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事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性别差异的影响

2012-08-15 00:45杨硕
关键词:强奸性别差异创伤性

杨硕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001)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人在遭遇或对抗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即创伤性事件后(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最早起源于对战争后的军人进行研究。PTSD的症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创伤性事件的再体验;(2)对创伤相关刺激的回避和一般反应的麻木感;(3)持续的高唤醒状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非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都会有发展成为PTSD。发生创伤事件后有一定的应激障碍是属于正常反应,大部分人在一定时间内都会自动康复,但是在某些人中症状会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多年[1]。而且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反应,某些人经历一事件可能对他而言带来了创伤,但对其他人而言并没有感觉有任何损伤,因此总的来说,并不是所有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都有心理创伤[2]。

一、创伤事件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烦恼或者造成压力的情形,但这些情形很少被认为是创伤性事件。当一个人正常处理能力被完全击溃时,其经理才可被描述为创伤性的。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于1987年界定了创伤性事件为“是一件人类经验范围以外的,并且明显另大部分人沮丧的事件”,如生命受到威胁、家园毁灭等事件就符合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界定,但离婚、生病等事件就不能属于其范围之内[3]。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创伤事件其形式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该事件对个人是否是震惊的事件[4]。根据随后的调查研究,把创伤性事件界定为:会产生创伤压力症状(闯入、麻木、警觉等)的任何事件。由此界定可以看出,无论是大型的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意外事故甚至是生活中发生的普遍事件都可能对人产生创伤压力症状,亦可称之为创伤事件。

创伤的发生时有多种形式的。主要的创伤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人为灾难;第二,自然灾害;第三,暴力、犯罪和恐怖主义所引起的。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创伤事件,有些生活事件,虽然并没有超出人类经历的正常范围,但对某些人来说也可能是压倒性的和可怕的,这些将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或无助感,如同一次不折不扣的创伤性经历。这种事件可以包括失业、被解雇、长期伙伴关系的结束或离婚、审判不公、外科手术或亲朋好友的死亡。这些事件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创伤性的经历,通常,这取决于事件发生的情境和事件使人崩溃和无助的程度。

二、PTSD的发病率

(一)PTSD的一般发生率

PTSD的患者比原先预计的更多,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创伤事件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性,导致个体发展成为PTSD的比例也就随之增加。根据调查显示,60.7%的男性和51.2%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创伤事件(即创伤暴率程度),占总体人数的69%[5]。Kessler RC,Sonnega A,Bromet E等研究者采用精神疾病手段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修改第二部分(DSM-III-R)对美国PTSD患病率进行调查[6]。研究显示,一般人群中PTSD的终身患病率为7.8%,男性为5%,女性为10.4%,其中女性和早结婚的人患病率较高。

(二)特殊创伤事件下PTSD的发生率

1.大型灾害事件所引发的PTSD。Madakasia S,O’Brien KF对自然灾害后的PTSD研究中发现,龙卷风受害者中PTSD的患病率为59%[7]。在火灾中幸存的伤者100%发展成为PTSD[8]。张北地震后9个月内,PTSD的发病率为24.4%[9]。

2.暴力、犯罪和恐怖事件所引发的PTSD。经历过强奸、生命威胁和身体伤害的受害者,几乎有80%的人发展成为PTSD[10]。Resnick等对全国性样本进行为期6个月的研究发现,暴力犯罪受害者PTSD患病率为25.8%,明显高于非暴力犯罪受害者9.4%[11]。

3.普通生活事件所引发的PTSD。患有PTSD的人群中大部分经历的创伤事件是突发性事件,其中因为一个对于自己重要的人突然的毫无征兆的死去而引发PTSD的占60%。原先的研究结论夸大了PTSD有条件的发生概率,主要集中在灾难性事件,即像战争、强奸和其他攻击性暴力事件等,但是突发的不可预期的爱人的死亡是一个引发PTSD更重要的原因,几乎占据了1/3的PTSD案例[12]。普通生活事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对个体的危害是有巨大影响的。灾难性事件、暴力事件等影响恶劣的创伤事件发生的频率较少,后果虽然严重但涉及的范围还是有限的,而普通的生活事件是每个个体在自己一生的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在不同程度上都会给个体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创伤,并且这类生活事件通常是无法预期的、突发性的,对于个体PTSD的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作用。

三、性别差异对PTSD发病率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女性同男性相比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受到更强烈的心理创伤,患有PTSD的概率远远大于男性,尽管男性暴露于创伤事件的机率大于女性,但是女性PTSD的患病率为男性的两倍[13]。研究显示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女性天生更脆弱,或者更容易导致创伤效应。可不管怎样,无论在临床还是在非临床样本中,女性较男性更容易符合PTSD的诊断标准。在大学生中,调查显示PTSD阳性症状者的比率为16.6%,其中男性占49.2%,女性占50.8%[14]。

性别在PTSD发病率上的差异同创伤事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创伤事情中,对男性而言比较容易产生PTSD的是经历或者目睹战争,女性是遭受强奸或者性骚扰。越南战争时期,在对退伍军人进行调查时发现,男性PTSD终身患病率为31%,女性为27%[15],战争对男性的影响明显高于对女性的影响,而且男性更容易经历或者目睹战争,而女性较少接触到此类创伤事件。同样,女性在强奸或者性骚扰这类创伤中,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而这类创伤事件对受害者的影响又非常大,几乎80%都会发展成为PTSD。因此,不同的创伤事件对男女PTSD发病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四、创伤事件对PTSD性别差异的影响

