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新模式探究

2012-08-15 00:51袁月杨谢文英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学习者

袁月杨 谢文英

(装备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北京 101416)

一、引 言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一般在一年级设置了研究生英语写作,其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能适应未来的科研工作,以及可能面临的工作岗位。但由于现阶段没有入学考试、四六级考试等重大考试的压力,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兴趣和动机。同时由于教材陈旧,缺乏新意,教学组织死板等问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并不明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情况,总结了影响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和动机的三大因素,试验性应用一套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影响学生写作动机的三大因素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员大部分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而言,英语基础较好,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强。但是,与本科生相比,在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英语写作课程积极性不高,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是缺乏动机,兴趣薄弱。英语写作课程考核以考查为主,评分依据为平时作业练习的完成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完成作业就能顺利修完写作课。无考试压力推动以及写作无用论的流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时,传统的写作教材编写的一种体例是以范文+练习+辅助句型为编书体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尊重教材为目的,采用与教材对应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先讲范文,后做练习,并给出学生在练习写作中所用的句型。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绝大多数章节采用套写和模写的方式训练写作,缺乏真实的写作过程,当学生处于真实的写作情境中时,是在背写某篇范文,这样就失去写作的真正目的,学生也失去了写作兴趣。

大致而言,影响研究生学员英语写作动机和兴趣的主要有三大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①认知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者的自我认识。它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效价和主体感等。自我概念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外语的能力和成败的判断,它影响学习者学习外语的信心。自我效能是学习者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有效性的认识(Bandura 1997),具体来说,它与学习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完成任务所要求能力的判断。自我效能极大地影响学习者对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和持续长度。学习者的自我效能越积极,他随之付出的努力和坚持也会越多。效价是自我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的认识。学习者越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动机就越强。主体感是自我对学习的责任感的认识。主体感越强,学习者就有更强的责任感来完成学习活动。②情感因素: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它主要包括兴趣、态度和自信等。兴趣,作为重要情感因素之一,是指学习主体对刺激的一种积极的响应,它和动机有着密切的联系。态度和个人的价值观、信念相关,它能促进也会阻碍学习者的发展,所以,培养积极的态度对加强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帮助。另一重要的情感因素自信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心,任何活动都无法进行下去。③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需要、外语教学要求和老师的个人影响等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内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工作、教育,甚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英语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此外,大学英语教学计划不仅重视英语教育,英语写作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次,作为英语教育主导者的教师,他们的个性、语言水平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积累—激励—练习—反馈”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认为思维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预备 (Preparation)、孕育 (Incubation)、启发(Illumination)、验证(Verification)。克莱森则认为写作思维过程既不是直线推进,也不是单向流动,写作时作者须不断修正错误,并回头作较大篇幅的修正 (Krashen 1977)。美国大学的写作教学现在普遍采用过程教学(process-oriented pedagogy),即注重写作过程而不是注重写作成果的教学法。这种方法强调大多数的写作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很多有意义的选择和决定由学生来做”,使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写作技能,从而改变了以往“布置写作后,学生们茫然地注视着天空,等待着灵感的到来”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担当这样的角色:同身份的写作者,批评性的读者,教练和编辑,其责任是努力使所有的写作活动成为一种协作性的学习过程。学生不再被动消极,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根据教学心理学理论,并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对写作教学过程分为四步,“积累—激励—练习—反馈”,对教学模式做以下调整。

1.积累

教师在每次上课前布置真实的写作任务,此写作任务的布置要与学生当前生活、学习或今后可能预测就业岗位中需要的英文写作能力要求有密切联系,同时,一个学期中每次课前的写作题目要彼此相关,保证学生在学期结束时,把每次完成的写作任务加上故事情节后能形成一篇结构和意义完整的语篇。教师要求学生从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中收集与布置题目相关的真实语料,根据题目要求在课后完成写作任务。

2.激励

强烈的兴趣能激发学习者的动机,但是怎样有效地激发兴趣是一个难题。研究表明:早期的学习过程中外界的奖励对学习者兴趣的培养非常有益。虽然很多教师大量使用外部奖励来激发兴趣,有的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利用一些外部的奖惩是机械和非人性化的。有的则是因为担心学生会过于依赖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因此,教师可灵活使用写作教学手段,比如让学生和外国人交笔友练习英语写作,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内在兴趣,同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外部刺激(奖励或惩罚)来多方面地加强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培养内在兴趣为主并辅以一定外部刺激会是很有效的激发动机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收集、点评、讲解学生完成的任务并介绍写作技巧,把收集来的学生作品出现的优缺点归类,采用归类纠错法来渗透性讲解写作技巧、写作理论。

3.练习

现在用的写作教材种类少,而且也有很多教材大同小异。这对写作教学和学生练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限制。有些写作教材的设计和内容缺乏趣味性和花样性,不能很好的吸引大学生们的练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导致写作动机的下降。所以,教员可以根据学员英语写作水平和实际情况,编写一套适合大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内容和形式极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写作水平的写作练习。

在本教学模式中,学生应根据教师传授的写作技巧及写作理论以及课前就已经收集好的与写作题目有关的真实语料,独立完成一篇与课前布置任务相仿的作文。

4.反馈

充分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们克服写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且能够增加学生们坚持不懈的毅力。换句话来说,自信心是维持动机的基本要素。既然自信的建立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别人的评价有关,那么写作老师就应该从改变学生的自我及他人评价人手。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成果积极反馈,给予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创造写作机会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写作的成功,这样也能够激发学生良好的动机来继续学习形成写作习得的良性循环。

因此,在学期结束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两种写作项目:以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为主线,自命项目题目完成一个语篇的写作;以与教师布置题目相近、独立完成的写作任务为主线,自命题目完成另一个语篇的写作。教师根据这两个语篇,给出综合评价考核成绩。

这种教学过程可以解决虚拟写作和真实写作脱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以应用为目的英语写作课程能力目标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习者英美文化素养及素质目标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的个性特征和语言能力对学生学习动机有着很大的影响。语言能力强且性格好的教师能够与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且这种关系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综合素质,诸如英语水平、个性、教学理论素养、教学原则的灵活运用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经过笔者的实验与研究,“积累—激励—练习—反馈”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套写模式,以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和认知理论为依据,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强调和提炼课程核心的技能培养,将基础技能与实用写作进行组合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写作过程中,发现写作常见的问题和困难,并主动获取技能的支持,从而提高了英语写作水平。同时,反馈的教学环节,既有对过程中的写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又有对完成写作项目后的结果考核,巩固并深化了学习成果。

Bandura,A.(1997).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W H.Freeman.

Krashen,S.D.(1977).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um Press Inc.

Wallas,G.(1926).The Art of Thought[M].New York:Harcourt Brace.

杜福兴(2004).学习动机与大学生英语写作 [J].外语与外语教学(7)。

刘东楼(2002).外语教学中动机问题的几点思考 [J].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学习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