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概念的缺陷

2012-08-15 00:51邝计嘉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范畴家族

邝计嘉 黄 静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 646000)

一、家族相似理论的提出

前期维特根斯坦在对待语言的问题上,坚持的是指称论。也就是名称和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即指称关系。维特根斯坦说(1996)“名称在命题中代表对象。名称意谓对象,对象就是名称的意义。”他还提出了一个图像的观点,也就是命题的本质在于描述实在,而命题之所有能描述实在是因为命题是实在的图像,是我们所设想的实在的模型。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这样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从功能论的意义理论出发,说明了语言的工具性以及意义对语境的依赖性。维特根斯坦认为,有些范畴是无法用充要条件来界定的,没有任何一种属性在同一范畴中为全体成员所共有,只可能是成员与成员之间存在部分的相似。这就好比一个家族:家族的某些成员之间可能具有相似的头发颜色,另一些成员有着相似的眼睛形状,其他几个成员则拥有相似的身材等等,但没有一个特征是家族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在论述家族相似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1996):

“我没有提出某种对于所有我们称之为语言的东西为共同的东西,我说的是,这些现象中没有一种共同的东西能够使我把同一个词用于全体,——但这些现象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彼此关联。而正是由于这种或这些关系,我们才把它们全称之为“语言”……例如,试考虑下面这些我们称之为“游戏”的事情吧。我指的是棋类游戏、纸牌游戏、球类游戏、奥林匹克游戏,等等。对所有这一切,什么是共同的呢?——请不要说:一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否则它们就不会被叫作“游戏”——请你仔细看看是不是有什么全体所共同的东西。——因为,如果你观察他们,你讲看不到什么全体所共同的东西,儿只看到相似之处,看到亲缘关系,甚至一整套相似之处和亲缘关系。”

在上面的引文当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推导的思考过程。显然,维特根斯坦在面对语言的时候,他首先就拒绝回答“游戏是什么”这个命题。也就是拒绝早期自己所坚持的簇摹状词理论,拒绝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着的实在。他从game的搭配意义中,来划定game的范畴。这正是印证了他关于语言的用途论与语境论的思考模式。但他终究还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语言是什么。表面上他避开了“游戏是什么”的问题。实际上他只不过是将问题细化,在不同的语境中寻找同一词句的“是什么”的问题。

二、“家族相似理论”的缺陷

词语的意义从词源学的角度有自身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每一个词在刚产生时都是具有一个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限的词汇不能满足表达客观事物的需要,而人们又不能一直无限制的创造新词,所以在原有的词汇中的原来的语言意义上,赋予新的语言意义。比如单词mail。根据《牛津英语辞典》,mail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租费”,指的是16世纪住在英国和苏格兰之间的人们交给流氓还是强盗的钱,为的是避免遭受骚乱。而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封信的意思。 所以如果我们在mail组成的搭配词组中,air mail,junk mail,express mail,voice mail,black mail,就很难为最后一个black mail找到与前面的词组相同的成分(attributes)——信件,Black mail的意思是敲诈,以威胁把敏感的消息透露而讹诈某人的钱财。这个词组所具有的意思就有历史痕迹。家族相似性在这个例子上,就不适用,black mail这一个成员不具有和其他成员任何相似的特征,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表示,这是一个“bad example”。而game的意思在历史上也通过无数次演变具有了丰富的甚至毫不相干的意向。牛津在线字典(Cambridge dictionary online)对game列出了以下三个解释:

①[C]an entertaining activity or sport,especially one played by children,or the equipment needed for such an activity

a board game

indoor/computer games

The children played a game of cops and robbers.

I told the children to put their toys and games away.

②[C]a particular competition,match or occasion when people play a game

a game of chess/tennis/baseball

③[C]one part of a competition in activities such as tennis

I won the first game,and then lost the next two.

笔者认为,企图在词语的搭配意义中,去界定一个词语的范畴,注定是一个失败的开始,这也正是家族相似理论的缺陷所在。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曾将语言符号定义为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能指是指“音响形象”,所指是指“概念”。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任意性的结果。语言具有符号性的特征。维特根斯坦推翻自己的指称论主要是从一些不具有指称作用的词语出发的。比如数量词,颜色词。这些都与描述事物的名词相重合。语言与语言所代表的事物是两个相互区别的不同体系。但这两个体系并不是完全一对一对等。我们否定完全的指称论,也否定家族相似。语言以其符号的性质,映射着我们的思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三、家族相似自身:相对主义

将语言的范畴比喻成家族相似有一定的可取性。因为人同词语一样,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身份,并且下一辈多多少少与上一辈有家族相似。比如游戏。向下分为田赛游戏、球类游戏、棋类游戏等等。田赛游戏可分为投掷游戏、跳跃游戏等等。投掷游戏可分为铁饼游戏、标枪游戏、铅球游戏等等。

但是,从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中去寻找语言社会的连接方式却是不可取的。一词多义是语言词汇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语言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语具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内涵的两个意义。比如光这个字所组成的词语:光棍儿,光合作用,光环,光辉,沾光,时光。如果我们承认家族相似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运用他的方法论,将词语的搭配意义的产物拉拢在一起,思考他们的共同意义,那么,任何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都可以通过万水千山的家族关系扯到一起,也就是说,家族相似理论可以让所有具有共同字眼的词语成为一家人,一个范畴。这毫无疑问,闯入了相对主义的误区。

四、结束语

家族相似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反观这个理论本身,并非是尽善尽美。笔者从家族相似的方法论做了粗略探讨,并且在假设家族相似方法论正确的情况下,提出了以“光”所组成的几个词语根本无法找到家族相似,指出家族相似的缺陷。

L.维特根斯坦,李步楼译(1996).哲学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

http://dictionary.cambridge.org/dictionary/british/game_1?q=game.

猜你喜欢
维特根斯坦范畴家族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HK家族崛起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小偷家族》
维特根斯坦式综合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维特根斯坦语篇分析方法探析
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观及其影响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与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