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2-08-15 00:45温新荣
关键词:百色大学校园价值体系

温新荣

(百色学院社科部,广西百色,5330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温新荣

(百色学院社科部,广西百色,533000)

分析了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社会环境挑战,提出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挖掘特色,构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校园文化;对策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的含义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愿意为“耕作”、“居住”、“练习”、“居住”等,后来引申为对人品德的修养。[1]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原文为:“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1]在这里,“文化”被理解为文治教化。

随后,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文化进行了界定。英国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Tylor E.B)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界定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的整体。”[2]泰勒肯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是人后天的习得和创造,但他把文化仅仅局限于人的精神方面。后来,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亨根斯、维莱等学者对泰勒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把文化界定为,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体。[3]中国《辞海》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文化进行界定,指出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泛的概念。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又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从宏观上理解,文化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从微观上理解,文化包括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含义

大学校园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历届师生在办学历程中共同创造的校园生活方式、建筑、设施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4]

狭义的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历届师生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并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的一种精神氛围。它是学校的灵魂,具有继承性、渗透性、互动性、相对独立性的特征。

二、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社会环境挑战

(一)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盲目多,特色少。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助推器。为此,高校掀起了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热潮。有些院校盲目照抄照搬重点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建筑设计风格等,忽略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导致各个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同小异,不会给人一种“哈佛就是哈佛”、“斯坦福就是斯坦福”的感觉。[5]

第二,建设多,引导少。从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到校风、教风、学风的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但从建设的实际效果看,没有形成校园的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各部分建设之间缺乏加强联系的精神纽带。如有些高校学生社团多达32个,如手工制作协会、摄影协会、演讲协会、排球协会等,这些社团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某种技能,但缺乏从人文的角度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造成了各社团缺乏沟通与交流,合力作用不明显。

第三,功利多,人文少。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关系深刻变动,“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6]这种社会变革,有助于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

(二)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社会环境挑战

1.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新的转型,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导致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笔者对西南边境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1)价值取向扭曲,如“您如何看待‘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的思想”,有20%的大学生选择“比较赞成”。(2)社会责任感缺乏,如“当您发现有损害民族国家尊严的事情您会”,选择“听之任之”的大学生占30%。

2.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化大背景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随之涌入,深入校园,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目前,西方社会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论。这些思潮企图颠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冲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取向,使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变得更加尖锐复杂。作为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某些大学生,对大学校园文化中存在的各种思潮缺乏反思和辨别真伪的意识。如“您认为西方社会思潮有”,有37%的大学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7]社会转型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抵制西方社会思潮冲击、有效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先,在内容上,要做到“三树立一弘扬”,即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次,在方法上,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课内加强理论学习,课外开展调研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最后,在立场上,要树立“一元引领多元”的价值理念,即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元主导”地位。

(二)立足实际,挖掘特色

特色,指的是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办学特色是学校的竞争力,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8]

一所高校拥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就需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运用SWOT理论分析自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s),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劣势为优势。如百色学院利用学校位于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专题活动、开辟“红城讲坛”等一系列与红色资源有关的活动。百色学院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办学的鲜明特色,赢得了教育部的高度认可,教高司〔2011〕63号文批准百色学院为“全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构筑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机制

1.全员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领导者、管理者、服务者、教师等人员要通力配合,形成全员建设机制。首先,以身作则。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在生活、工作和服务中自觉践行这一信仰,做大学生的表率,达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加强引导。如针对部门大学出现的“诚信意识淡薄”,可以选择商业中出现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不诚信案例进行讲解,并指出这种不诚信的危害。通过这些详实的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不诚信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健康,而且对经营者自身也造成不良后果。再次,树立典型。寻求大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信仰比较典型的案例,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楷模。

2.全方位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建设有特色的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等硬件外,还需要加强“三风”建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软件,形成全方位建设机制。首先,硬件建设。校园建筑、校园景观、教学设备、科研仪器等硬件设施,是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基础。一些新建的本科院校,也开始重视这一方面的建设。如刚刚升本5年的百色学院,院内有“土墙”、“石墨”、“铜像”,这些印证百色学院历届师生艰苦奋斗历程的校园景观,成为培养当今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素材。另外,百色学院还有一些雕刻有字且错落有致的石头景观,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培育的途径。其次,软件建设,如加强“三风”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

3.全过程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因此其建设应贯彻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首先,在教学中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教师在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迈进。其次,在管理中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各级管理者要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以模范的行动带动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在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第三,在服务中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第四,在自然环境中建设大学校园文化。

[1] 彭付芝.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1-2.

[2] 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3] 张国梁.企业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10.

[4] 方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浙江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理论观察,2010(4):26-27.

[5] 邹世享,李杨.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途径探析[J].求是,2009(1):215-216.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0.

[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大,2007(20):10-24.

[8] 李泽彧.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2(1):22-24.

G641

A

2010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2010B66);百色学院2010年度院级科学研究项目(2010KB06)

温新荣(1982-),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百色大学校园价值体系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红色情 百色梦
攻坚百色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诞生地
百色
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