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啸山庄》的现代主义特征

2012-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希斯勃朗特呼啸山庄

余 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论《呼啸山庄》的现代主义特征

余 宁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著作相比,该作品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呼啸山庄》所具有的反传统气质、现代价值观以及创新性艺术手法,使其字里行间透射出浓郁的现代主义气息。

呼啸山庄;现代主义;反传统;现代价值观;艺术创作

现代主义文学是孕育于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的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欧美文学思潮。拉美的文学理论家卢本·达里奥第一次用“现代主义”称赞欧美文学运动中的一种反传统倾向,并将其看作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新精神”。1857年,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以颓废与性为题材,冷酷地揭露出城市的丑恶和人性的阴暗,集中体现了“现代主义”创作理念的雏形。

一、《呼啸山庄》的反传统气质

《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有一种明显的反传统气质。取材上看,从浪漫的田园被岩石遍布的荒原所取代;那里没有或浪漫或柔肠寸断的男女之爱,却有着反叛整个世界的疯狂复仇;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没有自己的苦难和创伤,不仅仅是“我爱”、“我恨”,而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1]。

同时,《呼啸山庄》也与这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作品们截然不同。它既没有对普通人生活与命运的真实写照与深切关注,也没有对不人道的社会制度、社会机构、堕落的社会道德、拜金主义的盛行及贫困与不公的愤慨与批判。《呼啸山庄》远离世俗,独处于世界一隅,显得孤僻而抽象。在抛开世事的繁华后,却给人们展示了一幅现代文明下,人与自然、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相对立的残酷图景。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呼啸山庄》里男女主人公的叛逆性格,特别是希斯克厉夫被世人压迫、被凯瑟琳抛弃后愤怒的反抗与复仇更与这一时期众多作品中的传统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差异。《呼啸山庄》中的男女主人公凯瑟琳与希斯克厉夫从童年时代起,便有着鲜明的反抗性格。他们经常眷恋于山庄前的那片充满了野性与神秘的荒原,特别是在充满了规矩的家中感到窒息的时候,俩人就会跑到天高地广的荒原之上呼吸新鲜空气,释放心灵的压抑。两个孩子甚至于拒绝礼拜天去教堂的规定,而是跑去荒原度过整整一天对于违反家规而承受鞭子和饿肚子的惩罚等不屑一顾。成年之后,在所谓现代文明及其观念的压迫与诱惑之下,两个主人公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无论是凯瑟琳对世俗社会的认同,投向文明与财富象征的林顿怀抱,还是希斯克厉夫人性变得扭曲,以极端方式对世俗社会的抗争,他们的共同结果都是走向了“非我”的一面。

二、《呼啸山庄》中蕴含着现代价值观

首先,《呼啸山庄》深刻地反映了人在面对现代文明时的精神困惑。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纷乱而喧嚣的年代,其短短的三十年生命经历了英国工业革命和轰轰烈烈的英国宪章运动。人们的精神支柱、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小说中呼啸山庄与田园山庄的对比,以及男女主人公面对两种生活状态的矛盾与挣扎,正是现代社会里人们精神困惑的最好映射。

其次,艾米莉·勃朗特在作品中显露出对父权制的挑战。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制和女人要做“家庭天使”是社会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两条原则。因此,好女人只能在对他人的依附性中得到实现。她必须能为父母、丈夫、儿女以及整个家庭付出一切。她因家庭其他成员的存在和他人对其尽职的肯定而获得自身存在的意义。否则,女性便毫无价值。女主人公凯瑟琳显然是有些离经叛道的,这一形象在维多利亚文学中也是少见的。她从儿童时期起就显露出野性和叛逆的性格。她性格中透出的不是女性“该有”的温柔、顺从与忍耐,而是野性、倔强与刁蛮。

