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菜根谭》中互文的运用

2012-08-15 00:52徐劲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菜根同义互文

徐劲梅

(云南省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云南昆明 650214)

浅论《菜根谭》中互文的运用

徐劲梅

(云南省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云南昆明 650214)

洪应明语录体哲理劝世作品《菜根谭》中的“互文”修辞,从语言形式出发,抓住语言意义特征,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意志贯穿于前后语句,通过艺术留白空间的扩大,强化了阅读的审美体验,提供了艺术延伸的平台。

《菜根谭》;互文运用;语言意义

《菜根谭》全书共568则,其中162则运用了互文,占总则数的28.52%。《菜根谭》语体促短工巧、韵律和谐、对仗齐整,互文辞格形多对应、意多互通,与《菜根谭》行文风格相吻合。

一、易置性互文的运用

易置性互文的特点是拼和上下,共现整体,通过创作思维的串联性最大限度地激活阅读的联想思维。全书共有58则使用了易置性互文,占《菜根谭》互文总则数的35.80%。例如:

1.士君子之涉世,于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于物不可重为爱憎,爱憎重则意气精神悉为物所制。(正编45)

例1用互文对“喜怒”和“爱憎”进行了整和,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不能轻易表现喜怒爱憎之情,更不能太重喜怒爱憎之感。为人做事的情感要有限度,只有保持中和才能到达“庸”的恒定境界。它迎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2.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超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续编7)

例2中“超凡”“入圣”互置关联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功名富贵”“仁义道德”放到了并列的否定层面。洪应明反对儒学太过入仕的价值趋向,并想力图摆脱束缚人天性的种种繁冗褥节。这正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的道家主张。

二、同义性互文的运用

同义性互文是互文用法中争议较大的一类,有的学者认为上下语句中出现的意义基本相同的部分实为对仗所需,不存在相互性。但判断语言的修辞不是在静态语境中进行的,而是要将语言现象放回具体的动态语境中观察,在《菜根谭》的行文中就存在许多同义互文的现象,共有64则,占总互文则数的39.51%。例如:

1.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续编138)

例1中“心旷”“意远”属同义,皆有心旷神怡之感,但结合上下文来看二者视觉侧重点不同。“心旷”与“登高”相契建构了立体的空间感,而“意远”与“临流”相配拉长了平面的绵延感,组成了心理视觉角度的不断变化。

2.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正编388)

例2同义性互文与例一不同,它的运用与排比辞格有异曲同工之妙,颇具铺陈之势,通过文义互见来增强文气。“盛衰何常?强弱安在”中“何常”与“安在”为同义互训,本可化归一句,但作者偏偏运用了互文的手法而分为两句,这是与其特定的反问句式直接相关的。

三、影射性互文的运用

“影射”顾名思义便是扣其一端而声达两处,逮其一类则即获全旨。这种辞格的特异性要求阅读客体依托于经验及文化积累,充分地调动逻辑推理思维,通过对互文中已显意象的观审从而将作者想要表现的对应艺术“留白”补出。

1.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云:“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事莫大于揖逊征诛,而康节云:“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人能以次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纶万变而不动一尘矣。(正编102)

这是用典故影射的例子,其中“汤武征诛”是指汤讨夏桀、武王伐纣两件事,“唐虞揖逊”看似只是指尧禅让给禹舜一件事,但对比可以发现它影射了舜禅让于禹,上下文的典故实际上是两两对应。

2.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续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续编151)

例2似乎不存在“相对”的形式,何谈“互义”呢?但是从“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可以看出上文显义“一事起则一害生”不完整,其隐义为“一事落则一害灭”。通过对整体意义的感知,可以领会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要义,“事起害生”作为警世之言,让人自然而然地补出“事落害灭”的治世结论。影射性互文留下的艺术空白要达到的目的在于“愤”“启”,以修辞为契机强化了读与写的双向交流。

四、正反性互文的运用

全书共有正反性互文39则,占总互文则数的24.07%。“正反”意在从两个相反的视角或是从两个相对的侧面来审视事态人情,力证深邃哲理。例如:

1.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正编400)

2.少年之人,不患其不奋迅,常患以奋迅而成卤莽,故当抑其躁心;老成之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正编99)

例1中“得”与“失”;“顺”与“逆”;“喜”与“忧”;“憎”与“爱”互义阐释了得失不生喜忧,顺逆不生爱憎的豁达的生命价值观,将人生四境及影响修为的本原四性做了很好的概括,可以看出正反性互文强调的是思辩的整体性。例2中少年的“躁心”与老成的“退缩”是涉世的两个极端,故不可取。在这里正反性互文起到不偏不移的调和作用,从而防止观念产生错误的偏颇,语义的互补实际体现了逻辑辨证的中庸。

五、结语

对《菜根谭》所表现的修己养性、清净无为、调和中性、涵养品行等儒、道、佛思想无一例外地需要通过阅读来“彻悟”,而在洪应明看来他的作用只是在于适度地进行点拨,互文的使用为《菜根谭》的说理增添了几分玄机妙理。

[1]王同策.菜根谭注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2]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张文勋.儒道佛美学思想源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4]赵峰.“互文见义”探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5]陈效伟.“互文”略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2).

[6]张集文.浅谈互文的判断和理解[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

H15

A

1008-178X(2012) 05-0044-02

2012-01-12

徐劲梅(1971-),女,云南昆明人,云南省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讲师,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菜根同义互文
陈洪渊院士:为科学“嚼得菜根” 为国家“做得大事”
锦句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嚼“菜根”之滋味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