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困难与变革

2012-08-15 00:51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国际化中医药

杨 毅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1.引 言

201 1年12月23日,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 《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该文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对外医疗保健服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在医药卫生和人类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优势,但同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就包括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早在2008年,我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呼吁国内中医药院校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需求,加快做好准备,努力适应国外实际。要培养知己知彼的中医药人才,使他们了解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历史、道德、法律、宗教,融入当地社会,从而让中医药在异国他乡生根(张国2008)。无论是“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抑或是”培养知己知彼的中医药人才”都离不开外语(在我国主要指英语,下文均用英语指代)作为媒介,都离不开外语教育(在我国主要指英语教育)。因此,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重新审视英语教育在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意义,正视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英语教育的困难,提出4点改革措施,从而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更能满足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2.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

从人才培养方面看,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定需要大量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课程体系上来看,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课、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这些英语教育类课程由于其使用语言的原因而天然地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从中医药事业发展来看,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事业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2.1 英语教育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何谓人才?人才:①德才兼备的人;②有某种特长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9)。何谓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笔者认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指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中医药专长的人才。具体表现为,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能用英语与外国患者恰当地交流,完成接诊、治疗等环节;在科研方面,能用英语在口头上、书面上表达学术观点,阐述中医药思想,传播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因此,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不仅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用英语进行医患交流的能力、具有通过英语将中医医学体系与世界医学体系相融合的能力。

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英语教育,而且要求高,难度大。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扩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课的工具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能否用英语“输出”中医药思想,而非“输入”。人文性体现在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应该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并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策略,具有中西合璧的整体观和兼容并蓄的国际视野。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则是大学英语课的“加强版”,是对中医药的专业性与英语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和提升。这些都离不开英语教育的培养和熏陶。

2.2 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引领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过,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医药,也是世界的中医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强势回归,加之,中医药以其独特性、原创性而具有的世界领先性,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中医药。就目前来讲,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率先(先于其他学科)开始了国际化的过程(马骥2006)。但是中医药的有效性及先进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医药的国际化教学的先进性。如何使中医药的教学模式与国际高等教育模式接轨、如何使中医药教学体系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是新一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在教授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历经了30多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之路。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将西方盛行的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过程,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将我国本土的中医药教学模式国际化的过程。大学英语课恰恰起到让我国的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了解国外教学模式的作用。我们中医药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成果、避免教训与弯路将决定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不仅仅是语言课,它更是学生、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者了解国际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窗口,是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融入国际高等教育模式的练习场。因此,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将起到引领作用。

2.3 英语教育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基于以上两点,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质量势必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子孙在数千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然而,在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并非没有竞争对手,日本的汉医、韩国的韩医大有赶超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日本的汉方药占世界销量的80%,韩国的韩药占世界销量的15%,而中国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却只占世界草药市场销量的3%~5%(詹洪春,刘志学2007)。这组数字表明,世界对中医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不知是中医药人不屑于参与国际竞争还是不具备参与竞争的能力,事实是我们已远远落后于日本同行。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语言交流障碍一定是原因之一。在国际接诊方面,中医药人若不具备英语交流能力,需通过翻译与病人交流,信息传递不免会有流失,这有可能对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尽管现在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激增,但是指望病人都能说汉语,这不免为太过被动的等待。在世界医学领域,在多大程度上有我国中医药学者的声音?国内的研究成果能否在第一时间为世界所了解?可见,英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贸易、医疗、科研等各个方面。

以上三点说明,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因其所处院校专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对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没有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愿景中。

3.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困难

虽然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它却未因此而蓬勃发展,反而遇到来自思想观念和教学诸方面的困难。

3.1 来自思想观念的困难

英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为英语语言教学。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却没有因其意义重大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中,有一嘉宾直言“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与其花时间学好英语不如把时间花在古汉语上,学好医古文(实话实说2009)。”虽然此嘉宾不是中医药专业的专家,但是此番言论在中央电视台这一平台上所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此嘉宾本意不是劝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不要学习英语,他想表达的是把英语和中医药专业都学好太困难了。但是,不能因为把二者学好很困难而否认学好二者的必要性,否则,就会出现“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在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中医药专业的教师、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的头脑中也同样存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对英语教育从思想上的排斥人为地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3.2 来自教学管理的困难

从教学管理上说,有的高校唯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论:只要通过该考试,学生就可以拿到所有大学英语课的学分。有的高校大学英语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不计入学生奖学金评比。教学管理体现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从这样的教学管理学生会体味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能剩几何?

