界的概念,需要澄清主观世界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二、主观世界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

(一) 主观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及客观精神世界

要澄清主观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及客观精神世界的关系,需要对它们在整个物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明确的划分。

整个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是可知的。如果说有些事物或现象我们解释不了,是因为当时历史条件、科学水平、人的思维的有限性等限制造成的。从思维的最终目的和长期的历史条件来看,人们的思维是无限的,最终可以达到对世界的客观认知。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承认事物的客观物质性和承认事物的可知性是统一的。但如果从人作为主体的角度划分,统一的物质世界,因为人的存在,因为物质世界开出的最瑰丽的花朵——即人类精神的存在,又可以划分为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精神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即主观世界)。客观物质世界是指外在于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相对应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的世界,列宁对此曾做出过说明:“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128客观物质世界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氢与氧原子开始,到重元素、液体与晶体,直到生命有机体。客观精神是主观世界的活动结果所生成的世界,是指客观化、外化了的精神,即凝结在报刊、图书、影片、录音带等实物形态中的思想、文化等精神性成果。它们虽然是人们主观的产物,但已经客观化了,变成了外化于人脑的客观精神成果,它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不会随着主体的消亡而消亡。对此,波普做过描述,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世界3”。这种客观精神具有双界性,它是客观物质世界与主观精神世界共同作用的产物。从它具有实物载体来看,它具有物质世界的客观特征。从它属于精神成果来看,它又似乎与主观世界有更为亲密的关系。但它无疑地独立于主观世界,与物质世界也有不同。从其发生学意义上,它与其他两个世界的明确分界以语言的产生和科学艺术作品的出现为标志。它来源于主观,但不能与客观物质相分离,依存于客观物质,可以把其称之为客观精神世界。

主观精神,即我们所要论述的“主观世界”,指内在于人脑,由人的脑神经活动所生成的世界。它与客观精神是不同的,客观精神可以脱离主体而存在,具有公共性,而主观世界不能脱离主体而存在,必须以主体的存在为载体,只具有私人性,不具有公共性。

物质世界、客观精神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之间从起源上看,它们都是从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突现出来;从相互关系上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发生学意义上看,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世界本身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精神世界理解为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的人类(当然还包括相应的其他生物)所具有的功能性特征;精神世界本身的存在有赖于特殊的物质器官的存在,它的内容也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精神世界又从主观精神世界中突现出来,没有主观世界,就不会有作为主观世界直接成果的客观精神世界。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这三者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二) 主观世界与意识

主观世界与意识的关系比较微妙,常被混淆使用。这种混淆来源于理论界对意识概念的模糊运用。首先,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人们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是从意识与物质关系的角度做出的,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的反映。我们所界定的主观世界的概念与其基本相同,比如主观世界也属于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它与客观相比是第二性的,其内容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主观世界也是客观物质的反映,主观世界反映客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感觉、思维、心境、情绪、意向、意志等,大致可以分为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我们也承认主观世界是人脑的机能,但不是人脑惟一的机能。

在有些心理学的论述中,关于意识的界定比较含混,比如有些把意识界定为显意识,而主观世界不仅包括显意识,而且包括潜意识和前意识状态在内的综合状态;还有些把意识界定为认识,而主观世界不仅包括认识活动的结果或状态,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的综合状态。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主观世界比意识涵盖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另外还有些心理学研究把意识界定为心理,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所生成的世界,这一范围的界定与主观世界则是相同的。

(三) “主观世界”与“主观主义”

在日常语境和哲学语境下,通常有两种容易混淆的“主观”。毛泽东对此曾作过专门论述,他在 1938年《论持久战》中说:“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4]477这段话说明毛泽东认为有两种“主观”,第一种是指不符合客观事实、空想的思想或认识的集合,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主观主义”,它是一种没有认识内容的主观,充其量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坏的情绪或脾气,它在对客观事物和关系作判断时,完全没有前后一致的原则逻辑性,它只想改变客观事物,而拒绝其对主观性的制约,比如人们经常说“看问题不能太主观”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一种主观是指人的主观精神的东西,因为它的存在,人才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能动性,才具有思想和认识的功能。从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看,这种主观不像前一个“主观”一样专指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它不仅包括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思想和认识,而且包括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正确的思想和认识。主观世界中的“主观”就是这种意思。

(四) 主观世界与动物的原意识

动物具不具有意识,我们对此持保留意见,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理论已证明动物也具有类似于人类意识的相关特征。动物具有高级的神经反映器官——脑,它也在凭着自己的方式对外界刺激进行感应并不断地对这些感应进行神经整合和处理,这种感应活动以及对感应的处理活动在其头脑中也会形成主观的状态。如果把动物头脑中的这种主观状态作为主体,把它与客观外界的世界相区别,也可以把它称为动物的主观世界。这种动物的主观世界的内容也来源于客观外界,也是经过动物的主客体长期建构的产物。但动物的这种主观世界有哪些功能,其功能运转过程怎样等问题,因为动物主观世界的内隐性及人类科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限制,目前的理论研究还不能完满地给予解释。

