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农机化发展模式

2012-08-15 00:47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吕美巧
湖北农机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农机化机械化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吕美巧

“十一五”我国农机化发展取得了较好业绩,但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如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收水平不到17%,油菜机播、机收水平仅为10.4%和8.8%,马铃薯播种、甘蔗收获、棉花收获、花生收获等环节的装备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机械化发展远远滞后于实际需求。

1 浙江省农机化发展概况

浙江省农机化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截止2009年12月,农民购买享受购机补贴政策机具34 167台,秧盘272万只,各级财政投入资金1.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10 921.6万元,省和县级财政补贴3 097.8万元,带动农民投入资金2.2亿元,受益农户35 930户。

(1)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2009年6月,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558个,其中2009年新成立172个,合作社员11 813人,比2008年增20%,共有各类农业机械13 146台(套),资产总额达62 221万元。合作社经营总收入16 432万元,服务农户36万户,服务总面积230多万亩(1hm2=15亩)。应在现有基础上,组织召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制定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人员培训,制定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能力建设规范。加强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指导,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着力推动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不断总结示范区建设经验,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新机制。积极整合现有资金项目,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重点抓好首批省级农机化示范区的规划制定、措施落实、财力保障和组织领导;继续抓好余姚、诸暨、义乌、路桥等4个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其发展提速、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同时,鼓励其他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突出主导产业的农机化示范乡(镇)、示范村,力争新建一批省级以上农机化示范区、示范乡(镇)。

(3)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创新服务体制和机制,发展先进适用的装备与技术。扩大农机科技入户的规模和范围。加强对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的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研究、技术培训和工作督导,推动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做好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捡拾打捆、高效植保和机械化旱作节水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好农业机械推广目录的年度调整工作。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促进国内农机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突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建设机插育供秧中心、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引导推动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力争每年新增插秧机1 000台,推广机插面积100万亩;大力推广油菜机收、粮食烘干等机械装备,全年新增大中型耕作机械500台、收割机1 000台、烘干机100台,完成机耕面积1 600万亩、机收面积1 200万亩,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大力推广农业十大主导产业配套装备与技术,推广喷滴灌、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力争新建一批“强龙兴农”农机化示范基地。

(4)突出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建立健全农机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继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省、市、县、乡四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率达100%;组织开展新一轮“十百千万”创建活动,力争新建一批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强龙兴农”省级“平安农机”示范村;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加快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建设,推动警务联络室向乡镇延伸,力争全省90%有农机监理机构建制的县(市、区)建立警务联络室。

(5)大力发展农机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依托有关项目,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质量监督和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大力推进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培养一批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和经营能手。修订农机培训教材,更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突出农机手技能提升,稳步推进农机化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农机企业的技术资源,结合“阳光工程”实施,通过技术培训和技能比武等途径,培养一批懂操作、会维修的农机操作能手,力争全年培训农机手1万人次以上;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提高服务农机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机文化建设,着力营造既严肃认真、规范有序,又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创业创新氛围。同时,鼓励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培训、承担各种课题项目,切实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创造条件。

2 浙江现代农机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经历各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持续升值、农资价格上涨的考验后,浙江省现代农机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但浙江现代农机化面临的问题,既有与其他地区同样的共性问题,又有极具地方特征的个性问题,而且有些共性问题里面又有个性问题。

主要体现在:

(1)现行经营制度制约了农机的规模化。一是超小规模分散经营。现行的土地经营基本上沿袭了农村改革初期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均分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造成了分散、均田的超小规模农机运营方式;二是土地流转不畅。很多人出于对土地流转后权属变化的担心和土地升值的预期,以及现阶段土地的社保功能,宁愿承包的土地荒芜,也不愿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别人,再加上近年来免除农业税等支农惠农政策减少了耕地的闲置成本,致使耕地季节性抛荒现象普遍,出现一部分农户“有地无力用农机”与另一部分农户“有农机无地使用”的尴尬现象,农机的规模化发展步履维艰。

(2)资源环境劣化削弱了农机产业化发展基础。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浙江的资源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是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耕地变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耕地总量从1978年的1 838千hm2下降到2003年的1 592.14hm2,减少了245.86千hm2。2008年浙江省通过“一保二造三改”,连续4年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但总体格局依然不容乐观;二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浙江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的加快推进阶段,能源资源消耗重、污染物排放大的特征难以逾越,由于浙江地区人口稠密,腹地狭小,环境容量较小、生态调节能力较弱,虽然政府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但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状况未能扭转,加上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粗放施用,使得农村水、土壤的污染程度有所加深,水质性缺水现象比较突出,农业发展的基础比较脆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

(3)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县市农机化发展投入大,整体发展较快;市辖区农机化投入方面明显不足,如在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农机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装备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是主要粮食作物中间环节生产机械多,收获后的烘干、贮存等环节装备发展不够;二是符合地域发展的园艺机械、高效设施农机化水平不高;三是在茶园果园生产中,虽然引进部分农机配套装备,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中对多元化农机装备的需求;四是在特色水产发展中,增氧、投饲、清淤机具等机械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在设施畜禽养殖中,粪便处理等装备水平较低,达不到环保养殖水平。