PTSD的发病率就明显地说明了创伤事件种类的不同对性别的影响差异。

首先从数量上,创伤事件暴露的总数就一生来说,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有些研究认为,男性更多地暴露于创伤中,如上述对一般PTSD发病率的研究显示。而有些研究则显示女性更多地暴露于创伤中,亦或者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无论如何,重要的是,大多数研究都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展成为PTSD。Kessler等人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被暴露在于PTSD高度相关的创伤事件中,而这类创伤事件更容易引发PTSD。

但是不能仅从创伤事件的暴露程度来解释造成PTSD的性别差异,而应该由所经历的创伤事件的不同来解释性别之间的差异。同上所述,男女接触不同创伤事件的几率和频率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别差异与先前体验的创伤事件类型是有紧密的相关性。

在创伤事件中,女性更容易遭受到入户抢劫、强奸和性侵犯这类创伤事件,而男性更容易经历死亡/受伤的恐惧、目睹伤亡或尸体、战争等创伤事件。就性侵犯而言,女性同男性相比较,更容易遭受、经历,其概率几乎是男性的3倍。而对于经历过创伤的女性来说,受到强奸的女性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性攻击的女性受害者。女性更容易经历更多性方面的创伤,并且相比之下有更频繁重复体验的症状。在女性强奸受害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两周到三个月内,一开始有94%的经历者都符合PTSD诊断标准,三个月后有明显的下降,部分人从症状中恢复过来,但仍然还有47%的人符合PTSD的诊断标准。

仅因为男女在遭受创伤事件的几率和频率的关系,是不能有效地解释造成PTSD的性别差异。不同的创伤事件虽然对性别的影响是存在一定的影响性,但有研究显示,即使暴露于同一创伤事件中,女性发展成PTSD有着更高的危险性。男女暴露的创伤事件不同,从来源上已经造成了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创伤事件对性别就会起着不一样的作用。而同样的创伤事件,像自然灾害、大型的交通事故等,其研究结果大部分都显示女性比男性存在更高的危险性。

从以往的研究显示,创伤的暴露程度不是影响PTSD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创伤事件对PTSD性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关键影响。女性更多地经历强奸、性侵犯这类事件,而男性更多地经历受伤、死亡和战争事件。而经历过强奸、性侵犯这类创伤事件更容易引发受害者发展成为PTSD。但在普通的生活事件中或者大型的灾难性事件,男性和女性同时遭遇相同的创伤事件,有着相同的创伤源,但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女性PTSD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创伤事件不能有效地解释PTSD的性别差异,但是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PTSD性别差异在创伤事件的影响下,还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着。目前的研究对PTSD的性别差异在创伤事件下的影响还没有全面的分析,是否有其他心理或社会的影响因素在创伤事件后起着调节作用,对男女之间有着不同的影响,导致女性PTSD发病率大于男性,以后有待进一步研究创伤事件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PTSD性别差异起影响作用。

[1] R.C.Kessler,A.Sonnega,E.Bromet,M.Hughes,C.B.Nelso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5(52):1048-1060.

[2] Storr CL,Ialongo NS,Anthony JC,Breslau N.Childhood an⁃tecedents of exposure to traumatic events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J].Am J Psychiatry,2007,164(1):119-25.

[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Washington,DC,1987.

[4] Breslau,N,Davis,G.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The stress⁃or criterion[J].1987(175):255-264.

[5] Norris,FH.Epidemiology of Trauma-frequency and Impact of Different Potentially Traumatic Events On Different Demograph⁃ic Group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1992,60(3):409-418.

[6] KesslerRC,SonnegaA,BrometE,etal.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5,52(12):1048-1064.

[7] Madakasira S,O’Brien KF.Acut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victims of a natural disaster[J].J Nerv Ment Dis,1987(175):286-290.

[8] Turner SW,Thompson J,Rosser RM.The Kings cross fire:psychological reactions[J].J Trauma Stress,1995(8):419-427.

[9] Wang XD,Gao L,Naotaka Shinfuku,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earthquake-ralated PTSD in a randomly selected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 China[J].Am J Psychiatry,2000(157):1260-1266.

[10] Kilpatrick,D.G.,Saunders,B.E.,Best,C.L.,&Von,J. M.Criminal victimization:Lifetime prevalence,reporting to police,and psychological impact[J].Crime&Delinquency,1987(33):479-489.

[11] Resnick HS,Kilpatric DG,Dansky BS,et al.Prevalence of civilian trauma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a represen⁃ tational national sample of women[J].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3(61):984-991.

[12] Breslau N,Kessler RC,Chilcoat HD,et al.Trauma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he community-The 1996 De⁃troit Area Survey of Trauma[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98,55(7):626-632.

[13] Foa EB,Street GP.Women and traumatic events[J].J Clin Psychiatry,2001,62(17):29-34.

[14] 陈海珍,池桂波,李文立,等.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034-1036.

[15] Davidson JRT.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acute stress disorder[M]//In:Kaplan HI,Sadock BJ.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VI.Williams&Wilkins,Baltimore,1995:1227-1236.

猜你喜欢
强奸性别差异创伤性
“婚内强奸”行为的刑法规制
瑞典修订法律严惩强奸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强奸犯罪之轮奸及既未遂问题辨析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