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土地经营机制 提升农机服务水平——探讨山区靠谁来种地的问题

2012-08-15 00:47巴东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刘汉东
湖北农机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经营机制种地农机化

巴东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刘汉东

创新土地经营机制 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探讨山区靠谁来种地的问题

巴东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刘汉东

1 对山区“三农”的再认识

走进农村,就会发现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在家人口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人员和留守儿童。再看农民,一个强壮劳动力也只能种2亩(1h m2=15亩)地,劳动强度大,很辛苦,靠种地,除去成本也就只有4 000元左右的收入,实在种不完就抛荒。现在无人种地,在土地流转上想办法,是一个出路。关于土地流转问题,农民看法不一,想法也很多:(1)农村土地经营权出租,即出租土地,别说租,就算白送给人种也无人要。(2)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一般情况下,占用土地作非农使用,补偿价位较高,农民乐意转让;但接受转让种粮的很少。(3)农村土地经营权弃权,就是抛荒农民都不会放弃土地,国家各项种地补贴就是土地的一项收益。

2 自然、人为、政策因素对农机推广限制过多

农机化水平本来不高,短期内提高农机化水平又很困难,其原因如下:(1)自然及资源条件。土壤、气候资源多样性,自然条件恶劣,有效灌溉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耕层浅,土壤比阻范围大、田块小、坡度大是山区的通病。(2)人为因素也很多。如:地界(人为障碍)、插花田、种植不统一、农艺不规范等。(3)政策因素。如现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且50年不变,种田给补贴,保护了农民最根本利益,鼓励农民科学种地,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经济观念转变,种地劳动强度大而收益少,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年龄越来越老,无人种地将变成不争的事实。现在用科学发展观来看,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已不利于生产力发展,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同时制约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原有机耕路遭到破坏,地块改小,种植不统一,农机作业难,转移难,农机农艺难协调,制约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使种植业为主的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困难,是无人种地的重要原因。种地补贴政策,增强了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依赖,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3 调整产业结构,宜耕则种粮

山区宜种粮耕地不多,主要分布在冲、淌、平、槽这些自然形成的平缓区域内,集中连片,将这类耕地规划为宜种粮耕地,作旱涝保收和机械化标准地改造,成为基本农田加以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机耕路建设。其它坡耕地则宜果则果、宜茶则茶。

4 第一步,逐步变更土地经营权

为了又快又好促进农机化发展,建议: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征求农民意愿,通过政策引导,改革现行农村土地经营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经营权向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多样化经营机制转化;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方向转变。(1)对于已抛荒的土地,给农民补偿后,国家或集体收回土地经营权。(2)对于逐步丧失劳动力的农民,为他们办理好养老保险,留好自留地后,放心放弃土地经营权。(3)对于进城务工经商以及其它职业的农民,为他们办理好城镇户口安居乐业,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使这些土地有机会得到标准化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机耕道建设,以提高农机化水平和作业效率以及通行能力。使这些土地流转或拍转给有种地实力的实体经营组织或种粮大户,并加大力度扶持以种植业为主的土地经营组织和农机化合作组织,以缓解越来越严重的无人种田问题。

5 第二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土地经营机制

利用收回土地经营权在国家或集体这段时间,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以旱涝保收机械化为内容的标准耕地。同时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保留承包责任制,供农民选择。新创办的种地公司或其它种植组织,形式多样,特色各一,规模不等。在新旧机制并列运行的时期内,无论是种地公司或种植组织还是农民土地承包责任制,各级政府将大力推动种地公司或种植组织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政府不但应优先安排资金,支持种地公司或种植组织购买农业机械、种子、化肥、农药、及农业设施,加大种地项目的补贴力度,农业发展银行出台优惠政策,对种地公司或种植组织给予贴息贷款;对机械、种植业、新型农民提供优惠保险服务,以保证抵御自然灾害、意外灾害的能力。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山区农机化研发投入力度和山区农机工业建设。确保标准田、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长期性、有效性,保证农机作业出入方便、畅通无阻;设施农业长治久安。

6 第三步,强化市场运作,创新土地经营机制

城镇化建设加速了农民进城的步伐,同时城里就业难度增大,闲人增多,给城里人一个选择种地的机会,现在是时侯了,以县(市)成立种地总公司;乡(镇)成立分公司;以及以特色产业为主的子公司等多元化种地组织,以政策扶持、市场导向,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创办、领办种地公司,欢迎城镇待业人员、失业工人加入种地公司,促进人才、机械装备、技术、资本和服务的大联合,开展农村土地经营的二次改革,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农机化一条龙作业服务。依托县、乡二级农技、农机推广体系为技术支撑,农业、农机化信息网为平台,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农机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市场化种田模式,推动种地公司以及其它新型种植业服务组织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开拓种田领域,推动种田公司向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鼓励和引导种地公司或服务组织经营闲置土地和代理经营农民土地。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农场化、公司化。

7 第四步,加快新型土地经营机制建设步伐

建议国家设立种地创新经营机制项目,规划试验区、示范县(市)建设,根据各地区产业特色,设计出重点突出的综合型特色种植业经营模式,以县(市)农广校、农机学校为基地,培训农技、农机复合型种地人才,重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旗帜,提高农业种地生产力。创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中央、地方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扶持。以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为突破口,建立新的种地模式,缓解并逐步解决现在和将来无人种地的问题。通过示范、树立成功典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确保示范一县,辐射一片,巩固一片,带动全面效果。

8 第五步,确保新机制正常运行

确保新机制正常运行,四大要素缺一不可:人才、场地、机械装备、作业(经营)对象。(1)人才培训,以县级农技、农机推广体系为主,培养农业管理、农技、农机技术、操作复合型人才;分类指导针对性培训技术骨干。采取课堂授课、研讨交流、实地操作演练形式强化培训效果。(2)经营场地土地无偿划拨,新的种地机制建设,无论种地公司或种植组织必须有足够经营场地,保证机械装备存放、维修,机械化育苗、秧流水线设备运行,育苗育秧大棚生产,其它农资的储运和人员办公休息用地。(3)加大机械装备补贴力度,政府应优先安排资金,支持新种地公司或种植组织购买机械装备,农业发展银行出台优惠政策给予贴息贷款,用于购买机械、农资。(4)作业(经营)对象,一是自主经营土地,在市场引导、政府宏观调控下生产粮食;二是代耕、代种农民土地;三是跨区作业服务。在土地经营机制创新中,要以县、乡二级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机、农艺、土肥、植保、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员组成,负责技术指导和法律执行,制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建立农机、农艺的配套协作机制,总结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机械化种地技术规范,对新机制建立培训制度,培训计划要与时俱进,按照科学发展观不断更新知识、技术、装备。

2012-01-27)

猜你喜欢
经营机制种地农机化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创新经营机制 推动持续发展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皖津公司农业发展研究
不识庐山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