基于目前掌握的理论,我们可分析一下动物的主观世界与人的主观世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者的相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们都有原意识,有些类似于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原意识基本可以归纳为四种:生存欲、繁殖欲、群体欲、移植欲。生存欲是指食欲、安全、排泄等基本生理欲望;繁殖欲是指性欲以及与性欲相关的种种求偶意识特征总和;群体欲则是个体为了强大自身的力量要求融入并支配群体的原动力(类似于尼采提出的“权力意志”);移植欲则是支配人或动物的意识,感知审美、怜悯、悲伤、舒适、愉悦等情感的深层欲望,之所以称其为“移植欲”是因为这些感知结果是个体出于自身意识替代(意识移植)的目的而形成的。原意识是动物性生存进化意识的总和,它是人与动物意识的共性。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的主观世界除了具有原意识外,还具有自我意识和显层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意识的意识,是主观世界反照自身的能力,很多伟大的思想家都把自我意识看作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5]96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有意识”、“意识”是指“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的“自我意识”。因为有自我意识人才具有认识能力,才具有更高级的“显层意识”。“显层意识”即“思想”,是个体人生活在人类群体中受到教育的结果。语言、文字、道德、伦理等就是人的显层意识。显层意识是直接决定人的行为的意识,只有思想才能主导人的行为,原意识必须要经过思想来影响人的行为。显层意识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的质的特征。拥有思想的人,可以称之为社会人。所有的人都是社会人,没有人可以完全孤立于社会而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动物有主观世界,但除非因为专门的研究目的或做出特殊的说明,日常语境中的主观世界通常就是指人类的主观世界。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在服从历史、服从习惯的基础上,以人作为主体,界定主观世界。

三、主观世界的性质

(一) 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世界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个体主观世界的状况受到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主观世界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受动性。但人的主观世界一经产生,就会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人的主观世界具有能动性,人才能从事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与动物区别开来。马克思对这种区别曾做过形象的说明:“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6]202人们在行动之前,主观世界就能认识客观情况,并根据客观情况预见事情,可以通过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案、调整社会关系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从而使自己的行动达到一定目标,这是主观世界能动性的体现。

(二)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观世界受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制约。因此,社会上同一群体(如同一民族、阶级、党派),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和从事的实践活动具有共同点,所以在主观世界上,主要是在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同一地域的人,会具有某些共同的感性特征和性格特性。

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又是具体的和特殊的。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和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完全一样,所以每个人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完全一样,情感的深度、认识的广度、意志的坚定性等主观世界功能必然不同;由于长期社会发展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气质和性格也有差异,比如有的人属于胆汁质,有的人属于多血质,有的人属于粘液质,有的人属于抑郁质,还有人属于混合型,而且每一种气质类型在不同人身上的体现又千差万别。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各具特点的主观世界,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个人性格特征的社会成员。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个社会成员,才组成了一个既有群体共同性,又有个体差异性的社会。

(三) 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人的主观世界在先天遗传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建构逐步形成稳定的状态,这突出表现在人们的基本思想倾向、世界观和个性的稳定上。例如在基本思想倾向上,有的人激进,有的人保守;在个性上,有的人性情急躁,有的人稳重,有的人活泼,有的人沉默寡言。日常讲“思想定型”,就是指主观世界的稳定性。正是由于主观世界具有稳定性,因而要改变主观世界就不那么容易。

人的主观世界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但变动性是绝对的,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从其出生起,伴随着其社会化的步伐而不断改变。主观世界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人的原来相对稳定的特点就会发生改变,正是因为主观世界的这种改变,人才能不断适应环境,不断发展自我和改造客观世界。

因为人的主观世界的稳定性,所以,人还是原来的自己,因为人的主观世界的变动性,所以,人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四) 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统一

主观世界是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他人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感觉的,人不能和别人直接分享自己的全部主观体验。同时人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控制自己的言行,把内心深处的东西隐藏起来而不显露于外,这就使得主观世界的外在表现与真实情况不相符合,更不容易被他人所了解。俗语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就反映了人的主观世界的内隐性的特点。

但是,人的主观世界又有外显性。主观世界的活动,一般都会通过感官、语言、行动和情绪等方式表现出来,有些表现强烈,有些表现细微,但如观察入微,也可以被发现。所以,每个人的主观世界虽然是他人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但又不是不可知的。有时由于本人对自己的认识有较大的主观性,而他人却能比较客观地认识,就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所以,每个人对自身主观世界的认识往往需要听取他人的评价,以补充、纠正自我认识。

(五) 整体性与流动性的统一

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主观世界就是这个人在那个时刻对某些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回想和思维等全部神经活动的整体,个体对自身主观世界的体验也是整体体验。在任何给定的时刻,所有的主观体验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人的主观世界不论为了理解的方便怎样进行结构的划分,实际上它都是一种整体的状态。人的主观世界具有整体性的同时还具有流动性的特征,它随时间不断更新,现在的主观世界状态和刚刚以及稍后的主观世界状态会有不同,当然,这种流动性也是建立在主观世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的。

[1] 毛泽东选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列宁选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毛泽东选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ubjective World Category

BAI Li-jua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The subjective world is a philosophical category generally. But it is not clear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tegory. Subjective world embodies the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and has many things with the subjective world, objective material world, objective spirit world, consciousness, original consciousness of animals and subjectivis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ive world is the unification of passivity and initiative, the unification of universality and individuality, the unification of stability and variability, the unification of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the unification of integrity and liquidity.

subjective world; objective material world; objective spirit world

B016.98

A

1006-5261(2012)01-0045-04

2011-11-29

白立娟(1979―),女,蒙古族,辽宁人,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主观物质意识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