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理念下高校游泳课教学变革探究

2012-08-15 00:45许晶晶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变革游泳

许晶晶

素质拓展理念下高校游泳课教学变革探究

许晶晶

从高校体育课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游泳教学本身所具有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对素质拓展理念下高校游泳教学的变革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并就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变革提出相关建议与分析,可为更进一步推进游泳教学的发展,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素质拓展;高校;游泳;教学;变革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群体以独生子女居多,缺少必要的团队意识。特别是伴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压力,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在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等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拓展的理念指导下,素质拓展体育课程模式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种通过身体练习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把增进学生身心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体育课程模式[1]。其训练内容涉及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随着社会的广泛重视与其自身的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而在所有运动项目的教学之中,游泳运动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和环境优势,决定了该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拓展理念的今天,可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和价值。

1 素质拓展视野下高校游泳运动优势所在

伴随着素质拓展理念的在我国高校的不断深入,游泳课相对于其他教学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锻炼意志品质,激发潜能

该项功能是游泳运动得以与素质拓展结合的关键所在。所谓意志品质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心理状态。[2]而游泳运动对于意志品质的锻炼效果可谓突出。对意志品质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集中体现于对游泳学习初期恐惧感的克服上。一方面,游泳运动中,身体多在仰卧或俯卧的状况之下沿着头顶方向前进。身体姿势与运动形式的改变打破了人体常规前庭感觉,从而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恐惧。另一方面,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人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一个支点或有可抓握的物品,而特殊的水中运动环境,使得学生在陆地上所特有的攀附感完全丧失。在浮力的特殊作用下,加上身体姿势的改变,这种心理恐惧会进一步加重。此外,呼吸方式以及水对人体形成的压力等都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锻炼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素质拓展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通过富于挑战性的训练,使学生不断适应各种环境,从而激发潜能,锻炼其意志品质,以提高其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显然,游泳运动的形式与环境有着优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挑战性。

1.2 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

游泳课对于学生生理机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游泳运动最为本质的功能。作为一项很好的有氧运动,长期游泳可以起到改善人体体温调节机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骨骼肌功能及心血管系统机能的作用。恰恰由于其深厚广泛的健身价值,游泳课一直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开展。

1.3 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

相对于一般性的陆地运动项目,游泳运动具有更高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学生在游泳运动中在使机体得以充分放松的同时,获得情感上的愉悦,松弛紧张的神经,使内心感受到愉悦和自信,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的功效。

2 素质拓展视野下游泳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

2.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传统体育教学向素质拓展方向的变革既是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更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有力的促进者和协作者。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健身能力的培养以及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他要求我们的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观念,[3]其中包括对于素质教育观、学生主体观、创新教育观、现代人才观、终身体育观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在不断的更新自身知识的情况下,娴熟掌握更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良好的开拓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相关素质拓展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2 教学思路的变革

2.2.1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游泳作为一项非集体性项目,在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传统的游泳教学中,这方面也一直很少被人们重视。素质拓展视野下的游泳教学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群体互动,如有关在游泳教学中通过共同参与与协作的游戏或比赛形式,以及教学性互助分组等进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互教互学的重要性,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例如:学习蛙泳手脚配合时,学生会创造出两个人合作的方式,一个人前面游手臂动作,而后面的人蹬腿配合。这样的动作可以将两个人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蛙泳手脚协调配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2.2.2 着重对学生自信心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信心是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和调节身心的基础,自信心来源于学生的内部力量,来源于老师正确的心理训练。树立学生自信心是游泳教学中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学生对游泳有信心,就可以充分调动自已身体和技术的有利因素,加速技术动作的掌握[4]。另一方面,在游泳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安慰、鼓励,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暗示语来自我调节,让他们尽快从失败的阴影解脱出来,充分利用心理训练克服他们自身的心理恐惧,从而战胜自我,实现心理上的超越。游泳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信心与抗挫折能力的提高,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2.3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造力更是衡量科技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因而,素质拓展教学理念的核心价值应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在游泳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编出相关的游戏活动,并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之中展开,可以极大限度地发挥其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

2.3 确立合理的考核标准与内容

在教学思路变革中,考核标准与内容的变革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游泳教学能否成功向素质拓展转变。

关于评价标准变革,在以往的游泳考试中通常都以技术、素质为主要测试内容。而由于高校生源个体差异较大,体育成绩本身就参差不齐,因而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片面性与不合理性,更存有评价的不公平性。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全方面发展与提高。因此游泳课在向素质拓展理念转变的过程中,考试应着重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核,并在对结果考核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要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广泛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内容,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关于考核内容变革,应当在游泳技术素质的基础上,加入有关学生素质的内容。在术科成绩方面给与学生肯定的同时,淡化其分值,将学生心理、自信、及团队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考察标准放入其中,从而充分体现素质拓展教育中以人为本,即注重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目标。

2.4 “体育大课堂”的建设

基于素质拓展的体育课程模式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大课堂”[5],这要求在学校体育的建设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更应当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学院体育教研室、学生处、院系体育部、以及单项体育协会独立或联合进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和竞赛活动。而游泳教学则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游泳比赛,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实现素质拓展教育所特有的熏陶、凝聚、导向等育人作用。

素质拓展视野下,游泳教学的变革是在传统游泳教学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创新和改革。它符合当今我国体育教学本身的发展潮流。素质拓展视野下的游泳在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所学技能的同时,极大限度拓宽了游泳课的功能,在增强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塑造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从而全面推动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方面,在游泳课程向着素质拓展变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及相关学者应进一步加大教学理论的研究,并将理念广泛应用于开展相关性的教学实践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该教学理念,为游泳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任何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都无法彻底否认传统教学的价值和功能。相反,它是从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此,在教学理念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意识与发挥传统教学优势,以扬弃的观点不断推动其发展。

[1]丁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J].江苏大学学报,2005,(1):89—90.

[2]于洋.游泳训练中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J].游泳季刊,2009 (1):7-9.

[3][6]丁勇春.基于素质拓展的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5):54-56.

[4]徐丽.心理训练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9,(2): 40-41.

[5]袁吉,于清.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一l1.

责任编辑:郭一鹤

G861

B

1671-6531(2012)07-0114-02

许晶晶/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大学体育部助教,硕士研究生(福建泉州350007)。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变革游泳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变革开始了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