(4)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理论研究不够深入、高素质的科技成果不多,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节能、绿色、低碳、安全的农机装备开发和应用水平还比较低,有相当数量的大中型拖拉机“超期服役”,报废更新推进速度缓慢。农机复式作业装备技术、智能信息化技术、物理农业装备技术等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农机人才队伍素质亟需提高。主要表现在农机从业者的文化技术素质还不能适应农机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农机技能型人才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不多等。如科研体制条块分割,科研机构分工不明,科技资源的整体效率不高;科研缺乏顶层设计,宏观管理失控,科研评价和科技人员评价指标不科学,管理权力过度集中于政府部门,现代院所制度难以建立;科研工作战线过长、领域过细碎,课题多、小而全、分散化的现象日趋严重;科研机构部门行政化趋势严重,过度竞争,不利于联合攻关;科研成果重发表、轻转化和生产应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跨领域、学科、行业的复合型战略人才和把握科学前沿的领军人才;科技投入结构、比例、方式和程序不合理,缺乏对农机科技平台的高效整合与共享机制等等。

(5)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明显。随着金融危机逐步深入到诸多行业,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提高。尽管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但在成本推动下,仍难以抑制主要农资产品价格出现总体持续上扬的趋势,给农民增收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能源价格上涨推动浙江农业农机运营成本上扬。②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民增收。能源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冲抵了政府惠农政策的成效。③燃油涨价增加农产品物流成本。浙江农产品物流结构中,大部分长途贩运的农产品以初级形态为主,在近几年汽油、柴油上涨较快的情况下,燃油成本成为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大头。加上有关部门加强对公路超载超限的查处力度,相对来说也影响农产品的物流成本。

3 “十二五”浙江现代农机化发展模式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国务院也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2011年8月30日,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会议在山西太原市隆重召开。这是由农业部召开的首次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国家给予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巨大的支持,浙江省应在现代农机化方面进行扎实有效的推进。

(1)推进现代化,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农艺和农业机械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农机现代化有机整合农艺技术,必须加快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完善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用标准化引导规模化,带动农业生产工业化;升级现有的机械技术,优化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发展符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设备,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十二五”期间,促进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的重点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机制,进行定期联系、沟通和协商,协调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各地区的关键作物进行机械化发展,农机与农艺科研单位紧密协作,建立重点实验室和作物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结合农业机械化科研资源、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水平;组织农业机械和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加强农艺和农机的技术集成,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农机标准,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模式和操作规范,引导农民统一作物品种、播种、行距、施肥、植保等生产条件;加强学术交流,制定分阶段、分地区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2)突出规范化,健全基础保障。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快速发展,农机安全生产的任务也日益繁重。为确保农机规范化的顺利推进,应在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逐步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尤其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签订目标责任状,构筑起省、市、县、镇、村农机安全生产预防网络。签订目标责任书,村与每位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责任明确,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发放农机安全相关学习资料,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同时,加强农机台帐管理,全面掌握年度审验、技术水平、安全学习等情况。

(3)强调便民化,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开拓为农服务渠道,深化服务措施,为农业增收保驾护航。一是农机安全宣传到家。在节假日、农忙等重要时节,组织农机监理人员进村入户,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程等,营造出“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的浓厚社会氛围;二是农机年检服务到家。确定时间、地点实行集中检验,不仅为农机手节省往返费用,而且方便检验,提高了效率。实现联合收割机检审率、拖拉机年检率达90%以上;三是农机安全活动室温馨似家。专门设立农机安全活动室,开辟专题宣传栏,并购买相关的杂志报刊,为农机手学习、交流提供很好的活动场所。

(4)实现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增强农机手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农机手的业务能力,有效杜绝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农机作业的现场检查、指导。充分发挥管理网络的作用,各级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农机作业现场,督促检查农机保养工作、农机人员操作规范、以及作业现场是否有事故隐患等情况,使警钟常鸣,安全意识常记心头;三是深化农机安全联合检查。配合交警、上级农机监理部门,针对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制定方案,使协作查处机制不仅停留在检查层面,更深入到长效管理措施的落实上,从而真正确保农机安全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实现有效的深入和持久,进一步促进新农村建设。

(5)管理引导化,突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严把农机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强对在用农机产品的质量管理,重点抓好享受补贴的农机产品质量督导,力争完成每年40批农机新产品推广鉴定任务,组织开展3次以上全省性农机产品质量督导;加快推进农机产品质量投诉体系建设,全年新增一批农机产品质量投诉机构,力争全省80%的市、县(市、区)建立质量投诉机构。同时,围绕主要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加快农机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协调提高养殖业等领域生产机械化水平。开展先进适用的养殖机械的鉴定选型,做好挤奶机械补贴有关工作。进一步提升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

(6)服务社会化,突出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培育。继续鼓励引导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租赁公司等新型主体,力争每年新增各类农机服务组织100家;引导社企联手,组建农机维修中心,提高维修保障能力。继续鼓励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加强对跨区作业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大力发展农机维修业。深入推进《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实施工作,制定农机企业维修能力评价办法,推广农机维修服务合同标准文本,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组织开展“农机维修政企联动培训工程”,开展农机维修设备选型推荐工作,推广先进农机维修和农机节油技术。

[1]佚名.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农村牧区机械化[J].2011(03).

[2]课题组.浙江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白人朴.关注农机化弱势地区发展[J].河北农机,2011(04).

[4]李杏桔.当前我国农机化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2011(02).

猜你喜欢
十二五农机化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山东农机化》2015年要目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