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教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2012-08-15 00:52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教程教学法教学模式

朱 昱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 222006)

“英语教学法教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朱 昱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 222006)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的“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的工作方针,结合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实施新型“英语教学法教程”课程教学模式,即积极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与本地小学互动合作,培养新型的教育人才。

互动合作;新型教学方法;新型教育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的工作方针,并提出来具体的战略主题:坚持能力为重。本文在分析此发展纲要的基础之上,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具体研究了“英语教学法教程”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型的、具有一定教学效果的“英语教学法教程”课程教学模式。

一、“英语教学法教程”课程教学模式现状

“英语教学法教程”为高校师范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并规定学生教育见习一周、教育实习十四周。该课程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相联系的一个纽带,是学生学习英语课堂教育理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阵地,是培养学生日后顺利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英语教学法教程”的课程教学,可以发现它和传统的其他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没有什么不同:课堂与社会脱节,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教师主讲,学生只负责记忆、背诵、模仿。教学内容以课本理论内容为主,忽略了学生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使用。因此,学生即使掌握了许多教学理论知识,仍然无法在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中正确地使用教学技能。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在学生从准教师到真正教师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变化速度的空前加速,课程变革刻不容缓。因此,怎样通过优化该课程的课程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研究型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参与到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更好地适应目前国家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学生上岗教学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教学理论、技能的学习现状

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具有一定的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这些基本功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基于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和对语言教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上实际的英语教师需求,确定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技能、较为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为先进的英语教育理念、教学基本功及教育技艺等的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其他社会英语教育工作者。

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学生应通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接受严格的基础阶段的英语专业基本技能培训;同时专门开设“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形成学生全面的、扎实的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该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考虑到与教学计划中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同步。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后,第一、二学年上学期主要以专业必修课(共1049学时,占总学时数的52.6%)、教育类必修课(共271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3.6%)、通识类必修课(共382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9.1%)和综合实践课(共2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2%)为主,进入高年级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和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需要,增开英语教育方向、英语语言方向、英语文学方向、中西方文化方向和应用英语方向等的选修课程(共27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3.5%)。在第五学期开设“英语教学法教程”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实践学习进行理论指导,为学生接下来的教育实习工作做好预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所开设的各门课程都应以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和语言基本技能、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为基础,课程内容之间做到横向交叉并往纵深发展。围绕着培养合格英语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

三、“英语教学法教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法教程”课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强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国家关于中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本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与本地小学互动合作,共同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阶段,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需求,灵活的使用教材,输入知识,展开教学。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采取“学做自主”的教育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简洁、明确,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演练、讨论、点评等环节上,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通过教师的反思、师生共论、探究和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教学模式或几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提供一个思考和探索研究的园地。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师生共论、小组学习、任务型教学等方式,对教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再创造。

对于本课程理论教学,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和本地小学展开教学互动:请本地小学优秀英语教师当堂讲解英语新课程标准和其实施的具体情况;带学生深入本地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更好地观摩、体验、参与到真实的英语教学环节,更好地理解目前国家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为今后的上岗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第五学期的国庆假日以后有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要求学生跟班听课,初步了解熟悉班主任工作,提交听课记录和见习报告;第六学期是学生的教育实习期,也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深化部分,为期十四周,有固定的实习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中小学教师的正常作息时间上下班。在学生教育实践环节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见习和实习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模拟和实境相结合的多种形式,使英语教育专业的学会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实践锻炼,促进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了保证学生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应与本地小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本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与本地小学互动合作,做好本专业学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习和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之间的衔接工作。

四、结语

传统“英语教学法教程”的课程教学重法轻技,管懂不管会,课堂与社会脱节。教学内容以课本理论内容为主,忽略了学生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和使用。本课程改变了该状况,倡导新型的教学模式,即积极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与本地小学互动合作,加强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互相之间的平衡,创造全新的教学和实践环境,培养合格的教学人才。

[1]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4]邹为诚.基础英语教师教育改革初探[R].2008首届全国学科教师教育论坛外语学科分论坛发言稿,2008.

[5]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邹为诚.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H319

A

1008-178X(2012) 05-0164-02

2012-01-10

朱 昱(1974-),女,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副教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教程教学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挽碧制作教程
高效渲染教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