3.3 来自课程设置的困难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是指大学英语课,还包括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对于大学英语课,有学者(蔡基刚 2007)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转向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然而,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借鉴其他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经验,因为中医药是中国所独有的、特有的、领先的,获取中医药知识的语言媒介最主要、最原始的是汉语或者古汉语,而非英语。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改革之困难在于中医药专业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性的语言输入上是稀缺的,但却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在中医药专业方面的语言输出需求多、标准高、难度大。众所周知,即便在英语输入充足的情况下,对英语的输出能力(说、写、译)的培养要难于对输入能力(听、读)的培养。对于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在笔者参与的天津市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与创新实践”中,对我国5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所做的调查中,60.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英语课/双语课存在问题,问题比较集中在“师生不能用所学外语就所学专业进行交流”、“课程只是专业术语的外语单词的堆砌”(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的难度要大于其他专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对其要求也高于对其他院校的要求。如果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单单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终极目标,那么这种要求显然没有将英语教育放在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考虑,这种要求本身就不具有国际视野。

3.4 囿于教师能力的困难

从教师能力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遇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困难:懂中医的教师不具备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具备国际交流语言能力的英语教师不懂中医。对于中医药专业的教师提高英语能力并非一时之功,尽管他们能够获得出国培训的机会,但是成效甚微。对于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师,他们常常因为不懂中医而渐渐成为学校的“局外人”,大有被边缘化之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与中医药专业教师“两张皮”的发展模式对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铸起了一个“看不见、走不出”的围城。

4.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变革

显然,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重大,同时进行英语教育的困难也巨大,唯有进行变革,才能使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的发展走出现在的困局,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4.1 改变对英语教育的错误观念

首先,中医药院校要改变对英语教育的定位。它不仅仅体现为其他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或专业英语课,它与新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息息相关。从长远意义讲,它事关中医药事业的全球化发展;从现实意义讲,它关系到学生就业的宽度和广度。其次,英语教育也有助于孕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中医药校园文化。因此,中医药院校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英语教育,从制度上保障英语教学,从教学管理上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条件。

4.2 改变英语教育部门的机构属性

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部门多为英语教研室,隶属于基础课教学部或者公共课教学部。从名称上便可感觉到它们远离中医药院校的发展主体。因此,要改变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部门的机构属性,将英语教育纳入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体系中,同时将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

4.3 改革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

高素质的国际中医人才匮乏,即既掌握了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这将直接导致中医发展缺乏后劲,是中医走向世界的严重障碍(赵丽梅2010)。如果多年的努力证明,对中医药专业的教师进行外语培训而成效甚微,不妨尝试改革中医药国际化师资的培训思路——把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纳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体系。英语教师在单纯的语言学、文学、翻译的学术发展之路与中医药发展之路难以交汇。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师发展模式,将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比如鼓励英语教师从事中医药国际化标准研究、中医翻译研究、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研究等。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没有国际化的中医药教师就没有中医药的国际化。改革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需要胆识、需要战略眼光、需要战胜困难的信心、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实践。

4.4 改革大学英语课、专业英语课、双语课的课程设计与设置

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的改革应充分考虑到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模式应以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为导向。教学内容很难采取ESP所倡导的通过学习中医来学习英语的教学理论。中医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应更符合他们的兴趣,甚至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英语。教学目的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应注重国际视野、全球意识的培养。

专业英语课、双语课的教学模式应改革现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医药特色的课程模式,即“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用英语教非中医药专业的英语老师”。其意义不在于学生一定把英语老师教会,也不在于英语老师一定要学会,而是在于通过师生角色的对调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来传播和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环境。学生在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用英语教英语教师学中医药,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用英语交流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文化的能力。从教学内容上,加大以国际化临床接诊为内容的课程,增加宣传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课程(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专业英语课和双语课应该是与中医药国际化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也是最有中医药特色的英语课。

5.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复兴和中医药的科学性使其正在以强国医学的身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因此而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尽管过往的中医药事业发展似乎并不依赖于英语,但是时运国运已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全球的舞台上。本文所提及的变革措施还有失理论性和系统性,但却是英语教育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创新性实践和研究。笔者期待更多的实践和更深入的研究能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

蔡基刚(2007).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J].外语教学与研究39(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马骥(2006).抓住机遇 弘扬国粹 走国际化之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医药学刊(3)。

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9)。

詹洪春,刘志学(2007).让中医药“国际化”地造福人类——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 [J].中国医药导报4(28)。

张国(2008).中医教育墙外香 凸现我国软实力 [N].中国青年报,2008-11-10。

猜你喜欢
英语课国际化中医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英语老师出难题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