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目标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2012-08-15 00:47宜昌市农机局黄昌先
湖北农机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柑桔示范区机械化

宜昌市农机局 黄昌先

咬定目标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

宜昌市农机局 黄昌先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宜昌位于长江上、中游分界处,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鄂西生态圈核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现辖5县3市5区,地域面积2.1万k m2,总人口405万,常用耕地面积约370万亩(1h m2=15亩),柑桔种植面积170万亩,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水稻、油菜种植面积各120万亩。

1 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自2007年6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化示范区以来,宜昌市按照部省确定的示范方向,以推进柑桔、茶叶、粮油生产机械化为重点,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努力探索示范区建设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农机装备水平快速上升

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24.74亿元,比2007年底增加8.08亿元(下同),增长48.50%;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60.66万k W,比2007年底增加56.22万k W,增长27.50%;拖拉机保有量达到78 580台,比2007年底增加16 880台,增长27.36%;农机具配套比由2007年的1∶2.44提高到1∶2.92。

1.2 农机服务及效益不断提高

截止到2011年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31%,比2007年增加11.81个百分点。机械耕整面积223.72千h m2,比2007年增长68.02%;机械播种38.26千h m2(其中水稻机械插秧15.3千h m2),比2007年增长69.56%;机械收获110.16千h m2,比2007年增长57.29%;农机服务总收入13.25亿元;农机服务纯收入4.07亿元。

1.3 农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市县两级农机主管部门通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不断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力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落实,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农机安全生产仍保持平稳态势。在全国“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宜都市、枝江市和宜昌市夷陵区分别被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命名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兴山县已通过省农业厅、省安监局命名为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1.4 农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引进机具开展地域性试验示范、结合农艺要求进行机具改良、结合“特色产业”、“环保农业”进行新机具研发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市新型实用农机化科技推广应用、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水稻机械化插秧、油菜机械化直播、油菜机械化收割、玉米机械化收获、棉秆机械化收获、山地果园机械运输、秸秆还田和回收利用、茶园开沟施肥、茶叶机械修剪采摘、柑桔园机械化开沟深施肥、果园机械深耕除草、机械制营养钵、果蔬产后机械洗涤和冷藏保鲜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步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推广前景看好。

宜昌市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009年获宜昌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推广奖二等奖。由夷陵区农机技术推广站完成的“山地果园双轨软索机械化运输技术”2009年被区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宜昌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编制的《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 B 42/T 655-2010)通过专家评审,作为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宜昌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申报的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项目2011年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立项。

2 主要做法

2.1 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

为把示范区建成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从2007年开始,每年确定1个主题、开展1项主题活动,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提升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水平。这几年先后开展了农业特色产业机械化推进年、果茶菜生产机械化攻坚年、五大技术创新推广计划和农机技术集成提升年活动,重点推广五大农机适用技术。即柑桔园生产机械化技术、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油菜直播及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沼液沼渣抽排机械化技术。

(1)积极组织实施桔园生产机械化。我市现有柑桔种植面积11.33万h m2,种植面积及产量均为我市第一大农作物,在稳步推广机械耕整、节水灌溉、机械植保、产后打蜡分级加工等技术的基础上,一是着力推广果园运输机械化。我市现已成功探索出多种运输模式,即双轨软索运输技术、单轨运输技术、高空索道技术和移动式遥控轨道运输系统,连续4年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工作得力,措施到位,先后兴建了130条双轨软索运输线、3条单轨运输线、36条高空索道运输线和1条移动式遥控轨道运输系统;二是大力推广桔园抽槽换土施肥机械化技术。柑桔园抽槽、施肥、覆土机具缺乏一直是广大桔农最大的心病,桔园因为桔农劳力不足一直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抽槽换土,使得柑桔品质逐年下降。我们针对广大桔农迫切需要桔园抽槽换土机械的实际,组织农机技术人员进行产品开发,同时面向全国广泛选型,引进适宜我市种植习惯和地域特点的机械在柑桔主产区演示,效果较好,能被农民普遍接受,目前,全市已购置该机200多台套,并组织了我市2家农机生产企业研制开发桔园抽槽换土机械。

(2)扎实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从茶叶的种苗生产、基地培育、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和包装等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前几年推广茶叶机械化修剪和机械化采摘的基础上,重点推广茶叶行间耕整施肥机械化技术,狠抓中低产茶园改造、茶园管理机械化技术,普及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通过建示范基地,抓机具研发,促技术推广,我市五峰、夷陵、宜都、兴山、秭归、长阳、点军等县市区茶叶机械化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农民用机热情高涨,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2011年完成机械修剪茶园25千h m2,比2007年增长212.5%;茶园行间机械耕整施肥3.3千h m2。同时,积极推进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体系建设。

(3)水稻机械育插技术推广扎实有效。全市农机部门以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为重点,狠抓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2011年完成机械插秧面积15.3千h m2,水稻机械化插秧水平达到20%,新增插秧机208台,全市插秧机保有量达到751台。一是实施整乡整村推进,形成规模效应。全市建立了6个整镇推进示范区和35个整村推进示范区,连片机插面积达667h m2;二是狠抓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结合农机化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培训”和“三下乡”等载体,培训农民和农民机手1.8万人次;三是优化全程服务。继续推广当阳“三承”服务模式(即承包技术,实现一站式全程技术服务;承诺效益,机插水稻产量不低于其它栽插方式的产量;承揽风险,解除稻农后顾之忧),从育秧环节入手,抓好全程技术服务。

