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视唱练耳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音色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应 玫

试析视唱练耳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

应 玫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IT技术为核心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应用到不同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多媒体音乐教学技术已成为当今音乐教育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本领。多媒体音乐教学技术同视唱练耳教学的结合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视唱练耳;多媒体技术;音乐教育

视唱练耳是学好音乐的前提条件,它主要是训练学生基本的节奏感、音准和识谱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更好地帮助学生把听觉运用到实际表演中。视唱练耳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实行系统化的听音、视唱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音准感、节拍感、多声部思维感和调性调式感。原有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音乐能力训练。但如何合理安排教学的结构、运用何种教学手段、以及怎样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等问题,成为了教学的难题。视唱练耳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这就是多媒体技术。

一、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主要是以钢琴作为教学工具,教师授课时多半课堂音响的来源是钢琴的音色。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的体现模式与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音色和音响效果变得丰富化、多样化起来,如今,传统的、单一化的钢琴音色已无法满足学生们对丰富多彩的音响的热烈追求,从而引发教学进度延迟、学生对单一的学习方式产生厌倦,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不良。

学生面前的困境,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同现代的音乐环境脱节的问题。随着高级音乐采样技术及电子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和计算机音乐制作新技术的完善、电子音乐软件的更新,使改变教学模式和拓宽教学内容变为可能。利用多媒体系统来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可以成为现实,将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与现代音乐文化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存储量、信息处理、现场改编能力和编辑能力完全可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创新化的发挥,教学内容空间得到最大化的扩展。

二、新型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的必要性

多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反馈及时、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在感知事物时是通过多个感官进行的,多媒体所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综合有机的整体。在电脑上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生动材料,让学生的认知更贴近自然化和科学化。在多媒体系统的运用中,极大地增强了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和形式。

在传统的以钢琴为教具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教师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教师在训练或授课时不能离开钢琴,不能走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的辅导。然而计算机制作软件对于视唱曲和练耳内容,都可以进行快速的编程,自动的播放,使教师在训练或授课时可以走近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此同时,在视唱训练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减轻重复性范唱的劳累,因为多媒体程序软件中的音乐,可以随时按“停”或“放”,逐音逐句随教师的意愿进行播放,教学的速度、或示范的音色都可根据学生对视唱学习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调节。只要是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编程功能,教师会在视唱练耳的授课中收益匪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视唱练耳训练的教学中是相当必要的。

三、将视唱练耳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的作用

要想实现视唱练耳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融合,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上丰富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应关注并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媒体技术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及吸引力。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化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要以实例来培养学生审美的观念,如果审美对象过于单调,并反复地重复出现,势必会引起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规律,结合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精心地选择针对性强且较为合适的音乐片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非常有兴趣地去主动接受、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挖掘他们在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和学习音乐技能等方面的潜能,引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有利于加强视唱练耳知识的实践性。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只有加强其在实际中的反复运用,才能发挥出视唱练耳课程的基础作用和对其他课程的支持。例如,在实践的内容上安排一首经典名曲,作为视唱让学生练习,这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它会将视唱中的各种要求及元素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综合的能力训练。通过这种反复实践和对比的过程,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对新作品视唱的速度和准确性的要求,及对乐曲内涵的领悟,对于学生在今后演唱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作用。

3.多媒体技术体现现代各种教学手段及模式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借助大量的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资源,使得视唱练耳音乐教材更加生动化、直观化、具体化,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更具有说服力。此外,先进的教学法是使目前教学目的实现强有力的重要保证,现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在探索开发着各种各样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并已将其付诸实践。先进的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自己针对音乐做出综合的理解和知识判断,并积极地参与音乐的创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创作分析能力,获得丰富的经验。

4.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巩固。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大都需要教师弹琴,学生才能够进行训练。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把要训练的内容录好,发放到网络上,学生可以在家里用计算机打开文件,自己进行练习,做到课后对知识的巩固。音序软件的录音和播放功能非常方便,录上标准音作为参照系,再录上其他不同音高作为听音材料,选择你所需要的音色,然后反复地听练,就像计算机里有一名优秀的老师始终同你面对面地授课。计算机系统里丰富多样的音色、接近人声的模仿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多种形式

在视唱练耳的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音乐制作软件制作简单的伴奏和课件,辅助教学效果明显,具体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视唱练耳的音乐课堂中融入音乐元素。在音乐课中融入丰富的音乐语汇,其中包含旋律音调、节奏、调式、和声等多种体裁,都是常见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且是一些音乐中的经典,将这些经典融入视唱练耳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疑点问题,并且得到全面的基础音乐训练。例如,提高对细微节奏、音准、音色变化的辨识能力等。与此同时,这些由著名作曲家苦心竭虑提炼出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原有的视唱练耳枯燥感是不言而喻的,帮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的钻研学习,进而加快了教育模式的改进和教育目标的达成。

2.利用音乐欣赏课件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在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听力训练是一个极为漫长的积累过程,对于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讲是相对较为抽象的,因此难度也是相当大的,经常是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以和弦的听辨举例,如果仅凭单独的训练,学生是不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弦的功能、性质与音色等概念的,这就失去了练耳训练的作用。如果利用音乐欣赏课件中的音乐作品,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再以和弦为例,在基本了解和弦音响之后,将合适的音乐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连续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重复的音乐声中感知和弦的存在,感知和弦的变化与交替,这种实践化的感知能让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与传统的、孤立的听辨相比会显得具体得多,也会加速学生对于和弦的理解和感知。对于听力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音高的辨别,通过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听辨,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不同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及作用,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音乐听辨要求,并在其他课程中发挥作用。有了以上基础,便能够从曲式及作品分析中较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能够深刻理解作曲家并把握其作品的风格,通过对作品的深入探究了解各种音乐文化的特点。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文件、动画及视频文件等方式,来全方面刺激学生的内部感官神经,多方位、立体化地传递音乐信息。把这种辅助工具配合音乐旋律共同运用到视唱练习中去,会对学生是一种很大的启发,能够很好地提高视唱练习的效果。视唱不是单一的照谱演唱,如今的视唱教学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要求,例如,气息使用是否均匀、发音是否清晰、对于强弱的处理和情绪的表达以及科学的换气和直接看谱进行试唱等。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在视唱中的发散创意思维,发挥其独立的音乐见解,用与众不同的、多元化的方式表达出音乐的内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融入,培养出新的富有创造力的音乐,从而更好地达到艺术教育之目的。因此,将多媒体融入视唱练耳教学是可行的,它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是艺术文化的教育,它能够提高人的高雅素质,尤其是在培养人的创造发散性思维、发展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各种音乐元素和音乐种类的良好融合,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开发研究它们之间的融合性对我们的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薛明镜.视唱练耳基础训练及应试指导[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管建华.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多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3).

[3]曹理.我国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回顾与前瞻 [J].中国音乐教育,2007,(12).

[4]刘延中.美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简述[J].教育研究,2007,(11).

[5]李重光.李重光怎样教孩子学音乐[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文学类),2008.

[6]王锐.电脑音乐梦工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姚 旺

G642

B

1671-6531(2012)07-0120-02

应玫/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贵州贵阳550001)。

猜你喜欢
音色多媒体技术多媒体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