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的综合影响及风险规避

2012-08-15 00:51易想和肖健宇
天中学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联网发展

易想和,肖健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a.管理学院;b.科研处,湖南 长沙 410205)

物联网发展的综合影响及风险规避

易想和a,肖健宇b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a.管理学院;b.科研处,湖南 长沙 410205)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必将带来产业的升级换代,必将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伦理道德带来巨大的冲击。我们必须超越技术层面的研究,超前预见物联网发展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因此,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必须介入物联网的研究,尽快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物联网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并寻求应对之策。

物联网;综合影响;风险规避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

在国外,早在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曾提及物联网这一概念,但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报告[2―3],才将这个概念推向了全世界。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美国非常重视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提出了“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云计算”概念,希望把人类的智慧赋予万物,赋予地球,从而保证其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力与竞争力。

在国内,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工作也取得了不菲成绩。目前,不少省市已开始采用传感网解决公安、农林、交通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难题。此外,我们从国家层面成立了《传感器的网络标准工作组》,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开始了物联网相关标准及课题的申报工作,在国际物联网研发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但不可否认,我国物联网研发技术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①后,李克强副总理指出:物联网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创新方式,要加强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4]。自此,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江苏无锡率先组织建立了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及“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知名大学、各大通讯运营商开始共同协力发展我国的物联网。

物联网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特点就是“新”。然而,也正因为其“新”,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技术研发领域,但不可否认的是,物联网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商业价值,还有社会价值;其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伦理的变革。物联网必将给现实和未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甚至伦理道德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我们必须超越技术层面的研究,超前预见到物联网发展给社会各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必须介入物联网的研究,必须尽快从社会科学的角度,以社会科学的学术洞察力及理论的阐释力,探讨物联网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并寻求应对之策。唯其如此,方能通过积极引导物联网的变革性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作用,从而真正保证和促进物联网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物联网发展的综合影响

所谓综合影响是指发展物联网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作用、结果的总和。它包含正负两个方面的因素,负面的因素就是我们要规避的风险。

(一) 社会方面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从而增强人们社会交往的频度与深度,拓展人际交往的空间,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新型人际交往模式与社会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首先,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与社会心理。在物联网时代,由于有了物联网这个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平台,国际化的沟通与合作更加简便,全球化的信息都可为我所用。人们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甚至物与物的交流,有利于形成互动、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重塑对社会、对人、对物的认知,改变传统思维习惯与心理习惯。

其次,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与生活方式。物联网通过“物-物”相连,使人们的生活拟人化,人们可以通过智能化、精准化的物联网技术系统实现对人、对物的操控,在充分掌握、理解物体信息、提高物体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交往与联系,使人们的行为变得更加方便,更加智能。

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同时可能会带来人们社会心理的断裂与社会交往行为的异化,导致社会失范行为的增加,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 经济方面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尤其显著。物联网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孵化新的技术,催生新的产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而且可以拉动投资,优化产业结构[5],带动整个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发展,还将改变整个社会未来的经济发展布局与结构,并深刻地影响传统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具体形式。

我们知道,创新乃企业之魂,物联网本身就是创新的最佳体现,作为先进技术的代表,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孵化与萌发,也必将改变目前的传统生产方式。

在物联网时代,生产目的、生产主体、生产对象以及生产过程等,均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革。物联网技术的使用与普及,不仅会冲击传统产业及传统生产方式,而且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催生新的产业,传统的借助人、借助物或者完全借助机器的生产方式将为借助物联网技术进行生产的生产方式所替代[6]。在物联网生产方式的影响下,经济领域最大的不变就是“变”,一切传统的经济形式均会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届时,有形的实体经济将与无形的虚拟经济全面结合。同时,生产关系、生产目的、生产效能也将发生重大变革;消费者将对生产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而那时的生产也将更加尊重消费者、企业员工的主体性权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将显著提高。

但是,物联网产业的高度相关性、直接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及间接经济效益的难预知性,可能导致投资失败以及产业集群与产业链风险的连锁效应,从而导致产业经济危机的发生。

(三) 政治方面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的普遍使用,不仅可以导致社会、经济的变革,而且可以催生政治生活的变化。物联网的智能化力量让人们感叹:政治原来可以与他们的生活离得如此之近。在物联网时代,信息孤岛与信息垄断将会被彻底打破,政治与行政管理信息更容易公开化、及时化,政府不仅能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而且可以促进民主参与,并通过制定新的行业标准与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占领制高点,掌握话语权,促进“三型社会”②的构建。

具体而言,首先,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能够拓宽人们政治参与和监督的渠道,提升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公共权力滥用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其次,有助于催生新的行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政治话语权的优势,在国际社会拥有发言权。再次,物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的构建,将会大幅提升政府的行政办公效率,提高政府行政的透明度,从而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最后,通过物联网的“人-人、人-物、物-物”相连,可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实施更有效的监测与管理,构建真正的“大社会、小政府”格局。

