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彩卷!重生,乐凯!

2012-08-15 06:22马守贵
化工管理 2012年10期
关键词:胶卷彩色材料

文/马守贵

曾经的中国胶卷之王

乐凯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寄予了国人的深厚期望,也戴上了一顶顶荣誉的光环。

1958年7 月1日,作为保定西郊八大厂之一的乐凯胶片集团前身——电影胶片制造厂在保定西郊开工建设。开工当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自奠基题词:电影是艺术的机械化,它的教育功能很大,能自行制造胶片,犹如能制造火箭。

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20多年的时间里,乐凯依靠坚定的信念和神圣的使命感,生产出了我国第一代照相软片、黑白电影正片、彩色电影正片、民用胶卷等一系列产品,并将中国人自己的航空航天胶片送上了人造卫星,逐步使乐凯发展为我国电影胶片产业和特种感光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彩照热在我国悄然兴起。与此同时,电视业的迅速兴起致使电影业急剧滑坡,这给以生产电影胶片为主的乐凯带来了严重危机。需求就是市场,乐凯抓住机遇,自主研发,快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彩色胶卷、彩色相纸,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当时只有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彩色胶卷、彩色相纸的技术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彩色感光材料制造技术的国家,乐凯也实现了产品结构从电影胶片向民用照相材料的快速调整。可以说这一次调整,乐凯不仅对市场的判断准确,而且速度快。

1998年1 月16日,乐凯集团重组成立了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国唯一的感光材料行业上市公司。

2000年9 月和2007年4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先后两次视察乐凯,并勉励乐凯人:“乐凯原来是第一胶片厂,作为中国的‘第一’,乐凯要牢固树立‘第一’的形象,发扬‘第一’的精神,为民族争光。”

7.1.1 应实施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供应商评估档案。供应商应经过相关负责人审核和批准,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高风险产品的供应商实施现场评估。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光材料市场需求日益高涨。国际著名感光材料企业纷纷将其发展的战略重心转向中国,传统银盐产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外资品牌要数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在这一轮国际角逐中,乐凯也以豪迈的气魄在中国市场独擎民族大旗,成为唯一一家生产彩色胶卷的中国企业。中国市场上形成了红(乐凯)、黄(柯达)、绿(富士)三足鼎立的局面,红乐凯更是被人们誉为扛着民族大旗与外资品牌抗争的一面旗帜,戴着“中国胶卷之王”的桂冠。此时的乐凯胶卷如日中天,感光时代乐凯的辉煌至今仍让许多人记忆犹新。

下滑形势不可逆转

然而,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崛起,市场的变数已然悄悄开始。

2000年9 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影像感光技术会议上,作为当时银盐技术顶尖代表的柯达、富士和乐凯悉数到场。新崛起的数码成像技术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上传统的银盐感光技术成为会议讨论的焦点。

据时任乐凯技术主管的王英茹回忆,争论相当激烈,但最后基于数码成像质量差、图像没有层次、专业摄影人士不认可的观点占居上风,数码成像没法跟银盐成像相抗衡。如今已担任乐凯集团副总裁的王英茹对那次全球性误判的一幕仍然感到唏嘘不已。但数码成像的星火在那次会议上也并没有被一桶水浇灭,这样一个观点也被普遍接受:虽然数码成像质量与银盐成像相差较大,不可能完全取代银盐市场,但其对消费者来说更便捷可靠、拍完立即就能看到图像的优点可以形成与银盐并存的格局,两个技术及产业系统各有各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上的胶卷业至少还有10~15年的盈利期。

但接下来的市场变化,让所有人瞠目结舌。世界范围内的彩色胶卷市场急剧萎缩,彩色胶卷的企业巨头也不得不面对思考转型的问题。2005年6月,彩色胶卷的发明者德国爱克发胶卷公司宣布破产;其后,曾经诞生中国第一张黑白相纸,并且在中国感光工业史上写下诸多第一的汕头市公元有限公司也在当年宣告停产;2006年柯尼卡美能达宣布停止生产所有相机和胶卷,尼康随后停产几乎所有的胶卷相机;2011年,富士宣布停产多款彩色胶卷;而柯达自2009年停产了彩色胶卷后,今年初更是宣布破产……

在被认为仍有至少10多年风光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彩色胶卷销量同样大幅下滑。乐凯集团办公室主任朱海和告诉记者,1999年和2000年,乐凯彩色胶卷在国内的销量达到3200多万卷,这是彩色胶卷在中国市场的最高峰,也是最后一个高峰;2001年,乐凯彩色胶卷的国内销量猛烈下滑到2586万卷,下降了20%。而这时,人们仍然认为,这只是数码成像与银盐成像在市场分配中的一个正常调整,但是接下来无情的数据报表把银盐成像最后这一点自尊也剥得一干二净。2003年,乐凯彩色胶卷的国内销量跌到1700多万卷,3年的时间,下降了几近50%,彩色胶卷的没落已经无可挽回。2009年,乐凯彩色胶卷的国内销量首次跌破100万卷,为89万卷。

