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矛盾及转变措施

2012-08-15 00:43赵志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矛盾政治内容

赵志华

(湖南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矛盾及转变措施

赵志华

(湖南城市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人为本”,实现针对性的改革转变,解决矛盾,创新思路,实现教育的实效作用.文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矛盾内容,并提出了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创新提出了理论上的借鉴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转变

1 引言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要在全球化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课程体系教育和校园德育教育的影响下,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体和社会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想转变教育矛盾,必须要立足于我们面临新时期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入手并加以研究和完善.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矛盾内容,并提出了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创新提出了理论上的借鉴内容.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矛盾

2.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主体意识的增强与教育方式之间的矛盾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新时期的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其思想的独立性十分明确,往往会对现有的思想教育方式产生怀疑.二者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必须加以转变.目前,大学生往往会认为现有的各类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是不够的,学生更为重视学校内部形成的长期的校训、校风、学风、校纪校规等,而且这些内容不是单独地围绕管制学生而设定的,而是建校时长期行动的,对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有制约的校风内容.但是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以制度规范、课程教育为主,对文化内容的影响较为忽视,同时在思政课课堂教学时,不能与学生所感受的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能结合各个学校实际及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教学,这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内容.[1]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社会家庭环境之间的矛盾

学校是一个相对微观的组织单位,一个小环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以传播知识育人为主的开放的教育环境.目前,高校的思想教育环境是较为完备的,从课程教育、德育教育、文化氛围形成等方面都能够形成较为深刻的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主体是按照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目标要求,选择、利用和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的人.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制约着环境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环境优化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客体,即环境优化的对象.它既包括环境优化的物质因素,也包括环境优化的精神因素,体现着环境优化的效果.但是优化的高校教育环境与学生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之间存在矛盾,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小社会”,父母是这个社会的最高权下威和表率.血缘关系的特殊影响造就了大学生对父母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特殊依赖,父母的思想和言行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当代大学生在家庭溺爱环境的影响下很难形成较为优势化的自我价值体现,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价值观念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处于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混乱,新旧价值并存现象造成了迷茫,因此来讲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十分重要.[2]

2.3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抽象空泛与大学生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

2.3.1 课程教育内容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往往以专业的政治理论课程和其他学科的思想教育渗透为主,在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必须要保证教师能够对各个层次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改变过去对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客观、不现实、理想化过重、人为拔高的情况.而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效果相对不太理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一种是“全盘接受”,不动脑思考,上课不过是走个过场;一种是“部分接受,部分质疑”,这些学生有的能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抒发己见,有的则保留问题、心存矛盾;还有一种是“完全排斥”,认为所学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意义.这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2.3.2 实践教育内容的矛盾

高校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开展一些实践的教育内容,实践内容往往包括:专题讨论、辩论赛、观看影音资料等方法,都是较为常用的实践内容.但是,这些内容的实际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讨论和辩论赛能够保证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但是比赛完后学生更多的讨论的是比赛的过程,对于其深刻的政治内容往往印象不深.而对于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影片由于多属于陈旧的资料,缺少时代感,不能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因而不能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这样的实践课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高校实践教育内容不能深刻考虑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只是以激发兴趣为主,往往会产生不理想的效果,使得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很难发挥实际效应.

3 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对策

3.1 把握学生思想特点,深究学生的心理需要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品德的培养和调整.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扬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通过问卷调查、私人谈心、学生干部了解等方式,真正了解学生的愿望和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具体的做法包括:采用网络沟通,鼓励学生利用论坛和贴吧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校园沟通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对校园社团的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等.当代大学生是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他们思维活跃,思想敏锐,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国内与国际的结合上,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下功夫、出实招;真正在充分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出高招.而实现沟通的良性动态则需要教师以诚相待,做学生的朋友,通过多种手段进行相应的沟通,并将学生的思想迷惑进行深层次地研究,然后将学生的这种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联系起来,真正的做到解决学生思想的实际问题,并最终形成深入学生心理,获得教育认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2 改善校外环境,加强校内教育环境的建设

为了解决高校教育环境与家庭社会教育环境之间的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改善校外环境,并随时加强校内教育环境的建设.加强校外环境建设,首先要依托政府,整合资源,改善校周边环境,将校周边的环境建设的有更强的育人环境,建设诸如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俱乐部;甚至与对相关生活服务商业部门也应该有较为浓厚的文化气息,迎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去保护周边的一方“净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对于家庭教育而言,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家庭信息库.新生报到时,让家长把自己准确的联系方式填写清楚,学校录入电脑后建立数据库.一旦家长联系方式有变,学校获悉后应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建立与家长定期交流的制度.辅导员、班主任也可以通过电话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定期向家长邮寄学生的成绩单和在校表现评定,并将其与成绩单一起寄出,以便家长对孩子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校外环境的建设虽然重要,但是对于高校内部的教育环境而言也必须要不断地完善,高校内部要重视对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注重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组织和公寓管理委员会及公寓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将校园环境建设的更具备德育优势,符合高校高尚、思想先进、科学探索、自身修养养成的优势化环境.[3]

3.3 完善课程建设,实现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3.3.1 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完善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建设,融思想政治教育于课程体系当中,发挥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首要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两课”主渠道的功能.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授课质量,要结合先进的教育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汇集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课程体系的完成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要将学生目前的心理需求与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成人成才的内在要求,着力实现社会需求和成才需求的有机整合,善于引导学生自觉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我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辨别是非、学会判断和选择,解决思想困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素质去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

3.3.2 拓展教育空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拓展主要是将原有的单一的课程体系向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从课程体系来讲,拓展的空间可以由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整合得以实现,以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满足大学生求知多元化的需求,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课程组合过程中,既要注意由于知识信息的剧增带来的要求教学思想、内容的不断更新、淘汰和知识的重组补充,同时也要注意保留那些经历史冲刷沉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华.从信息拓展方面来讲,要重视网络的政治教育功能,将一些实践的教学内容做到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同学们拍摄一些有社会公德代表性的图片,制作成相应的论坛等网络宣传内容,然后利用网络的宣传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世界观.从生活拓展方面来讲,要坚持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组织学生每天晚上收看中央新闻联播,针对国内外重要时事组织学生座谈讨论,及时澄清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实践讨论更具体化和实际化,避免讨论内容的空洞.

4 结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现代社会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根据现如今教育矛盾的主体内容,必须要重视在教育中把握学生思想特点,深究学生的心理需要;改善校外环境,加强校内教育环境的建设;完善课程建设,实现教育内容的实效性,最终保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以人为本”,实现针对性的改革转变,解决矛盾,创新思路,实现教育的实效作用.

〔1〕张建军.以人为本,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0(32).

〔2〕苏淼.新形势下创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6).

〔3〕李晓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沧桑,2011(2).

G641

A

1673-260X(2012)03-0207-03

猜你喜欢
矛盾政治内容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