最后,小说还表达了作者的自然与人类本质上是同一的观念,以及对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情感与理性和谐共存的渴望。希斯克厉夫这个形象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他是一个来自乌有之乡的“野孩子”。他不爱读书,却迷恋于在荒原上狂奔,无所顾忌地呼喊。当他的养父、凯瑟琳的父亲恩萧死后,他受到了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的敌视与凌辱。画眉山庄“举止文明”的林顿一家也将其视为“坏孩子”,将他赶了出来。但在荒原和凯瑟琳的爱的支撑下,希斯克厉夫总能够抚平自己内心的伤口。直到凯瑟琳为画眉山庄那文明而优雅的外表所迷惑,而认同世俗社会,并投入林顿怀抱后,希斯克厉夫所能承受的重负达到了极点。在这令人绝望的现实面前,希斯克厉夫选择了疯狂而残酷的复仇。

三、具有现代性特征的艺术创作手法

在作品的表现手法上,《呼啸山庄》体现了带有现代主义某些特征的哥特体痕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象征主义手法和对梦幻与潜意识描写等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

哥特体虽然是对浪漫主义的发展,但其小说通常具有自己独特的主题、情节与风格。它通常含有较多神秘、恐怖和怪诞成分,与后来的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共通之处。在环境上,故事通常发生在一种阴郁的气氛之下。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呼啸山庄》令他想起了埃尔·格里科的绘画。在晦暗、荒凉的景色里,蕴育着雷霆风暴的阴云笼罩下,细长、消瘦的人形表现出各种扭曲的姿态,他们正屏住呼吸,被一种非人间的情绪镇住了。一道电光穿过铅色的天穹,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恐怖感[2]。哥特体作品的主人公也常是些具有强烈反叛性格的人物。希斯克厉夫具有这一鲜明的特征。情节上,哥特体充满野性与神秘。这不得不使我们联想到希斯克厉夫充满毁灭性的疯狂复仇。

《呼啸山庄》中还能看到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影子。如,文中对窗的多次提及。小说开始时,洛克乌德的梦境中出现了“窗子,外边的游魂要从窗子进来”。当凯瑟琳和希斯克厉夫跑到画眉山庄的那一刻,两人透过山庄的那扇玻璃窗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从那时起,男女主人公便已经被分开了。在凯瑟琳投入世俗社会后,她感受到生活的窒息感。她迎着寒风,打开窗户,仿佛看见了呼啸山庄的灯火。在结尾处,希斯克厉夫死时“窗子来回地撞,擦着放在窗台上的一只手。”[3]

对梦幻和潜意识的描写,也给《呼啸山庄》增添了现代主义气息。超现实主义认为,只有无意识和潜意识才是未受外界干扰的纯粹精神,梦是无意识和潜意识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4]。如上文提到小说中洛克乌德的梦。凯瑟琳的鬼魂想要冲破窗的阻拦,回到自己的呼啸山庄。在凯瑟琳打算嫁给埃德加后,也谈及了梦境,并表明凯瑟琳潜意识里已经明白她其实并不属于画眉山庄。小说中还不惜笔墨,对凯瑟琳处于疯狂状态下的梦幻和联想进行了细致的勾画。作者通过对这些梦境的描写,展示了主人公人性的扭曲与挣扎,以及人性的残忍与冷酷等。

四、结语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与英国同时期其他作家的著作相比有着独特的风格与气质。艾米莉·勃朗特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以其独有的视角,对社会本质特征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的写作手法赋予了这部小说以浓郁的现代主义气息。

[1]弗吉尼亚·伍尔夫.勃朗特姐妹研究[M].杨静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萨默塞特·毛姆.勃朗特姐妹研究[M].杨静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张同乐,毕铭.《呼啸山庄》—一部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小说[J].外国文学研究,1999(1):67-69.

[4]葛志宏.论《呼啸山庄》中的现代主义因素[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82-86.

I561

A

1008-178X(2012) 05-0083-02

2012-01-12

余 宁(1966-),女,河南漯河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希斯勃朗特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从审美角度剖析《呼啸山庄》中悲剧的崇高性
英已故前首相遭40余起性侵男童指控
“黑压压的恐怖感”:《呼啸山庄》中复仇者的形塑与爱情悲剧的书写
Gothic Elements in Wuthering Heights
试论勃朗特姐妹女性视角的开拓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布拉格天空飞过荆棘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