与此同时,乐凯的经营业绩也是急剧下滑。根据乐凯胶片公布的财务报告,从2000年到2005年,短短5年时间,乐凯的净利润从2.2亿元减少到2233万元,下降了近90%。彩色胶卷到了即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也很难的地步。

乐凯彩色胶卷生产车间的工段长刘保军告诉记者,车间工人最多的时候,达到400多人,彩色胶卷的最高月产量超过400万卷,在乐凯工作是每个乐凯人最可以炫耀的资本。但随着彩色胶卷市场不可遏制的下滑,销量急剧下降,车间的工人也越来越少。到最近几年,车间工人数量基本维持在十几个人,月产量也只有十几万卷、几万卷,甚至暂时停产。

2010 年,乐凯彩色胶卷的国内销量只剩下可怜的7.6万卷。在乐凯彩色胶卷的一些销售店,一年的销售量只有十几卷。

停产对每一个乐凯人来说是残酷的,但拯救彩色胶卷却显得那么艰难。近几年中,为避免彩色胶卷的没落,哪怕是延迟国产彩色胶卷成为绝版那一天的到来,乐凯只能在降低银含量以减少成本、加大开发细分市场上使劲。但2011年,彩色胶卷的销售收入进一步降到只占到乐凯主营业务收入的不到1%。这时候无论是对乐凯本身,还是乐凯的原材料供应商,都已经很难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朱海和说:“原来的原料供应量都是以吨计算的,而现在的产量情况下,一些原料1年的用量也就十几千克,这对原料供应商来说,根本无法维持生产。”这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乐凯胶卷的停产只是时间问题了。

优势技术撑起新天地

现在,乐凯彩色胶卷正式停产了,但乐凯集团却并未停下脚步。

“我在乐凯生产彩色胶卷20多年了,现在不得不走到了尽头,遗憾、可惜是每个乐凯人的共同感受,真是有点放不下。”刘保军说,“但是,停产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乐凯新生命的开始。乐凯在新业务上的发展正蒸蒸日上,这次停产也不涉及任何一个员工的下岗问题,我们将继续为乐凯的未来努力奋斗。”

让刘保军惋惜但不灰心、更不用担心的理由是,乐凯已经找到了焕发新光彩的发展之路。

2005年10 月20日,乐凯投资1.4亿元在保定开工建设其第一条TAC膜生产线,此时乐凯掌握了被国外垄断已久的TAC膜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少数能够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之一。这是在彩色胶卷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乐凯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这对乐凯来说意义非凡,乐凯人称为第三次创业。

截至“十一五”末,乐凯集团膜材料及涂层材料销售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已经由2005年的6%增加到19%,利润由2005年的亏损增加到2010年集团总利润的42%,成为乐凯集团名副其实的主打产品。

2011年4 月,全国第一家高性能膜材料研究所、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在合肥乐凯工业园建成投入使用。而合肥乐凯工业园已经成为乐凯高性能薄膜的生产基地,在这里乐凯已经建成投产了世界先进的聚酯薄膜双向拉伸生产线和精密涂布生产线,填补了我国平板产业发展所需上游薄膜材料的空白。

目前,乐凯集团产品已经形成了膜材料及涂层材料、印刷材料、影像记录材料和精细化工四大产品体系100多个品种。乐凯是全球能够生产TAC膜的5家企业之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依托乐凯组建了全国感光材料、全国光学功能薄膜材料、全国数码影像材料与数字印刷材料、全国磁记录材料等四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使乐凯成为少数拥有四个标委会依托的企业之一。

2011年9 月,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据了解,乐凯之所以被航天科技集团看中,正是因为乐凯在膜技术上的优势和发展潜力。航天科技集团对乐凯的发展有三大目标:高端膜材料的制造商、军工基础材料和新型材料的供应商、印刷材料与印刷装备的服务商。

朱海和告诉记者,乐凯集团始终坚持的“生产一批、研制一批、储备一批、预研一批”的研发方针对乐凯的顺利转型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乐凯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同时乐凯的研发队伍也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近几年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1亿元,平均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7%。

王英茹表示,乐凯焕发新生命,开始了膜材料事业,主要就是靠自己掌握的三大核心技术:涂层、成膜和微粒。乐凯加快了影像记录材料和印刷材料向数字化转型,拓展光学薄膜及其带涂层深加工产品,全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光学薄膜生产科研基地。

乐凯集团总经理张建恒告诉记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像当年的乐凯胶卷一样,让中国老百姓可以消费更便宜、更好的高技术产品。我已经看到这次转型的曙光,‘十一五’期间我们打好了基础,‘十二五’一定是乐凯大发展的阶段。”

猜你喜欢
胶卷彩色材料
彩色的梦
彩色的线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有那样一抹彩色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彩色的风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最美材料人
Foma与Rollei黑白胶卷试拍