(4)油菜机械直播及联合机械化收获技术示范推广取得新进展。近4年来,我市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主要突破油菜机直播和机收两项关键技术和机具的推广。一是狠抓油菜联合收获和两段收割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引进示范取得新成效。2011年全市完成油菜机械收获面积13.3千h m2,全市新增油菜联合收割机54台,创历史新高;二是狠抓油菜直播技术推广。2011年我市推广油菜直播机83台,实现机插油菜面积6.4千h m2,油菜机械直播水平达到8%,推广力度和推广成效十分显著。

(5)推进沼液沼渣抽排机械化。立足解决出液、出渣费工费时难题及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引进示范经济适用新型沼液沼渣抽排专用设备。近2年,推广沼液沼渣抽排设备227台。同时,推广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柑桔园、茶园、蔬菜园对沼液的利用率。

2.2 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是当前农机部门最大的机遇,也是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在农机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省农机局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时,向示范区倾斜;在具体安排补贴机具指标时,向示范区重点推广的机械化技术倾斜。重点推广“三机”(微型耕整机、茶叶修剪采摘机、植保机)进“三园”(果园、茶园、菜园),一批适合我市农业发展需要的机具迅速推广普及。一是适合我市柑桔、茶叶等特色农业需要的农业机械发展迅猛,4年来新增微型耕整机2.9万台,茶叶修剪机1.1万台,茶叶采摘机1 500多台,茶叶加工机械(揉捻机、杀青机等)3 492台,喷雾喷粉机7 698台;二是农机具的科技含量提高,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机械装备我市农业,促进我市农机产品更新换代、提档升级,新增半喂入联合收割机289台,柑桔清洗打蜡光电分级机135套,微型耕整机的主流机型也由传统的皮带传动变为直联传动;三是初步地解决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三多三少(即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小型农机多、大中型农机少;一般性能农机多、高性能农机少)的问题。

2.3 以试点示范为先导,整体推进示范区各项建设

在示范区建设中,我们采取先试点示范、突破重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的办法。

(1)在示范区整体布局上,我市以宜都市和夷陵区为重点,建设了4类8个试验示范基地:宜都市红花套镇、夷陵区金银岗分别建设1个柑桔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宜都市潘家湾乡、夷陵区邓村乡、五峰渔洋关镇分别建设1个茶叶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宜都市枝城镇、夷陵区邪鹊岭镇分别建设1个粮油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枝江市七星台镇建设1个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基地。在农作物机械化选项上,以我市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相一致,以柑桔、茶叶、粮油生产机械化为主。

(2)精心培育农机制造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为农机制造工业的发展提供保姆式的服务。示范区内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由2007年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20家,生产规模从2007年的5 0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1亿元。近3年来,先后有当阳天工、湖北凯帝、湖北思普瑞等3家企业征地13.33h m2建设新厂房。农机部门在企业生产的农机产品鉴定、进入推广目录和购机补贴目录、市场推广过程中,提供优质服务。

(3)扎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以创建“平安农机”为平台,一是全面落实“三项责任”。即落实各级政府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落实农机主管部门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落实农机经营业主对农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二是扎实开展“三项行动”。即以打击“黑车非驾”、查处违反农机安全操作规程为重点的执法行动,以查找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为重点的治理行动,以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为重点的宣传教育行动。通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打击农机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等一系列活动,使我市安全生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督办检查。通过检查督办,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做到了“四个落实”,即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工作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为示范区的农机安全生产以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构筑牢固的安全防线。

(4)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协会、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工作突破口。积极开展省级“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模范农机大户”创建活动。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快速发展,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显示很强的生命力。为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52家。枝江市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授予湖北省“十佳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当阳市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20强。我市在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方面力度大、效果好。一是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享受机车送检、送证上门服务;二是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各地多方筹集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倾斜;三是在技术上实施免费培训。农机部门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和中介服务组织成员的技术培训全部纳入了“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免费培训机手。

3 下步工作思路

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是加快农机化技术集成和新型农机具普及应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创新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重大举措。在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党委政府重视与农民积极响应是基础,重点突破效果与整体推进效应是核心,专项资金支持与配套服务支撑是保障,领导重视是保证,农机部门自身努力是关键,开拓创新是不竭动力。5年来,我们围绕示范区建设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投入不够、机制不新、方法不活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将认真学习各地好的经验,着眼“3个创新”,立足建立长效机制,全面完成示范区建设预定目标。

3.1 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模式

一是集中力量建设核心示范片、示范基地;二是整乡整村推进,辐射带动全市农机化发展。

3.2 创新发展投入机制

一是建立“市场驱动、政府引导、社会支持、外资补充”的投资机制。即购买农业机械和应用农业机械以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为主体,争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市、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对其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给予补贴、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以社会资本投入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二是加强与农机生产、营销企业的合作,由“农机部门搭台、企业唱戏”,通过举办现场演示、组织现场观摩、开展产品推介等活动,开发及引进示范区建设急需的机具设备,推广先进适用的产品,实现供、需、用多方互动共赢。

3.3 创新农机推广机制

一是建立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养机制,壮大县市农机技术推广优秀人才队伍;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普及柑桔、茶叶、粮油生产机械化等先进适用技术;三是培育壮大民营农机工业。

2012-01-07)

猜你喜欢
柑桔示范区机械化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