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

2012-08-15 00:4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教学内容教材

乌 兰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

乌 兰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用心了解学生,随机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出一个充满激情、开放的课堂,才能够使学生主动活泼、快乐有趣地学习.

教学相长;优化;整合;激情;开放

传统的大学教学课堂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的老师讲得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却是昏昏欲睡.课后老师抱怨学生学习太懒惰散漫,学生谴责老师讲课太乏味枯燥.每一位教师都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每一名学生也都想努力学到各种知识.但为什么常常会出现不理想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学相长”的道理古已有之,但真正实践起来却大为不易.它要求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大纲,还要全面并用心地了解学生,更要随机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快乐有趣地学习,从而做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 深入而细致地研究教材和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每一种教材在编写时都会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新知识的提出也都会提供一定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必要全盘灌输,教材上学生一看就明的知识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方式达成即可.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1 吃透教学内容,进而优化教学内容

准确界定每章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充分认识每一个知识点的文字说明部分,进而确定哪些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增减,哪些教学内容可以进行详或略的讲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内容或者删除或者一带而过.重要知识点部分则要分析教材现有的认识素材够不够充分,还应补充什么素材从而使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哪些内容是适合学生自主地学习,哪些内容需需要要教师加以点拨和引导.哪些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哪些是理论与基础知识内容.只有吃透教学内容进而优化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少讲但要精讲的目的.

1.2 不仅要以教材为基石,还要走出教材看教材

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每一本教材都是著者费神劳力,千锤百炼而出的艰辛成果.但“百密总有一疏”,再好的教材也会有一定的不足与缺陷,所以教师不能仅靠一本教材打遍全课堂,而应以教材为根本,借鉴其他类教学参考书及相应类的泛读本,在统览各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优化与整合.另外,目前高校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由于多种原因,教材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动态,这也需要教师把这些成果经过提炼融入到教材中来.

2 全面并用心地了解每一位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多大差异.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状态不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认知方式的差异、听课效率的差异、思维和观察能力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差异等等诸多因素.甚至一个人的性格也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例如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较强学生,就能够静下心来埋头苦读,遇到问题也会刻苦钻研,决不会轻易放弃努力.而顺从型性格的学生,由于依赖性太强,喜欢“随波逐流”,遇到问题就会缩手缩脚,期待老师或同学给予帮助,最好是帮他直接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这倒不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但为了能让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观察、体会,将自己置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理解学生的行为.教学设计也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纯到综合,使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程序融为一体.谁也不会喜欢另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两个小时,谁都会分神,会有思想溜号的时候,甚至想插嘴辩上一辩.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可以在一节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 随机地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如果你所上的每一堂课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自己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来,不仅学生学到了知识,你在教学中也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在当今的教学改革大潮中,优秀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已丰富多样,如研究性教学、评价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学方式和方法很多,但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授的学生来精心准备教法,一节课中这些教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随机的应用.只要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4 创造充满激情的、开放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真正的教育就应是师生间知识的共享、智慧的交融和情感的传递.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地感受和理解,从而达到深刻的领悟.激情的课堂离不开教学内容的丰富,离不开教师渊博的学识.开放的课堂则更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教师的张弛有度.教师如何能在课堂上做到放收自如(放是开放学生的思维,收是收拢学生的思绪和课堂秩序,防止课堂秩序的混乱)?这就需要教师打实知识功底的基础上,训练机智多变的课堂应变能力,锻炼灵活、有效地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亲切的教态、平等的气氛、快乐氛围的营造也是必不可少的.叶澜教授的这几句小诗最能体现精彩的课堂情景:“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我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谐的快乐、发现的欣喜?”是的,如果能让学生带着一份热情、一种轻松的情绪从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才是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5 注重课前和课后阅读,注意引导和点拨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但如果能帮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万卷书海中寻找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这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传统教学多是在课后提供学生一些相关课程的参考书,以弥补教材或教学上的不足.但如今每一种专业都有一些能够让学生自学的泛读本,为了化解难点,教师也可以提前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对概念或原理或枯燥的理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懵懂意识,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出现迷茫的神情,甚至思想开溜.课后阅读也不要成为“放羊”,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的方式写出阅读的收获,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考古学家高蒙河先生在他的大众考古书籍《考古好玩》中,推荐“考古应读什么书”.为了能让所有推荐书籍达到“普渡众生”的境界,他写了两个荐书单,贴在了学生们常去的一个网站上.谁知,帖子一出,反映各异.有的学生又在书单上推荐其他新书;有的则议论书单上有的书太难找到,应予以剔除;有的则评论某些推荐书的价值量;有的甚至加入专业考古书籍.我们不谈论学生反响背后的意义,只从学生如何进行阅读这一角度来论:学生要广博群书,但也要学会精选专业书籍.有的书要精读,更要多读;还要学会略读.而其中的把握尺度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点拨了.

常言道:“欲教一滴水,得备一桶水”.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桶水还需要常流常新.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也在不断地扩大,这桶水最好也能与日俱进,变成随着音乐婆娑起舞的喷泉,不求吸引住世人的眼球,只要能让学生在90分钟的时间内紧紧追随,再辛苦的付出也值了.

〔1〕蒋宗尧.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高蒙河.考古好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G642.0

A

1673-260X(2012)03-0191-02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教学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教学相长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