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实践 建设一流培训基地

2012-08-15 00:45王明英
铁道通信信号 2012年11期
关键词:电务培训基地职教

王明英

王明英:郑州铁路局郑州电务段 工程师 450052 郑州

面对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郑州电务段职工培训基地 (以下简称基地)作为培训工作的承载部门之一,立足现场,明确目标,坚持“实际、实效、实用”三项原则,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设备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个与铁路发展同步、与路局要求同步、与现场培训需求同步的一流培训基地,为铁路发展培养合格的信号维护人员。

1 强化职教力量,塑造品牌教员

要建设一个优质的培训基地,首先应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为此,基地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择优导向,科学甄别,把现场车间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优秀、工作经验丰富的真正人才选入师资队伍。基地现有专职职教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1人。5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且教员都来自现场,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职工培训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为了使教师的知识水平与铁路发展同步,技能水平与铁路现场同步,教学能力与现代培训要求同步,基地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局级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和锻炼,提高职教工作者业务技能水平和教学水平。

2.为了增强实践经验,安排教员到生产一线参与现场车间的安全生产及职教管理,使职教人员更加清楚生产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需求。另外,从生产科室和车间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培训任务,探讨研究培训重点和难点,取得了团队共同进步和整体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的效果,实现了职教队伍与现场培训工作的有机统一。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途径,建立了一支由职教人员、专业岗位带头人,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职职教队伍,形成一支具有敬业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学团队。

3.为了促进职教队伍的授课质量,基地每年都要举办专、兼职教师讲课比赛,对职教人员加压和“送电”,选派优秀人员参加铁路局职教系统的技能竞赛。对在教学中成绩突出,教学水平得到路局及现场学员认可的骨干教员,树立品牌,并打造各自的精品课程。定期组织开展教员优质课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完善师资考核机制,每月逐人集中评定,坚持教考分离,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从而促进了基地的规范管理,创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经过多年的努力,专职教师中有2人取得了高级企业培训师资格,3人获得局优秀教师称号,1人制作的教学课件获得部一等奖,3人获局优秀奖,每名教员均有自己的品牌课程。

2 加大硬件投入,建设精品基地

高标准的培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郑州电务段管内设备制式复杂,种类、型号繁多,先进与落后并存,给职工的培训工作增加较大难度。为此,段投资500多万元,加强基地设备、设施的建设。

1.在培训演练设备方面,先后建设了2种类型的计算机联锁;2套6502电气集中;提速、ZD6、驼峰等3类4组道岔;区间ZPW-2000A、站内25Hz轨道电路;通过、进站、出发、调车等各类信号机;大站、智能电源屏等设备。基本能够满足现场信号工日常培训和演练所需,所有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基地老师做到一专多能。

2.在培训规模方面,教育基地有2个多媒体教室,共可容纳160人,2个容纳40人的普通教室,同时配备了教学用手提电脑、便携投影仪等设备。为适应目前电脑教学的需要,还新建1个电脑教室,可供30名学员学习使用。目前基地的教学规模可供300人同时上课。

3.为保障学员学习期间的生活,电务段先后投资15万元对餐厅和宿舍进行扩建、补充、完善。食堂设有大小餐厅4个,可供120人同时用餐。学员宿舍采用公寓化管理,每个房间内有电视、空调和书桌,专人负责宿舍卫生和卧具的清洗。基地还配备有健身器材和娱乐用品,可实现学员在基地内基本的学习、生活、娱乐不出院,封闭化的教学使职工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

教育基地达到了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标准,不仅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场所和条件,而且成为郑州电务段校企合作的平台。经过审查评估,基地被郑州铁路局命名为“郑州铁路局电务系统专业培训基地”,质量良好地完成了郑州局电务职工技能培训任务。此外,还被北京交通大学授予“北京交通大学生产实习基地”称号。自2009年,基地先后2次承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电务系统的比赛;每年接待2批北京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实习;还先后接待了乌鲁木齐铁路局电务系统和乌鲁木齐电务段职工电气化知识的学习交流。

3 搭建交流平台,充实培训教材

近年来,虽然各类培训教材层出不穷,但在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方面还有欠缺。因此,基地根据职工的不同层次,分别提供不同的交流平台,鼓励职工自觉学习,相互借鉴,提高技能。

1.为给全段干部职工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基地抽出专人创办了《电务设备管理与维护》杂志,每年编发4期,广泛收集职工在电务设备管理维护方面的心得体会和经验窍门。该杂志内容适用性强、通俗易懂,受到了干部职工的普遍欢迎。同时以该杂志为媒介,加强同《铁道通信信号》和《郑铁电务通讯》杂志的联络。2009~2011年,郑州电务段职工在《铁道通信信号》上发表文章43篇,在《郑铁电务通讯》上发表文章93篇,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为了提炼和推广职工的绝招绝活、方法技巧,结合TNPM管理理念,基地推行单点课教学活动。组织各车间、班组职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将自己特长的技能编写成简易的教案,在班组范围内进行教学,同时对教案进行充实完善,以此促进职工在编写、教学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业务知识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基地每年收集单点课教案,组织评比,对优秀教案给予奖励,同时编写《优秀单点课教案汇编》。

3.为了克服购置教材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基地还组织技术人员,特别是专职教员进行培训教材和教学课件的开发。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采取下课题任务、拨付开发经费、组织评比表彰等措施。近3年来,共开发了《EI32-JD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现场信号工应知应会》、《车载信号工应知应会》、《调度集中知识问答》、《列车控制系统知识问答》等教材5类,且均被郑州铁路局确定为局内学习资料。2009年至今,组织全段各车间、班组和教育科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94个,并聘请路局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有52个优秀课件脱颖而出,受到奖励。

4 丰富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由于职工的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业务技能参差不齐,造成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学习内容互不相同,为此基地从2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解决。

1.广泛征集培训需求,由职工根据自己业务的短板进行申报,基地按不同的知识内容组织不同的培训班。近年来,基地在年度周期培训中,全部按照单项设备组班培训。例如:ZD6道岔培训班、提速道岔培训班、25Hz轨道电路培训班等,职工每年参加一个项目,解决一个欠缺内容,日积月累就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2.摸清职工能力现状,将能力水平相近的职工组织到同一个培训班,采取适合的培训方式。例如针对业务能力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职工,组织骨干培训班,深讲理论,注重故障处理演练,将教师引导与学员研究探讨相结合;对于文化基础不扎实、工作经验不足的职工,组织补强培训班,采取浅讲理论,重标准化作业演练,教师示范、学员操作、多次重复的方式学习。

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教育基地演练设备资源,各类培训班均以实作演练为主,在时间分配上,实作要占到70%以上,学员可以在实物上进行演练,有效地解决了职工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毛病。在理论培训中,还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等手段,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5 小结

铁路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队伍。郑州电务段从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入手,改善培训条件,加强培训管理,针对现场实际,按需施教,有效地推进了电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现职工的自身职业能力与岗位能力标准的零距离。

猜你喜欢
电务培训基地职教
攀枝花纪检监察院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基地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督导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美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介绍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线上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电务车载设备维护新模式的探讨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电务施工现场作业控制系统的探讨
电务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