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解析
——认知语义学视角

2012-08-15 00:43李红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义学习语隐喻

李红珍

(孝感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英语习语解析
——认知语义学视角

李红珍

(孝感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任意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是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有理据和可分析性.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解释和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习语;认知语义学;认知机制

英语习语凝聚了英语民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英语语言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体现了英语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英语习语可以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可是,英语习语却因其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差异,涉及面广泛繁杂,大多与民族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有关,而使学生深感习语语义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用法难以掌握.认知语义学研究表明,语言的意义与人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习语的意义也是在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认知机制发展起来的,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来揭示英语习语的本质,并运用概念隐喻、转喻与常规知识等主要认知机制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

1 传统语义学对习语语义的阐释

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具有固定的结构,在语义和语法上能独立运用的词组.它的意义一般不能由各组成部分推断出来(王宗炎,1988).习语是独立于大脑理性思维和人类认知经验之外的抽象符号,它的本质是词汇,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概念性的.

习语语义具有完整性,我们必须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失去了它们独立的语义,正如构成单词的每一个字母一般,分开以后毫无意义可言.习语的意义不是构成它的各个单词的意义的相加;如果将其拆分开,尽管可以理解每个单词的意义,但是仍然无法理解这个习语的意义.比如,“I am under the weather”一句中,under the weather意指“unhappy”,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毫无无法解释,一个人怎么能“在天气之下”呢?这也正是传统语言学家从习语的语义整体性来研究习语的原因.

习语具有结构的固定性,一般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即使是同义词也不可以,比如,have an axe to grind(另有打算),不能换成“have a hatchet to grind”.还有,习语中冠词的用法,名词单复数的用法,动词的主动或被动形式等都是固定的,大部分都不能随便进行句法转换.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是一种死喻,对于习语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模仿和记忆.

2 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习语意义阐释

2.1 习语是概念化的产物

针对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学观点,Lakoff&Johnson(1999)提出了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义观.他们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并非符号结构,也不能与客观世界直接对应,人类的知识结构,是概念结构,是人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意义是基于体验的心智现象,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意义需依靠原型范畴,概念化、意象图示来限定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完全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从认识空间和自身开始认识世界的.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范畴和概念,与此同时也就形成了意义(王寅,2007).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习语也是人类认知和体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思维和认知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赖范畴知识、概念结构和认知方式,就无法接近现实.习语是人类概念体系的产物,不仅仅属于语言本身的问题.习语确实有它的特殊意义,我们应看到这些特殊意义正是来源于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我们的概念体系正体现了这种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以head一词为例,the head of deparment,head of state,head of government,head of page,head of queue,head of a flower,head of stairs,head of a bed,head of a tape recorder,head of syntactic construction…在head的所有例子中,所表达的概念都与“头”这一概念紧密联系,表达“the front part of …”或“the vitally important part”.

比如,在英语中有大量这样以身体词汇概念,产生的习语,play it by ear(随机应变,见机行事),rack your brains(绞尽脑汁想),turn a blind eye(熟视无睹),a stiff upper lip(泰然自若,坚定不移),keep your mouth shut and your eyes open(多看少说),从这些习语的语义,可以看出人类的认知活动以隐喻概念的方式被归纳成语言形式.

2.2 习语认知的语义理据

习语是有理据的,不是语言形式和特殊意义的随意配对(Lakoff,1987).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一定能够获得相似的概念结构.概念主要以其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语言之初,语言成为具体信号的符号.但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知不会一直局限于对事物物理和功能特性的认识,而是具有了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就是从不同事物中发现相同(赵艳芳,2001).于是,词的概念就在原型的基础上外延扩展,逐渐形成词语语义以家族相似性联系起来的原型范畴.所以语言的意义也并非存在于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它们的概括认识,存在于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人们对于习语语义的认知,就是人们将概念隐喻和习语的特殊意义联系在一起的结果,是人们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在人们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事物范畴不断扩大,但是人的大脑不是无限量的容器,人类运用自身的创造力借助已知的事物和已有的语言形式认知和命名新的事物,并且开始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经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用已经认识的事物来思考和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种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

人类对习语的认知也是基于这种认知机制,人类的这种认知机制将人们的概念领域和习语的特殊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语的语义是有理据的,是概念隐喻的.人们理解习语的特殊意义就需借助这一认知机制的作用(马少英,2006).

2.3 习语隐喻概念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方式,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的强有力的工具,对人们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两种认知机制常常在理解习语的特殊意义中共同发挥作用.

隐喻概念充当着两个彼此独立而且完全不同的概念领域之间的媒介,概念之间的关联产生于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形成的主观联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隐喻概念是在将一种知识领域与习语的特殊意义联系起来的重要的认知机制,在理解习语意义中起着重要作用.

隐喻概念不仅仅存在于单独的语言表达形式中,还可以联系一系列的习语.在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这些词义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这一个词的语义范畴.最基本,最先产生的是中心义项,而其他义项与基本义项通过隐喻或转喻联系起来,并且部分义项仍保留了明显的隐喻和转喻特点.

与隐喻不同,转喻涉及的是“接近”和“凸显”的关系.人们在认知事物过程中,常常更多注意到事物最为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特性,即凸显性.如果说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那么转喻就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每一个凸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比如,容器代替内容物,部分代替整体等.

以hot为例:

I feel hot in this stuffy room.

The argument became hot.(heated)

I like reading hot news.(exciting)

Hot words were exchanged between them.(angry)

She is such a hot girl.(sexy,attractive)

I cann’t eat it,it is so hot.(spicy)

Hot的最初意义很可能就是“感觉热的”,因为词的最初意义往往来自人的自身观察,后来通过隐喻和转喻发展了其他关联意义.

以下面包含有water(水)一词的习语为例,

(1)above water,表示脱离困境,摆脱麻烦.Water原型意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水,在此通过转喻,表达“危险”这一抽象概念.这个语义极可能来自人们对水的体验认识,当人处于水面之上时,就不会有溺水的危险了.

(2)in deep water,与上面的习语意义相反,当人处于水面之下时,就是困难重重的时刻,面临危险了.

(3)Hold water,有理,道理站得住脚.这一习语,可能来自人们的生活取水过程,如果自己准备的盛具,可以将水带回家,就是合理的选择.Water的原型意义被转喻为“reasonable choice,being sensitive to do sth”的抽象概念.

3 结语

认知语言学是解释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制约.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以认知为语言语言研究的出发点,研究人对世界的感知、经验观察、方式如何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为我们学习和探究习语的语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习语的本质是概念性的,人类以概念隐喻的方式获得新的语言结构,因此其语义也不是任意的,其语义是有理据的.在英语习语的教学中,以人类认知机制之一——概念隐喻来讲解习语的语义,解释英语习语认知的规律,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1〕Lakoff,G.&M.Johnson.Phylosophy in the Flesh---TheEnbodied Mind and itsChallenge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2〕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王宗炎.英汉应用语言学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74.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马少英.从认知语义学角度看英语习语的语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6(6).

G642.3

A

1673-260X(2012)03-0250-02

猜你喜欢
语义学习语隐喻
条约演化解释:合法性、语义学分析及近似概念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
财产权概念的语义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