但新的政治参与和监督方式可能导致个人主义、意识自由论的产生、政治观念的多元化以及政治安全的缺位,使政治行为发生混乱,政治生活出现动荡[7]。不仅如此,物联网的发展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改变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即物联网时代的人口将分为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乏者两大群体,这无疑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信息鸿沟”。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影响下,新一轮的“信息贫富”,势必引起一种新的政治对抗。

(四) 伦理道德的影响

历史与事实表明:当社会面临重大技术的转型与变革之时,传统的伦理道德因难以胜任其应有使命亦会发生变革与转型。因此,伦理道德只有不断接受和适应物联网这一新的事物、现象,并藉此调整自身的内容与形式,才能在凤凰涅槃式的“修炼”中不断获得重生;反过来,物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必然会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与影响。换言之,伦理道德必将受到物联网技术的冲击,物联网技术也必将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

其一,物联网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道德心理与道德情感的场域,丰富了人们道德参考与道德监督的渠道,而且可以加速个人道德的社会化及整个社会的道德化进程,使社会的整体伦理道德关系更加和谐有序。

其二,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智能化交流中冲破了传统文化交流的限制与障碍,能真正实现不同地区、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无障碍,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其三,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必将影响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变革[8],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个人隐私以及个人权利的道德保护问题[9]。

二、物联网发展的风险规避

正如蒸汽机、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样,物联网也将带来变革性的影响。那么,如何避免甚至消除物联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引导其正面影响?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 扩大宣传教育

首先,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统一安排,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介绍、普及物联网及其相关知识,引导公众认识、了解、关注物联网。还可以采用物联网平台、大型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让人们关注、了解物联网及其技术发展将对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

其次,要加强“政校”合作,鼓励并要求各大院校加大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申报、建设工作,大力培养物联网专业的技术、规划及管理人才。目前发展物联网最欠缺的就是技术和人才。所以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引进国际社会的物联网研究人员,积极开展物联网的研究工作。同时,也要加大物联网社会科学领域的投入与研究,让更多的学人参与其中。

(二) 制定发展战略

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基于具体现实状况,在符合国家宏观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快制定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规划,规划好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必须紧密依托技术研发制定行业及技术标准,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积极建立专业园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最困难的是管理缺乏规划。虽然国家各级部门极其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在技术层面。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社会科学领域的规划,设立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项目。另外,目前有关物联网的政府管理权责不清、部门不明,除国务院试点园区、企业之外,多是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因此,还必须从国家层面明确主管部门,理顺管理体制。

(三) 加强制度立法

物联网必然会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问题。在物联网时代,国际合作更加方便,信息沟通更加便利,信息保密更加困难。因此,国有大型企业、政府机构在和国外有关部门及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交流时,如何确保企业商业机密、国家核心机密不被泄漏?显见,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且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另外,物联网技术使人们跟踪、窥视他人隐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如何避免个人隐私泄露?这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故此,我们既要尽快制定物联网发展的登记、审查、监督、管理及准入制度,明确管理主体的权责,改善管理手段,完善相关政策,构建考评机制,也要尽快制定物联网的管理条例或法规,规范企业和群众的具体行为,切实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企业的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实现社会和谐。

(四) 强化传统美德

伦理道德是一种软的约束力,但这种软的约束力有时可以产生比法律和规章制度更好的效果。如果说法律主要是依靠强制的力量使人们遵循某些规则,那么,伦理道德则是主要依靠良心等内在的“自律”来使人们尊重彼此的约定。破除物联网带来的伦理道德之险,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监督与引导,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社会舆论,监督责任主体,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惩恶扬善,同时也离不开个体道德的自律与他律,必须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考虑“道德立法”,以保护隐私权等个人的权利。

总之,物联网既是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也是一场新的社会变革。尽管目前物联网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是个新生事物,但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会让物联网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会让我们的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都必须对此做出最严肃也最审慎的选择。

注释:

①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指出: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依靠科技创新与高素质人才,培养新的增长点,占领制高点。因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因此,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

② 所谓三型社会是指“人口均衡、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的社会。

[1] 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5).

[2] 李一,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J].价值工程,2010(8).

[3] 屈伟平.物联网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1).

[4] 李克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11).

[5] 程定平,易想和.长株潭物联网发展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企业家,2011(2).

[6] 杨永志.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2).

[7] 禹海慧,许宇飞,易想和.长株潭物联网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4).

[8] 闵春发,汪业周.物联网的意涵、特质与社会价值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4).

[9] 侯赟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and Risk Aversion about Internet of Things

YI Xiang-he, XIAO Jian-yu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205, China)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 new information revolution following computer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As the support of key national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bound to bring huge impact on social, economic,political, cultural and ethical morality. Therefore, social science theories and methods must be involved in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to fi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risk aversion

F603

A

1006-5261(2012)01-0061-04

2011-10-2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0WTA17);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YBB208);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2010B22124);2010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90);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SK3146)

易想和(1978―),男,湖南汨罗人,讲师,博士;肖健宇(1969―),男,湖南邵阳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叶厚隽〕

猜你喜欢
联网发展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抢占物联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